返回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6章 云上羌绣:针线里的千年史诗[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羌族孩子的第一件礼物,一定是绣品。刚出生时,外婆会送来34;虎头帽34;,帽檐绣着老虎的王字,耳朵上绣着云朵,说是34;让老虎保佑孩子,云朵托着孩子34;;学走路时,妈妈会做34;云云鞋34;,鞋底纳得厚厚的,鞋面上绣着防滑的纹路,孩子踩着云朵图案学步,老人们说34;这样不容易摔跤34;;上学了,书包上要绣只34;报喜鸟34;,希望孩子34;像鸟儿一样飞向远方34;。

    nbsp姑娘们长到十三四岁,就要开始绣34;嫁妆绣34;。一个合格的羌族姑娘,出嫁前要绣完34;三铺四盖34;——三床被面,四套枕套,每一件都要绣满寓意吉祥的图案。被面中央必须是34;团花似锦34;,象征34;日子红火34;;枕套上要绣34;并蒂莲34;,盼着34;夫妻和睦34;;最费功夫的是34;百子图34;帐檐,要绣上一百个形态各异的小孩,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捉蝴蝶,常常要绣上整整一年。

    nbsp婚礼当天,新娘的嫁衣是全场的焦点。领口绣着34;万字格34;,寓意34;万代吉祥34;;袖口绣着34;吊吊花34;,象征34;多子多福34;;衣襟上的34;鱼水和谐34;,更是把对婚姻的期盼绣得明明白白。新郎则要穿上新娘绣的云云鞋,鞋面上的云朵要绣九朵,代表34;长长久久34;。有个古老的习俗,新婚之夜,婆婆要检查新郎的云云鞋,如果针脚细密、图案完整,就夸新娘34;手巧心细34;;要是有跳线漏针,就笑着说34;姑娘还年轻,以后慢慢学34;。

    nbsp(二)云云鞋里的爱情故事

    nbsp在羌族村寨,云云鞋是爱情的信使。传说很久以前,汶川的海子边住着一位鲤鱼姑娘,她爱上了每天来放羊的少年。看到少年光着脚在石头上行走,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茧,鲤鱼姑娘心疼极了。她撕下一片天上的云彩做鞋面,摘来一束羊角花当绣线,连夜做了一双鞋。鞋面上的云朵会随着脚步飘动,鞋底的花纹能防滑,少年穿上后,走路再也不疼了。

    nbsp从此,羌族姑娘爱上谁,就会给他绣一双云云鞋。鞋面上的云朵数量藏着秘密:三朵云是34;我想你34;,五朵云是34;我爱你34;,九朵云就是34;想和你过一辈子34;。有个叫尔玛的姑娘,给心上人绣了双34;满花尖尖鞋34;,鞋头绣着一对依偎的小鸟,鞋帮绣着缠绕的藤蔓,鞋底还用红线绣了自己的名字。小伙子收到鞋后,第二天就骑着马翻过山来提亲,他说:34;看到鞋上的小鸟,我就知道她想跟我一起筑巢。34;

    nbsp雁门乡的陈支文老人,至今还珍藏着1979年被北京民族文化宫收藏的那双云云鞋。鞋面上的34;踩堂鞋34;图案,记录着羌族的婚礼舞蹈,每朵云里都藏着个小人,有的在拍手,有的在跺脚。34;这双鞋绣了三个月,34;陈奶奶回忆道,34;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就着煤油灯绣,针扎到手出血了,就用口水舔舔继续绣。现在它在国家的博物馆里,比戴什么金镯子都光荣。34;

    nbsp四、传承的火种:从山寨到世界

    nbsp(一)地震后的重生

    nbsp2008年汶川地震,让许多羌族村寨变成废墟,也让羌绣一度面临失传的危机。当时,不少老人的绣品被埋在瓦砾下,年轻姑娘们忙着救灾,没人再有心思拿起绣花针。就在这时,一群志愿者走进了临时安置点,她们带来了布料和丝线,说:34;绣吧,绣出你们记忆里的家园,绣出对明天的盼头。34;

    nbsp在板房里,60岁的汪玉花老人成了老师。她把失去亲人的姑娘们召集到一起,教她们绣34;生命树34;——树干用粗线勾勒,象征坚韧;枝叶用彩线绣出,代表希望。有个叫晓晓的姑娘,父母在地震中去世,刚开始绣的时候,针总扎到手上,汪奶奶握着她的手说:34;别怕,针脚歪了可以重绣,日子歪了也能重新过。34;三个月后,晓晓绣出了一幅34;羌寨新貌34;,画面里的碉楼是新的,道路是宽的,云朵上还停着救援的直升机。

    nbsp地震后的几年里,羌绣成了许多羌族妇女的34;饭碗34;。她们成立了合作社,把绣品卖到全国各地,有人用赚来的钱盖起了新房,有人供孩子上了大学。更重要的是,通过刺绣,她们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就像汪奶奶说的:34;拿起绣花针,就觉得祖先在看着我们,告诉我们39;羌族不会倒下39;。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二)走向世界的羌绣

    nbsp如今的羌绣,早已不是藏在深闺的手艺。在2011年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上,茂县牟托村的妇女们穿着绣满花纹的盛装,一边跳着莎朗舞,一边展示刺绣技艺,让海内外来宾惊叹不已。有个法国设计师当场定下一百件羌绣披肩,说要把这些图案用到自己的时装秀上。

    nbsp在成都的宽窄巷子,羌绣体验馆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可以跟着羌族姑娘学绣34;羊角花34;,亲手绣个钥匙扣带走。有个上海来的小姑娘,连续三天都来学绣,说34;这比玩手机有意思多了,每一针都像在跟雪山说话34;。更让人骄傲的是,羌绣还走进了校园,汶川中学开设了刺绣课,学生们在课本上绣出校训,在书包上绣出校徽,让这门古老的技艺有了青春的模样。

    nbsp2019年,汶川县选送的羌绣作品在第五届中国艺术博览会上斩获金、银、铜奖,其中一幅34;千年羌寨34;壁挂,用二十种针法绣出了从远古到现代的羌族历史,评委们说:34;这不是绣品,是用丝线写的史诗。34;

    nbsp尾声:永远的云朵

    nbsp在绵虒镇羌锋村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羌绣主题雕塑——一只巨大的绣花针,穿起一缕七彩丝线,线的末端是朵飘动的云。每天清晨,都会有老人带着孩子来这里,指着雕塑说:34;看,这是我们羌族的根。34;

    nbsp现在的羌族妇女,依然喜欢坐在核桃树下刺绣。她们的手机里存着时尚杂志的图片,却依然会把雪山、云朵、羊角花绣在布上;她们用微信和客户沟通订单,却坚持34;一针一线不能假34;;她们的孩子会说流利的普通话,却都认得34;刮瓞绵绵34;的图案,知道那是34;子孙绵延34;的意思。

    nbsp就像老人们常说的:34;羌绣里的云朵,永远不会被风吹散。34;这些用丝线绣出的图案,是羌族的密码,是家园的印记,是一代代妇女用匠心守护的传承。只要还有人拿起绣花针,羌绣的故事就会一直讲下去,从高原的云端,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喜欢。

第236章 云上羌绣:针线里的千年史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