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75集:管理规则制定推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手机屏幕亮起的时候,刘好仃正蹲在质检台边,用指腹蹭过一片刚下线的玻璃。指纹印在光面上,一呼一吸间就淡了。他没急着回消息,而是把那片玻璃翻了个面,对着灯照了照——通体清透,没一丝波纹。

    nbsp这才掏出手机,点开群聊。

    nbsp小王的“收到”还挂在顶上,底下多了一条老周发的文件预览:《跨文化协作案例更新_0417》。刘好仃往上划了两下,找到自己半小时前发的那条:“试行规则文档已建,请今晚前确认分工。”

    nbsp时间显示,已读。

    nbsp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朝办公室走。走廊灯管嗡嗡响,脚步声在瓷砖上弹得清脆。推开办公室门,第一件事不是开电脑,而是从抽屉里摸出那个磨了边的硬皮本,翻到“待验证假设”那页,用蓝笔轻轻勾掉“规则未动”四个字,写下:“今日起,双轨并行。”

    nbsp电脑开机的间隙,他顺手把昨天那张标签纸又掏出来,夹回本子里。油渍还在,但字迹比昨天清晰了些。

    nbsp邮箱弹出新通知:小王已创建共享文档,标题是《跨文化管理规则框架·初稿》,权限设置妥当,还贴心地加了版本编号。刘好仃点进去,页面干净,只有三行大字:

    nbsp承诺表达明确化

    nbsp决策流程可视化

    nbsp协作节奏可预期

    nbsp下面空着,等着填血肉。

    nbsp他没急着改,而是拨通小王的分机。

    nbsp“在质检台?”小王声音带着耳机特有的闷感,“我刚传完文档,正想发你。”

    nbsp“看到了。”刘好仃说,“现在来培训室,顺便叫上老周。”

    nbsp十分钟后,三人围在培训室白板前。小王抱着笔记本,老周拎着保温壶,壶嘴还冒着热气。刘好仃没拿笔,而是把手机倒扣在桌上,屏幕朝下。

    nbsp“今天不谈理念。”他说,“谈怎么写。”

    nbsp小王点头:“我按昨天的思路搭了框架,每条规则都配了案例对照栏,旧做法、新建议、客户反应,三栏齐备。”

    nbsp“很好。”刘好仃翻开本子,“但有三个‘不——不写长话,不套空词,不离案例。咱们不是编制度,是搭梯子,让人踩得稳。”

    nbsp老周倒了杯茶,吹了口气:“可有些事,说轻了没用,说重了像训人。比如波兰那回,咱们说‘尽快,人家等纪要等得心慌。”

    nbsp“那就写清楚‘尽快到底多快。”刘好仃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决策流程可视化”下面画了一条横线,“规则要能回答一个问题:它治的是哪种‘断?”

    nbsp“断?”

    nbsp“流程断了,信任就断了。”他转向小王,“你把那封投诉邮件调出来。”

    nbsp小王打开电脑,找到老周昨天上传的记录。客户原话是:“你们说‘尽快,但我们等了12小时才收到编号纪要,流程感断裂。”

    nbsp刘好仃用红笔圈住“流程感断裂”五个字。

    nbsp“就冲这句,第二条规则得改。”他说,“不能只说‘要发纪要,得说清什么时候发、怎么发、发给谁。”

    nbsp小王飞快敲字,嘴里念着:“决策流程可视化:所有内部决议须在24小时内生成带编号的简要纪要,并同步至跨国协作日历。”

    nbsp“加一句。”老周插话,“‘纪要需标注决策状态:已讨论、待确认、已拍板。”

    nbsp刘好仃点头,在本子边缘写下:“流程感=信任感。”又圈住“224小时”,画了个三角。

    nbsp“时限不能拍脑袋。”他说,“24小时是给他们留出时差缓冲,也给我们自己留复查空档。”

    nbsp小王抬头:“那第一条‘承诺表达明确化,要不要也加个时间锚点?比如‘我们将在周三前回复,而不是‘尽快回复。”

    nbsp“对。”刘好仃说,“模糊词是地雷,踩一个炸一片。咱们得把‘可能‘尽量‘回头这些词,统统请出工作邮件。”

    nbsp老周笑出声:“那以后催单,是不是得先算黄历?”

    nbsp“不用算黄历。”刘好仃也笑了,“算时差就行。”

    nbsp三人正说着,小王突然“哎”了一声,手指停在键盘上。

    nbsp“我想到个事。”他说,“光写规则不够,得提醒。我在文档里加个草图——发邮件前,系统自动弹窗,提示对方区域的文化偏好。”

    nbsp他把笔记本转过来。屏幕上是个简单的弹窗界面,写着:“即将发送至沙特区域,建议避免使用‘立即‘马上等催促性词汇。”

    nbsp刘好仃盯着看了三秒,笑了:“这不叫提醒,这叫扶一把。”

    

第975集:管理规则制定推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