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符契对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808nbsp章:符契对勘(虎符龙符的象征交锋)(至元四十二年秋?淮河中流)
nbsp淮河两岸的芦苇在秋风中翻卷如浪,萧虎立于北岸望南台,指尖摩挲着腰间虎符nbsp——nbsp青铜质地的虎首张口露齿,耳后刻着极小的蒙文nbsp“虎首堡”。“选谁去江心?”nbsp他问身旁的周显。周显目光扫过队列:“百户巴特尔,其母是汉人,通宋语且行事谨细;再配汉吏李墨,曾在襄阳府当过书吏,识得南宋官印真伪。”
nbsp南岸的赵葵亦在遴选使者,最终点了亲卫营都头王彦与文书官苏明。“王都头带龙符摹本,苏文书验对方拓片。”nbsp赵葵将玉质龙符递给王彦,符身的龙纹已磨得发亮,“记住,看虎符拓片背面的蒙文是否与萧虎军中制式一致,尤其‘永守二字的笔锋nbsp——nbsp蒙古人写汉字,常在竖钩处带弯钩。”nbsp王彦抱拳时,甲叶碰撞声惊起芦苇丛中的水鸟,扑棱棱掠过江面。
nbsp两只小舟从南北两岸同时划出,北岸的舟身漆成玄色(蒙古军色),南岸的则是赭红(南宋军色),舟桨入水时都刻意放缓,溅起的水花在日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巴特尔端坐在玄色舟中,怀里的虎符拓片用羊皮包裹,边角烫着火漆nbsp——nbsp这是萧虎昨夜亲封的,火漆印是虎首纹,与他腰间腰牌一致。
nbsp王彦的赭红舟上,苏明正用指尖抚过龙符摹本的桑皮纸:“这纸是徽州特造的‘澄心堂纸,纤维里掺了金箔,北人仿不来。”nbsp两舟在江心相遇时,距两岸各约一箭之地,巴特尔先拱手:“萧将军有令,符契为信,当当面核验。”nbsp王彦按赵葵所嘱,未先递摹本,反而问:“拓片可有萧将军手签?”nbsp巴特尔解开火漆,羊皮展开,果然在右下角有朱红蒙文签名,与宋廷存档的萧虎笔迹一致。
nbsp虎符拓片铺在舟中木板上,巴特尔指着背面:“蒙汉双语‘永守边界,蒙文用回鹘式字母,汉文是萧将军亲书。”nbsp苏明俯身细看,见汉文nbsp“界”nbsp字的竖笔微微左倾nbsp——nbsp这是萧虎的笔迹特点,去年宋使带回的国书中便有此特征。他又摸了摸羊皮边缘,触感粗糙,带着北地羊毛特有的膻气,确是蒙古常用的nbsp“库车羊皮”。
nbsp王彦递过龙符摹本时,巴特尔抽出随身小刀,轻轻刮了刮朱印边缘nbsp——“两淮制置司”nbsp六个字的印泥里掺了朱砂与珍珠粉,刮下的碎屑在指甲上泛着珠光。“赵帅的印信不假。”nbsp他忽然注意到龙符摹本的边缘有处月牙形磨损,与萧虎军中密报里描述的nbsp“赵葵龙符第三齿缺角”nbsp完全吻合。两使者交换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确认nbsp——nbsp这符契是真的。
nbsp小舟返回时,巴特尔举着拓片向北岸示意,萧虎望见他挥动的羊皮,忽然朗声道:“赵帅的龙符,倒比某的虎符旧!”nbsp声音借风传过江,南岸的赵葵听得清楚,他摸了摸腰间龙符的磨损处nbsp——nbsp那是嘉熙年间守襄阳时,被流矢擦过留下的痕迹。“旧符更知守土之难!”nbsp赵葵回应的声音带着中气,“萧将军的虎符虽新,可敢立誓,十年后仍如今日般光亮?”
nbsp萧虎笑了,虎符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某的虎符,靠的是刀枪护着;赵帅的龙符,仗的是民心守着。若十年后淮河仍能安流,新旧又有何妨?”nbsp北岸的蒙古兵听到nbsp“刀枪”nbsp二字,不约而同按了按刀柄;南岸的宋军则握紧了长矛nbsp——nbsp主帅的对话看似平和,实则都在掂对方的底气。只有江风不知厉害,卷着芦苇声,把话语送向远方。
nbsp萧虎将龙符摹本铺在案上,与虎符拓片并排展开。周显在旁细看:“龙符摹本的桑皮纸有七层,每层纤维密度不同,是南宋‘密纸工艺,寻常商队仿不来。”nbsp萧虎指尖点过龙符上的磨损处:“这道痕,必是经历过大战,赵葵此人,确是沙场老将。”nbsp他忽然命人取来印泥,在两符契旁各盖了虎首堡的印:“存档,这是南北第一次以符契定界。”
nbsp南岸的赵葵亦在研究虎符拓片,苏明呈上验看结果:“蒙文‘永守二字的笔锋,与和林发来的萧虎手令一致;汉文是柳体,却掺了蒙古书法的硬劲,显是刻意为之。”nbsp赵葵忽然问:“巴特尔在舟中,除了验符,还做了什么?”nbsp王彦答:“他趁苏文书看摹本时,数了咱岸边的弩箭数量。”nbsp赵葵冷笑:“彼此彼此,想必李墨也在算北岸的骑兵数。”nbsp案上的龙符摹本旁,很快添了张纸条:“北岸露刃骑兵约三百,弩车十二架。”
nbsp巴特尔回营后,除了交验龙符摹本,还递
第808章 符契对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