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靖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3章、武将大比,文官京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唐顺之竟然自己提出了铸定额银币的法子,这已经是国务大臣们当时都没提出来的方案。而银行、储备金、货币信用的思想,他也有。

    这个状元,实至名归。

    现在,朱厚?懈?悠诖?鹗?路莸奈渚俚钍云鹄础

    想到这里他问了一下:“陆炳和严世蕃考得怎么样?”

    “回陛下,陆炳名列亲军舍人试第三。严小公子年幼体弱,在卫学试里没中,听说拳搏一项还受了些伤。”

    “……不是还扬言要夺武状元吗?朕还以为他真练了些本事。”

    “……严小公子在卫学里便惯爱夸口。”

    “没人家壮,又是独眼,打不过很正常。”朱厚?杏辛诵┢诖?男乃迹?盎赝非踩舜?廾憷?幌滤??盟?驴圃偈浴!

    且看严世蕃这一世能走出条什么路来。

    这辈子,严嵩不可能因为“深受道帝宠信”就像历史上一样能安排严世蕃做什么“小阁老”,朱厚?幸膊换嵋姓趟?歉缸恿└闱?臀瘸?帧

    性格本有些偏激的严世蕃若真能往从军的方向走,倒是能期待他把这股狠劲和自信用在对敌上。

    前提当然是得好好打磨了。

    严嵩是个极聪明的人,知道了皇帝要什么,会换种法子教育儿子的。

    此刻,严世蕃正躺在家里。

    脸上挨了三拳,鼻青脸肿,胳膊正被管家请来的大夫推拿着。

    “那厮仗着王指挥,毫不将小爷放在眼里!大老子十岁,还在武学里赖着!”严世蕃呲着牙,“袁红瑁,你给小爷等着!”

    “……公子,先莫乱动,伤势要紧。”

    让严世蕃吃瘪不能晋级的,是当初被王佐从广东东莞带回来的袁红瑁。

    管家已经得了严嵩的嘱咐:皇帝要能办事的干才,既然有心为严世蕃指条路,除了本事,为人处事也极为重要。

    此刻大夫在旁,管家不便多说什么。

    等到大夫离开了,他才苦口婆心地说道:“公子,这今科武举,更加重武艺。公子学问和谋略,岂是他们能比?但年未及冠,本就吃亏。旁人知道公子身份,或许还留一手。那袁红瑁何许人也?”

    严世蕃在锦衣卫卫学里几个常来往的同学,管家自然是知道的。

    “不就是木匠儿子吗?”严世蕃愤愤不平。

    “……公子也知道他仗着王指挥。”管家知道他并非不懂,但还是说道,“陆炳是陛下乳兄弟,将来虽会顾念王指挥栽培之恩,但这恩还能大过陛下信重?公子也有老爷照拂,只有那袁红瑁,那全赖王指挥提携啊!如今有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岂会不想数年所学能出人头地?”

    屯门海战中的烈士家族,袁氏里奉旨荫的一子名额被推到了袁红瑁头上。但如果没有王佐的栽培,袁红瑁也只会是锦衣卫中极为普通的一个校尉罢了。

    但王佐作为骆安之后、陆炳上位之前的第一个过渡人选,是在皇帝为了推行新法最要用些手段的时候做那锦衣卫指挥使。

    将来若有人要翻他的旧账,除了奉旨栽培陆炳这样的恩情,自然要有自己更加能靠得住、将来能报恩的力量。

    袁红瑁,就是他培育的这种力量之一。

    所以袁红瑁不会管严世蕃的身份。

    “就是不公平!”严世蕃仍在气头上。

    管家无奈地看着他:谁让你才这么点大,刚长高一些,非要去跟那些身强体壮的人同一科比试?

    到了快入夜时,黄锦安排的小太监到了严家。

    听到是陛下关心过,而且口谕勉励,严世蕃颇为激动,管家更是连连谢恩。

    “再给我用些狠药!”小太监走后,严世蕃咬牙切齿,“明日我就要继续熬打筋骨习练拳脚!三年后,我严世蕃必夺那武状元!陆哥也只是第三,学问谋略更是平平,他肯定拿不了武状元。我只用武艺比得过他们,那武状元必是我的!”

    管家一脸问号:养伤的事,是只用上狠药就行的?你消停点好不好?

    他十分想念老爷。

    严嵩很想立功回京,也有出于培养儿子的考虑啊。

    被皇帝恩典送去锦衣卫卫学,栽培之意已显,那是一条好路,严嵩自不能将他带在身边。

    但儿子毕竟到了最年轻气盛、需要管束教育的时期了!

    ……

    在大明辽阔的土地上,像严世蕃这样的达官子弟毕竟是少数。

    武举也好,文举也好,实在是太多底层子弟更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宣传到了,气氛到了,普通百姓参加武举的热情比之前确实高了不少。

    在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某处,县里的差役一坐一站。

    “这武举恩科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报名的!要里甲保举,要先能搬起这石墩子!别围得这么紧,一个一个来!”

    人群之外不远处,有个如同乞丐一般的半大小子。

    他的脖子上还有一道未褪的红印子,眼神里已经没有属于年幼孩童的天真稚嫩。

    此刻,他静静看了看那在人群之中若隐若现的石墩子,然后抬起自己的手臂看了看。

    应该是能搬起来的,那并不比破庙里的神像重。

    但是,不会有人保举他。

    况且他才虚岁十二。

    家已经破,父母皆亡,在那破庙里搬动神像、用庙里的破布为绳,自绝未遂后,他觉得这是天意,是神不让他就这么结束自己的生命。

    武举……以后,没机会再继续读书了。但按先生所说,他毕竟已经距离秀才的身份只差一个考试而已。

    天生臂力就强的自己,若再好好习练武艺,加上继续自学,也许武举才是更好的路。

    但不能在这里,他已经犯了事。眼下既然没死成,说不定明日就要面临追捕了。

    得快些离开。

    去哪?

    没有离开过南昌的他,很快从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里选定了方向。

    沿着长江走,不去下游那些富庶之地,去四川。

    再改个姓,就用母亲的姓吧。

    原姓龚的刘显,在虚岁十二的这一年开始了自己流浪的生涯,徒步乞讨入川。

    但他不是最惨的。

    此刻在大明北疆之外的大青山以南,这片名为丰州滩的地方日渐兴旺。

    因为北元的土默特部在这几年里渐渐入居于此,放牧、兴农、筑城……听闻,土默特部的领主俺答已经有意将这里改个名字,叫做土默川。

    在新筑的板升城里,还有大量汉民。

    这些汉民里,成分很复杂。有主动归顺的贫困边民,有被掳掠来的边民,也有居心叵测的人,比如白莲教徒。

    板升,就是房子的意思。蒙古人游牧,居无定所,而这建房定居的汉人,如今却是俺答颇为倚重的力量。

    俺答如今虚岁十九,雄心勃勃。

    阿拉克汗能上位,有他俺答的功劳——博迪早年是作为质子生活于土默特部的。若没有俺答的支持,博迪就稳不住右翼三万户。

    如今,右翼三万户表面上的首领衮必里克济农是俺答的亲哥哥。但俺答很清楚自己哥哥的德行,成天与那些从代州等地掳来的汉人娼妓淫乐,他活不久。

    相反,汉人很有用。

    板升城里,他们耕田、做匠人,对于土默特部实力的增长很有用。

第303章、武将大比,文官京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