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6章 金钱板:竹板声里的巴蜀烟火[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成都红星路的老茶馆里,三记清脆的竹板声突然划破茶客的闲聊——34;啪!啪!啪!34;穿青布对襟衫的艺人手持三块竹板,手腕一翻便转出金弧,开口唱道:34;说成都,道成都,成都有座锦官城;板声如珠落玉盘,唱腔似川江号子,茶客们手里的盖碗茶停在半空,眼瞅着那竹板在艺人指缝间翻飞,竟比戏台上的变脸还要热闹。这便是四川金钱板,三块楠竹板,能唱尽三国英雄、市井百态,在巴蜀的茶肆酒坊里,敲出了三百年的人间烟火。

    nbsp一、竹板里的光阴刻度

    nbsp清代:从号子到34;打连三34;的蜕变

    nbsp金钱板的前世,藏在清代康熙年间的蜀道驿站里。那时的背夫们背着千斤盐包,在剑门关的石阶上一步一挪,为了攒劲,也为了打发寂寞,便用扁担头敲打石阶,唱着自编的顺口溜:34;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背夫肩上压着一座山;纤夫们则在川江岸边,用船板片击水,唱着34;哟嗬嗬,江水急,拉纤要趁大清早34;的号子。这些带着血汗味的节奏,便是金钱板最早的雏形。

    nbsp到了乾隆年间,这种34;敲打唱34;的形式逐渐定型为34;打连三34;。据《蜀语》记载,当时成都34;东大街一带,常有盲翁持三竹片,击节唱古今事,谓之39;打连三39;,听者围如堵墙34;。那时的竹片还很简陋,多是农家废弃的晒席竹,未经打磨,边缘粗糙,却能敲出34;砰砰砰34;的厚重声响。唱词也多是《二十四孝》《劝善文》之类的短章,艺人们走街串巷,靠茶客打赏的几文铜钱过活。

    nbsp道光年间的民间艺人唐心林,给这门手艺刻下了关键的印记。这位曾在自贡盐井唱34;井盐号子34;的汉子,嫌竹片音色单调,便琢磨着改进:他挑选宜宾江安的楠竹,削成一尺二寸长的竹片,用砂纸打磨光滑,又在竹片两端包上铜皮——这一下,竹板敲起来竟传出34;叮叮当当34;的清脆声,像极了铜钱碰撞的动静,34;金钱板34;由此得名。更妙的是,他把盐工号子的节奏融入唱段,创造出34;快三板慢三板数板34;等板式:34;快三板34;如盐井轱辘飞转,34;慢三板34;似卤水缓缓渗出,34;数板34;则像盐工清点盐粒,字字清晰。如今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藏着的那副金钱板,竹板上的铜皮已磨得发亮,竹纹里嵌着的卤水痕迹,仿佛还能闻到当年盐井的咸涩。

    nbsp民国:茶馆里的34;说书江湖34;

    nbsp民国时期的金钱板,成了茶馆的34;顶流34;。成都34;悦来茶园34;的戏台两侧,常年挂着34;金钱板叶涌泉34;的水牌,这位艺人能把《三国》唱得活灵活现:唱到34;长坂坡赵云救主34;,他的34;滚板34;打得如马蹄声急;唱到34;诸葛亮空城计34;,34;慢三板34;又变得云淡风轻。他的34;花板34;技法堪称一绝:三块竹板在指间转成圆圈,突然34;啪34;地合为一束,再猛地展开,板声从34;急雨34;变34;疏星34;,配合34;当阳桥头一声吼34;的唱腔,能让茶客们拍着桌子叫好年《成都快报》曾记载,叶涌泉演唱《武松打虎》时,有个醉汉提着酒壶冲上台,非要跟34;竹板里的武松34;碰杯,引得满场哄笑。

    nbsp那时的重庆较场口,金钱板艺人更是扎堆。34;群仙茶园34;的34;金钱板三杰34;各有绝活:王麻子擅唱谐趣段子,《王婆骂鸡》里34;鸡儿鸡儿你莫跑,看我给你一扁担34;的俏皮话,能让茶客笑出眼泪;李瞎子专攻悲情故事,《孟姜女》的34;苦腔34;唱到34;长城倒,尸骨寒34;时,台下总有妇人抹泪;nbspyou的张少华则爱唱时事,把新闻编进唱词,34;东洋鬼子野心大,占我东北占我家34;的34;快三板34;,唱得茶客们摩拳擦掌。

    nbsp抗战:竹板里的家国魂

    nbsp1938年,重庆成了战时陪都,金钱板突然有了沉甸甸的分量。艺人们走出茶馆,走进伤兵医院、防空洞,用竹板敲响抗日的鼓点。邹忠新那时还是个少年,跟着师父范玉山在街头演唱《芦沟枪声》:34;卢沟桥,枪声急,倭寇豺狼把我欺;他的34;数板34;打得又快又狠,像机枪扫射,唱到34;全国同胞一条心,把鬼子赶出境34;时,围观的学生、工人跟着齐呼口号,板声、吼声震得街面发颤。

    nbsp那时的金钱板唱本,成了流动的宣传册。《新新新闻》曾刊登过一首《献金歌》:34;你一块,我一角,凑起钱来买枪炮34;,便是艺人根据34;快三板34;改编的。在成都春熙路的献金台上,艺人周明远边敲板边唱,竟引得一个乞丐把讨来的铜板全倒进献金箱,说34;我没钱,但我能跟着唱34;。这些带着硝烟味的竹板声,让金钱板从市井娱乐,变成了民族精神的传声筒。

    nbsp二、三板五声的乾坤道

    nbsp制板:三分竹七分功

    nbsp金钱板的三块竹板,藏着巴蜀匠人的讲究。选竹要去宜宾江安的竹海,挑那些向阳坡上的三年生楠竹——老艺人说:34;向阳竹的纤维里藏着太阳的劲道,敲出来的声音脆得能穿云。34;砍伐要在冬至后,这时的竹子34;水分收了,火气退了34;,不易开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砍下的竹子要在阴凉处晾三年,每隔半年翻动一次,让竹身均匀34;收气34;。晾好的竹子截成一尺二寸长,用刨子刮去青皮,露出淡黄色的竹肉,再用细砂纸打磨七遍,直到摸起来像婴儿的皮肤。最关键的是34;定音34;:艺人用手指轻弹竹片,听声音辨优劣,34;声要像铜铃,不能像瓦罐34;,不合格的就当柴烧,十根里能选出三根就算好的。

    nbsp包铜皮更是细致活。铜皮要选自贡产的紫铜,剪成铜钱大小,用鱼鳔胶粘贴在竹板两端,再用小锤轻轻敲实,34;既要贴得牢,又不能闷住声34;。讲究的艺人还会在竹板内侧刻上34;福寿34;字样,或雕上简单的云纹,说34;让声音带着喜气走34;。重庆非遗传承人李娟的父亲,曾为一块竹板的铜皮位置调试了整整三天,说34;差一分,音就偏了34;。

    nbsp音型:二十四种34;板语34;

    nbsp三块板的分工比戏台上的生旦净末还分明。34;母板34;最宽,背面有一道浅槽,像人的喉咙,负责打重拍,声音沉如闷雷;两块34;子板34;窄而薄,音色清亮,专打花点。艺人左手夹一子板,右手握母板与另一子板,手腕翻转间能敲出二十四种音型,每种音型都有讲究:

    nbsp34;单击34;是34;啪34;的一声,如铜钱落地,多用于起腔;34;双击34;是34;啪啪34;两响,似雨打芭蕉,配合叙述;34;滚板34;是快速连敲,34;哗啦啦34;像急流奔涌,唱到打斗场面必用;34;滑板34;是竹板摩擦着敲,34;沙沙沙34;若清风拂竹,适合描绘景物;34;跳板34;则是母板与子板交替击打,34;啪叮啪叮34;像马蹄踏石,唱骑马戏时最妙。

    nbsp听《水漫金山》时,艺人先用34;滚板34;模拟江水翻腾,再用34;滑板34;表现风声,到白娘子发怒时,突然转成34;跳板34;,34;啪叮啪叮34;的板声混着高亢的唱腔,茶客们仿佛真能看见巨浪拍岸;唱《王婆骂鸡》时,34;单击34;配34;鸡儿你往哪里跑34;的嗔怪,34;双击34;应34;我看你是找打34;的怒喝,板声与唱词缠成一团,逗得人直笑。

    nbsp唱腔:把方言揉进旋律

    nbsp金钱板的唱腔,是用四川话34;唱出来的龙门阵34;。34;高腔34;唱英雄,如《长坂坡》里34;赵云挺枪立马34;的高亢,声带振动得能让茶碗里的茶水发颤;34;平腔34;说家常,像《张打铁李打铁》里的亲切,就像邻居在耳边摆龙门阵;34;数板34;则如连珠炮,《十八扯》里34;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34;的俏皮话,全靠舌头翻飞的速度,快得像炒豆子。

    nbsp最妙的是34;帮腔34;——艺人唱到34;月儿弯弯照九州34;,茶客们会跟着接34;几家欢乐几家愁34;;唱到34;四川火锅辣又香34;,满场都会应34;不吃火锅枉来川34;。这种互动不是刻意安排的,而是巴蜀人34;爱热闹、喜参与34;的天性,老艺人说:34;金钱板的台,一半在艺人嘴里,一半在茶客喉咙里。34;

    nbsp邹忠新曾总结:34;唱词要像锦江的水,既要清,又要活。34;他写《人民公社好》,不用书面语,全是34;田埂变成金银带,谷堆堆成小山排34;的大白话,却比任何宣言都动人。这种34;接地气34;的智慧,让金钱板的唱词能穿越时代,永远贴着巴蜀人的心跳。

    nbsp

第216章 金钱板:竹板声里的巴蜀烟火[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