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6章 金钱板:竹板声里的巴蜀烟火[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艺人与板的生死契

    nbsp邹忠新:用血汗喂熟竹板

    nbsp34;金钱板泰斗34;邹忠新的手上,至今留着竹板刻下的印记年,七岁的他在重庆码头乞讨,被艺人范玉山收留。师父给他的第一副竹板,是用废弃的船板削的,边缘锋利如刀,练34;转板34;时,指头上的血珠滴在竹板上,晕成暗红的花。范玉山说:34;竹板认人,你得让它尝到你的血,它才会跟你亲。34;

    nbsp凌晨三点的嘉陵江边,总能看见邹忠新的身影。他对着江水练嗓,要让声音顺着江风送出去三里地;练34;花板34;时,竹板磨破了手心,就用布条缠上继续练,直到三块板在指间像长了眼睛,抛起、接住、翻转,分毫不差。十六岁在成都34;锦春茶社34;首演《武松打虎》,他一个34;腾空转板34;惊了全场:右手母板抛出,在空中转三圈,左手子板精准接住,板声丝毫不乱。散场后,老艺人摸着他满是茧子的手说:34;这娃儿的板,是用肉喂出来的。34;

    nbsp1958年,邹忠新写出《人民公社好》,用34;快三板34;唱34;田埂变成金银带,谷堆堆成小山排34;,把新事新貌编进唱词。他还把川剧的34;帮打唱34;融入表演,在《红岩》选段里,用低沉的34;苦腔34;唱江姐的坚贞,板声敲得又慢又沉,像铁链拖过地面。有次在监狱演出,当唱到34;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34;时,台下的战犯们竟跟着默默流泪。晚年的邹忠新,竹板从不离手,连吃饭时都把板放在桌边,说34;它们跟了我一辈子,比儿女还亲34;。

    nbsp张徐:潮牌下的老竹板

    nbsp34;80后34;传承人张徐的短视频里,总有种奇妙的混搭:他穿潮牌卫衣,身后是成都IFS的爬墙熊猫,手里却握着邹忠新传下来的老竹板,铜皮上的包浆亮得能照见人影。他唱《成都闲传》,用34;数板34;把春熙路的热闹唱得活灵活现:34;春熙路,美女多,个个长得像花朵;宽窄巷,喝茶嗑瓜子,摆起龙门阵没个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张徐的创新曾引来争议。他在《蜀道新篇》里加入电子鼓点,34;数板34;唱34;从前蜀道难上天,如今高铁一溜烟34;时,竹板声与电子音效混在一起,有老票友骂34;胡闹34;。但年轻人却买账,他的抖音账号有五十多万粉丝,不少00后留言:34;原来爷爷听的39;打连三39;,比rap还带劲!34;

    nbsp他还在学校开兴趣班,教孩子们用塑料板唱《交通安全歌》:34;红灯亮,停下来,绿灯亮了再迈开;有次一个小男孩问:34;张老师,竹板能唱奥特曼吗?34;他眼睛一亮,当晚就写出《奥特曼打怪兽》,用34;快三板34;唱34;奥特曼,真勇敢,打得怪兽团团转34;,孩子们敲着板唱得震天响。张徐说:34;邹老师告诉我,竹板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让年轻人喜欢,怎么唱都行。34;

    nbsp四、茶馆与街头的生命力

    nbsp成都茶馆:板声里的盖碗香

    nbsp成都34;蜀风雅韵34;茶馆的午后场,永远为金钱板留着C位。艺人王勇刚一登台,茶客们就自动把桌子拼到前排,嗑瓜子的停了,摆龙门阵的歇了,连抱在怀里的娃娃都睁大眼睛。他唱《傻儿师长》,板声打得34;当当响34;,唱到34;樊傻儿练兵——鸡飞狗跳34;时,故意把竹板转得像风车,逗得满场笑。有个穿校服的学生跟着学转板,竹板掉在地上,王勇捡起来塞给他:34;多练,这玩意儿比手机好玩。34;

    nbsp茶馆老板说,金钱板是34;活招牌34;。有次一个上海游客听完《成都掌故》,非要跟着王勇学34;滚板34;,结果竹板没拿稳,砸了盖碗茶,赔了钱还乐呵呵的:34;值!这声脆响,在上海听不到。34;现在茶馆每周三设34;金钱板日34;,来的年轻人比老人还多,他们点一杯34;碧潭飘雪34;,边听边拍视频,说34;这才是成都的慢生活34;。

    nbsp重庆街头:石阶上的板声

    nbsp重庆磁器口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李娟的竹板声能穿透小吃摊的吆喝。她带着三个徒弟,选在34;宝轮寺34;门口的石阶上表演,三块板一敲,游客们立马围成圈。她唱《巴蔓子将军》,用重庆话的34;霸腔34;唱34;头可断,城不可让34;,板声敲得石台阶都发颤,有个外国游客举着手机录全程,翻译告诉她:34;他说这声音像交响乐,就是更热闹。34;

    nbsp李娟的父亲曾是码头艺人,她从小就跟着在江边练板。34;重庆人脾气烈,唱金钱板要带点39;冲劲39;,34;她说着演示34;跳板34;,竹板在手里翻飞,34;就像嘉陵江的浪,要敢撞礁石。34;有次下雨,她在屋檐下接着唱,一个挑山工放下担子,站在雨里听到散场,说34;这板声,比喊号子还提劲34;。

    nbsp社区课堂:娃娃们的板声

    nbsp成都金牛区的社区活动室里,78岁的陈世新正教孩子们打板。他把交通安全编成段子:34;红灯亮,停下来,绿灯亮了再迈开;孩子们拿着彩色塑料板跟着敲,奶声奶气的唱腔混着板声,像一串滚动的糖葫芦。

    nbsp陈世新退休前是工厂的宣传员,当年用金钱板唱《安全生产歌》出了名。现在他每周三来社区,教过的孩子有两百多个。有个自闭症男孩,起初不说话,听了半年金钱板,竟能跟着唱《小星星》的改编版。34;只要还有娃娃愿意学,这竹板声就不会断,34;陈世新说,他的老花镜滑到鼻尖上,手里的竹板却敲得稳稳的,34;我死了,还有他们呢。34;

    nbsp五、竹板声里的巴蜀魂

    nbsp刚烈:巴蔓子的血与板

    nbsp金钱板唱英雄,唱的是巴蜀人的骨头。《巴蔓子》里34;剑出鞘,映月光,头颅掷处国威扬34;的唱词,配上急促的34;快三板34;,把巴人的血性唱得滚烫。老艺人唱这段时,竹板要敲得34;有棱角34;,像巴渝的山石一样硬,34;不能有半点软气34;。

    nbsp抗战时艺人唱《杨森守重庆》,用34;高腔34;喊34;日军敢来犯,打断他的腿34;,板声打得像枪响,竟让一个青年当场报名参军。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刚烈,让金钱板的竹板声,成了巴蜀人精神的34;硬骨头34;。

    nbsp诙谐:李扯火的笑与泪

    nbsp说生活时,金钱板又成了巴蜀人的34;减压阀34;。《说四川》里34;四川人,爱说笑,苦日子也能调出甜味道34;的平腔,带着川人的乐观。《王婆骂鸡》里34;鸡儿鸡儿你莫跳,再跳我就拔你毛34;的嗔怪,把丢鸡的懊恼唱成了喜剧,茶客们说34;比喝盖碗茶还解腻34;。

    nbsp汶川地震后,艺人在临时安置点唱《重建家园》,用34;数板34;唱34;房子塌了不要紧,我们手拉手来修34;,板声打得轻快,听的人笑着笑着就哭了。这种34;苦中作乐34;的智慧,让金钱板成了巴蜀人面对苦难的34;止痛药34;。

    nbsp鲜活:新时代的板与路

    nbsp金钱板从不老,它总在跟着时代跑。张徐新编的《蜀道新篇》,用34;数板34;唱34;从前蜀道难上天,如今高铁一溜烟34;,板声打得又快又亮,像高铁划过铁轨。有老人听完抹眼泪:34;当年走成都要三天,现在唱段金钱板的功夫就到了。34;

    nbsp在成都大运会期间,李娟带着徒弟在大运村表演《成都欢迎你》,用34;花板34;转着竹板,唱34;熊猫墩墩迎客来,锦江边上摆擂台34;,外国运动员跟着节奏拍手,说34;这声音像魔法34;。

    nbsp在成都非遗博览园的玻璃柜里,那副百年前的金钱板静静躺着,竹板上的铜皮已氧化成青绿色,却依然能想象出当年艺人握着它,在茶馆里唱34;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34;的模样。而玻璃柜外,年轻艺人正用新竹板敲出34;新时代,新巴蜀34;的节奏,板声穿过时光,在展厅里撞出清脆的回响。

    nbsp这便是金钱板的魔力——它用最朴素的竹板,敲出了巴蜀大地的心跳。三百年间,它听过盐井的轱辘声,看过锦江的船帆,见证过茶馆里的悲欢。只要竹板还在响,那些关于勇气、乐观、烟火气的故事,就会永远流传在巴蜀的风中。

    喜欢。

第216章 金钱板:竹板声里的巴蜀烟火[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