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集:交流成果有效转化[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晨光刚爬上玻璃厂的窗沿,会议室的投影仪还连着笔记本,电源灯一明一暗地闪着。阿珍坐在前排,正把U盘从电脑上拔下来,指尖还残留着昨晚直播结束时弹幕滚动的余温。
nbsp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没急着擦掉上面那两句话。他清了清嗓子,按下播放键。录音从音响里传出,是南粤项目经理的声音:“……不亏。反而松了口气。”紧接着,一条弹幕飘过:“卡住的不只是机器,还有嘴。”
nbsp“话出口了,”他关掉录音,声音不高,“咱们的责任,才刚开头。”
nbsp小林抬头,刚想说点什么,刘好仃已经翻开阿珍整理的文件夹,封面上印着几个字:“跨厂卡点记录”。他一页页翻过去,念出标题:“三次返工——标准不适用”“报警误判未上报”“传感器偏移长期未报”。每念一条,就在白板上写下关键词。
nbsp“这些不是批评。”他说,“是线索。咱们得顺着走,看看制度哪儿漏了风。”
nbsp老周坐在后排,原本以为交流会一结束,心事也就放下了。没想到第二天一早,还得把这些“心事”一条条翻出来当任务处理。他皱眉:“说都说了,还非得改?咱们又不是他们厂的主管。”
nbsp“咱们不是主管。”刘好仃点头,“可问题是相通的。他们卡在标准上,我们就不卡?B线上周调参数,不也来回折腾了两天?”
nbsp小林猛地抬头:“那次是系统自动锁定,说是‘超出阈值,可实际是传感器老化反应慢。”
nbsp“对。”刘好仃在“传感器”三个字底下划了道线,“统一标准没考虑设备年龄,年轻机器跑得快,老家伙喘口气都不让。这不是人的问题,是规则没留缝。”
nbsp阿珍翻出数据:“南粤那条线,设备平均比我们老三年半。”
nbsp“那就补缝。”刘好仃转身,在白板上画了个流程图,“不推翻标准,加个‘弹性备案——新旧设备分档执行,试点先从B线开始。”
nbsp小林举手:“那算不算违规?”
nbsp“不算。”刘好仃笑,“咱们火种箱里早有一条:‘规则为生产服务,不是生产为规则殉葬。这话还是你写的。”
nbsp会议室轻笑起来,紧绷的气氛松了一扣。
nbsp当天下午,刘好仃带着小林和两名技术员重新走了一遍B线夜班流程。他们蹲在3号熔炉旁,看工人如何手动校准温度读数。仪表显示正常,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坚持“这里总慢半拍”。
nbsp“系统不报警,”老师傅说,“可玻璃厚度总差那么一丝,废品率下不去。”
nbsp刘好仃记下时间、位置、偏差值,回厂后直接在火种箱系统里新建了“建议转化通道”,把这条问题标记为“高优先级”,并指派小林牵头成立三人小组,一周内拿出分级执行方案。
nbsp“不是改标准。”他在任务单上备注,“是让标准学会看人下菜碟。”
nbsp三天后,南粤那边迟迟没有动静。阿珍查了火种箱后台,对方的“失败案例库”仍为空白。
nbsp刘好仃没催,而是让阿珍把深圳厂这周整理的三条优化清单打包发了过去,附言只有一句:“我们改了三条流程,源头是你们说的那三次返工。谢谢。”
nbsp邮件发出时已是晚上九点。他关掉电脑,正准备回家,手机震动了一下
第1170集:交流成果有效转化[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