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67集:培养需求分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小王记下,又问:“那工人呢?他们报名这么多,不安排?”

    nbsp“安排。”刘好仃说,“但方式不一样。他们不需要开口说,但得认识关键词。比如‘高温‘防水‘承重,这些字印在标签上,得认得。咱们可以搞个‘标签识读培训,十分钟一课,轮班来学。”

    nbsp班组长笑了:“这法子好,不耽误干活。”

    nbsp“还有。”刘好仃翻开另一份文件,“老李在问卷里写了一句话:‘我带徒弟十年,手艺没问题,但外国人看不懂咱的操作流程。”

    nbsp“这倒是新问题。”小王皱眉,“咱们的作业指导书全是中文,连图示都没配英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所以培养不只是教人学外语。”刘好仃在报告草稿末尾写下一句:“培养不仅是让人会说外语,更是让我们的标准被世界看懂。”

    nbsp他合上本子,抬头看墙上的钟:十点二十三分。机器声照常响着,像从没停过。

    nbsp中午吃饭,他没去食堂,泡了杯速溶咖啡,继续看数据。小王送来一份分类汇总表,按岗位、基础、需求、意愿四个维度做了交叉分析。刘好仃一张张翻,突然在“技术售后”那一栏停住。

    nbsp有个员工写:“客户问材料耐温曲线,我说不清。”下面还画了个笑脸:“但我愿意学,能不能教点专业词?”

    nbsp他在旁边画了个红圈,写上:“需能解释材料耐温曲线”。

    nbsp下午两点,他召集小王和班组长开短会。白板上贴着三张纸:一张是岗位需求分级表,一张是典型客户问题清单,一张是培训优先级建议。

    nbsp“目前最急的,是能对外提供技术证明。”刘好仃指着退货单,“客户要测试报告,我们拿不出英文版,等于没证据。所以第一件事,不是开课,是先把关键文档双语化。”

    nbsp“可谁来翻?”小王问。

    nbsp“先内部试。”刘好仃说,“找懂技术又有点英语基础的,比如那个写‘想学专业词的小张,让他试试翻一份测试报告。我们再请人校对。”

    nbsp“万一翻错了呢?”

    nbsp“那就边错边改。”刘好仃笑,“总比没有强。而且,改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nbsp班组长点头:“这法子实在。咱们不求一步到位,先能交差,再求漂亮。”

    nbsp“对。”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先能活,再求好。”

    nbsp会议结束,小王留下来整理记录。刘好仃坐在桌前,打开电脑,新建文档,标题打上:“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报告(初稿)”。

    nbsp他一条条写:

    nbsp核心需求:读写能力nbspnbsp口语交流;

    nbsp重点岗位:销售、技术售后、质检;

    nbsp关键能力:技术术语表达、邮件回复、文档理解;

    nbsp潜在方向:作业指导书双语化、标签关键词识读、测试报告标准化翻译。

    nbsp写到一半,他停下来,翻出上次直播的后台数据。有条评论写着:“你们厂看着挺土,但护角真结实。”下面有人回:“关键是他们敢晒生产过程,不像有的厂,连厂名都不敢写。”

    nbsp他盯着看了会儿,回到文档,在附录加了一句:“品牌出海,不仅是产品走出去,更是信任建立的过程。语言是桥梁,标准是底气。”

    nbsp天快黑时,报告终于成稿。他没发通知,也没叫人来看,只是把文件存进“国际化人才储备——第一阶段”文件夹,权限设为仅相关人员可见。

    nbsp下班前,他去了一趟培训室。门开着,灯关着。他走进去,打开灯,站在白板前,拿起笔,把之前写的“国际角”三个字,重新描了一遍。笔画更粗,更稳。

    nbsp写完,他退后一步,看了看,没擦。

    nbsp走出门时,小王追上来:“刘师傅,刚收到新消息,沙特客户说,如果三天内能提供英文测试报告,就下首单。”

    nbsp刘好仃站住,转身。

    nbsp“咱们现在有吗?”小王问。

    喜欢。

第967集:培养需求分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