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集:文化差异深入了解[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录音笔的红灯还亮着,刘好仃没关。他把阿强的录音又放了一遍,这次戴着耳机,一句一句地听,像在拆一卷老磁带。听到“三献礼”三个字时,他暂停了一下,笔尖在本子上顿了顿,写下:“祭炉,非迷信,为定心。”
nbsp他摘下耳机,抬头看墙上的“被看见”墙还在那儿,小阮的“呼吸法”下面,已经多了几行补充。有人写了“广西火要喘气”,有人画了个波浪线,标着“慢升慢降,火不躁”。最底下一行字是新添的:“我们东北管这叫‘火养人。”
nbsp刘好仃站起身,把阿强的录音整理成文字,编号SZWH0003,标题写:“潮汕祭炉口述,与炉温稳定性关联待查”。他没加评语,只在背面画了个小表格,分四栏:原籍、工龄、技术来源、特殊表达。
nbsp下午三点,文化融合观察小组第一次正式碰头,在茶水间角落那张小圆桌。王姐带了本子,小林拿着手机,小李拎着个塑料盒,里面是几份打印的卡片。
nbsp“咱们不能光收故事。”刘好仃开门见山,“得知道这些故事从哪儿来,往哪儿去。”
nbsp王姐翻着手里的登记表初稿,皱眉:“小阮那‘呼吸法要是也填这表,得写半页。光‘慢字就解释不清。”
nbsp小林点头:“我试着把‘三慢法转成操作提示,写‘请缓慢升温,结果越南实习生摇头。他说‘慢不是速度,是节奏,像呼吸,得有停顿。”
nbsp“那就别写‘慢。”刘好仃说,“写‘每升一度,停半拍。”
nbsp小李记下,抬头:“那‘哄火呢?我师父说‘火要哄,不是命令,是劝。”
nbsp“劝?”王姐笑出声,“火还能讲道理?”
nbsp“他真哄。”小李认真,“调温前,会对着炉口说两句,像聊天。说‘今天稳一点,别闹。”
nbsp刘好仃没笑:“不是哄火,是稳心。他怕炸炉,怕出废品,说两句,自己先定下来。”
nbsp小林若有所思:“所以‘哄不是对火,是对自己的手。”
nbsp“对。”刘好仃点头,“咱们听的不是话,是背后那股劲儿——怕什么,信什么,靠什么稳住自己。”
nbsp王姐在本子上划了条线,分两边,左边写“怕炸炉”,右边写“信节奏”。小李接着写:“怕火躁”“怕心不静”“怕徒弟学不会”。
nbsp“这些才是关键。”刘好仃说,“技术可以学,但怕的东西,没人教。可它真影响操作。”
nbsp小林突然抬头:“那咱们接下来,是不是该问‘你怕什么,而不是‘你怎么调?”
nbsp“正是。”刘好仃翻开本子,“下次访谈,问题改一改。不问做法,问感觉。不怕答不上来,就怕没问到点上。”
nbsp王姐合上本子,嘀咕:“那得专门设个‘非文本经验栏,不然填不下。”
nbsp刘好仃没接话,只在本子上画了个新表格,四栏加粗:原籍地、工龄、技术传承方式、关键心理支撑点。
nbsp“从明天起,所有提交材料,按这四条归档。编号不变,但加个分类码。比如潮汕祭炉,算‘仪式类经验;越南呼吸法,算‘节奏感知型。”
nbsp小李举手:“那四川‘哄火算啥?”
nbsp“情感调节型。”刘好仃写下来,“还有,广西‘火要喘气,归‘自然类比型。”
nbsp王姐笑:“咱这是编词典还是建档案?”
nbsp“都是。”刘好仃说,“一个为记,一个为用。现在不评分,但将来可能影响培训方式。”
nbsp小林手机震了一下,他看了一眼,皱眉:“论坛又有新帖,四车间的老陈,说他们湖南有种‘火眼说法——看火焰颜色辨温,不靠仪表。”
nbsp“发过来。”刘好仃说,“归档,编号SZWH0004,分类‘感官经验型。”
nbsp小李嘀咕:“这要是都算,以后操作手册得加附录。”
nbsp“加就加。”刘好仃说,“手册是死的,人是活的。哪天仪表坏了,靠‘火眼也能撑一阵。”
nbsp王姐突然问:“那要是有人瞎编呢?说他家祖传‘火神附体,一瞪眼炉温就稳,咋办?”
nbsp“那就让他演示。”刘好仃平静,“真能稳,就记;不能,就删。咱们不封嘴,也不信神。只认结果。”
nbsp小李笑:“那得加个‘验证栏。”
nbsp“可以。”刘好仃在本子上补了一栏,“但先记后验。别因为听不懂,就当废话。”
nbsp正说着,老张推门进来,手里拿着新任务单,脸色不太好看。
nbsp“刘工,”他把单子拍在桌上,“混合二班下周接新模具,良品率目标提了五个点。你这文化周,能不能先停停?”
&nbs
第913集:文化差异深入了解[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