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43集:文化交流活动开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nbsp路易斯哈哈大笑,顺手把自己带来的木薯布丁推过来:“那你也试试我的,甜的,治辣。”

    nbsp气氛一下子活了。

    nbsp有人开始主动介绍自己的食物:日本实习生小林端出味噌汤,说这是她奶奶的秘方,每天早上喝一碗,能撑一整天;印度的拉吉夫则拿出一包自制的香料粉,说这是他妈妈从孟买寄来的,“闻一闻,就像回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最意外的是汉斯。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木盒,里面是几件精致的木雕小动物:一只鹿、一只鸟,还有一只玻璃厂的切割机模型。

    nbsp“这是我昨晚雕的。”他说,“送给你,刘。”

    nbsp刘好仃接过,指尖摸过那细腻的纹路,心里像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

    nbsp“这切割机,雕得比真机还准。”他笑着说,“下次设备升级,得请你当顾问。”

    nbsp汉斯难得笑了:“那得加钱。”

    nbsp全场哄笑。

    nbsp——

    nbsp“早餐宇宙”成功收尾,语言培训紧跟着上线。

    nbsp第一堂中文课定在周五下午四点,培训教室坐了二十多人,国籍横跨五洲。

    nbsp老师是厂里一位会双语的质检员,站在白板前,写了个大大的“你好”。

    nbsp“大家跟我念:nǐnbsphǎo。”

    nbsp有人念成“ninbsphao”,有人念成“leenbsphao”,还有人直接喊出“hello”,引得一片笑声。

    nbsp进度一拉开,问题就来了。

    nbsp基础好的,比如在日本待过两年的巴西翻译,已经能说“我想喝咖啡”;而刚来的瑞典工程师,连“我”和“你”都分不太清,急得满头汗。

    nbsp几节课下来,有人开始迟到,有人干脆请假。

    nbsp刘好仃去旁听了一次,发现不是大家不想学,而是“学得没劲”。

    nbsp下课后,他把老师叫到走廊:“咱们能不能分组?初级班教日常用语,中级班练工作场景对话,高级班……让他们试着用中文讲笑话?”

    nbsp老师眼睛一亮:“那高级班我申请当学生。”

    nbsp“行。”刘好仃笑,“再加个奖励机制——每节课打卡,学满五节,送定制玻璃杯一个,刻上你的中文名字。”

    nbsp“要是能用中文完整讲个故事呢?”老师问。

    nbsp“那奖你一天带薪假。”

    nbsp消息一出,报名人数翻倍。

    nbsp最让人意外的是那位日本员工山田。他平时话少,中文磕磕巴巴,可这天在课上突然站起来,用很慢但很清晰的语调说:

    nbsp“我……想学会说‘谢谢和‘一起。因为……我想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吃饭。谢谢。”

    nbsp教室安静了几秒,然后掌声响起。

    nbsp老师眼眶有点红:“这故事,够换十天假。”

    nbsp刘好仃没说话,只在笔记本上记下:“语言不是工具,是桥梁。有人走快,有人走慢,但只要桥在,总能到对岸。”

    nbsp——

    nbsp一个月后,厂里的玻璃边角料做成的文化展墙立在了车间入口。

    nbsp墙上,各国文字刻在透明玻璃上,阳光一照,字影洒在地上,像一地碎钻。

    nbsp“差异是光,融合是镜。”

    nbsp“你习惯的,我不懂,但我尊重。”

    nbsp下面还新添了一句手写体:“Bomnbsptrabalho,nbspnǐnbsphǎo,nbspdanke,nbsparigatou——现在,我们说同一种话。”

    nbsp刘好仃站在墙前,看着来来往往的员工。

    nbsp汉斯和路易斯并肩走过来,一个手里拿着数据报表,一个嘴里哼着桑巴,两人用半生不熟的中文争论着排班表。

    nbsp小王抱着一叠新设计的活动海报跑过来:“刘哥,下一期‘午间茶话会主题定了——‘我的家乡话!小陈要教‘中不中,老张说要教‘食咗饭未,你教啥?”

    nbsp刘好仃笑了笑,抬头看了看展墙。

    nbsp阳光正落在“一起”两个字上,亮得刺眼。

    nbsp“我教一句最简单的。”他说,“咱们——”

    nbsp他刚开口,车间广播突然响起:

    nbsp“请刘好仃到人事处领取新员工入职资料,三位新同事已到岗。”

    喜欢。

第843集:文化交流活动开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