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5集:调研效果初步显现[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把手机扣在桌上时,阳光正好从玻璃样品边缘滑过,那抹淡紫像被水洗过一遍,轻轻洇开。他没看那光,而是盯着桌角堆成小山的文件夹——三个颜色分明的标签贴在上面:红、蓝、绿,分别写着“越南”“巴西”“德国”。小林、小陈和小王已经坐在会议室里,每人面前摊着一沓打印纸,像是刚从世界各地背回来的沉甸甸的梦。

    nbsp“开始吧。”刘好仃拎起保温杯喝了一口,今天泡的是桂圆红枣茶,甜味在舌尖打了个转,“把你们带回来的故事,变成能看懂的地图。”

    nbsp小林先动手,她把几张照片钉在白板上:老楼的歪窗、磨砂膜透进的柔光、女主人笑弯的眼睛。“越南那边,不是缺技术,是缺稳定。”她说,“客户想要‘白天通透,晚上私密的玻璃,现在市面上有尝试,但要么寿命短,要么成本高。我们回收的问卷里,七成以上家庭愿意为这种功能多付15%的价格。”

    nbsp小陈翻出笔记本,上面画满了紫色光谱的草图。“巴西那层膜,表面是迷信,背后是情绪管理。”他笑着摇头,“有人贴膜是因为孩子怕强光,有人说贴了之后心情变好。实验室的数据也佐证了——特定波段的紫光确实能轻微影响人的生物节律。这不是玄学,是光学心理学。”

    nbsp小王推了推眼镜,语气冷静:“德国人不在乎你讲什么故事,他们只认数据闭环。但有意思的是,那位自己测U值的客户,后来主动加了我微信,发来一组新的安装环境照片。他说:‘如果你们真想解决问题,这些参数值得看看。”

    nbsp刘好仃听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节奏,像在给每句话打拍子。他忽然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三盒彩色便利贴——黄、粉、绿,一人发了一盒。

    nbsp“现在,咱们玩个游戏。”他笑,“看到哪个信息让你心头一动,就写下来,贴白板上。不用分类,不用修饰,就写最直觉的反应。”

    nbsp会议室顿时热闹起来。

    nbsp小林写:“变色玻璃=情绪开关。”

    nbsp小陈写:“紫色不是颜色,是安全感。”

    nbsp小王写:“信任,是从一个漏风的缝隙里长出来的。”

    nbsp便利贴越贴越多,白板渐渐变成一片斑斓的森林。刘好仃站在前面,像园丁清点新芽。他忽然指着其中一张:“这个说‘玻璃应该懂人话的消费者,是哪个国家的?”

    nbsp“巴西。”小陈答,“是个退休教师,问卷里写了整整两页感想,说他家阳台玻璃映着夕阳时,总让他想起亡妻穿的那条紫裙子。”

    nbsp刘好仃点点头,没说话,却在心里默默记下:产品不会说话,但设计能听见人心。

    nbsp整理工作正式开始。三人按国家分组,把问卷数据、访谈记录、现场照片一一归档。电子表格被拆成十几个子表,每个子表又按“需求类型”“价格敏感度”“使用场景”细分标签。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像一场轻快的雨。

    nbsp可雨下着下着,就碰上了堵点。

    nbsp“等等。”小林皱眉,“越南这边,问卷显示82%的用户希望玻璃能自动调节透光率,可实地走访时,七八家用户都说‘能手动开关就行。这不矛盾吗?”

    nbsp小陈也抬头:“巴西更离谱。问卷里91%的人认为‘太阳吸血鬼是玩笑,可实地观察发现,超过七成家庭还是贴了膜。他们嘴上不信,身体很诚实。”

    nbsp小王推了推眼镜:“德国也有类似情况。法规要求极高,但实际安装中,很多家庭为了美观,宁愿牺牲一点节能效率。理想标准和现实选择,差了一大截。”

    nbsp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nbsp刘好仃慢悠悠撕开一包饼干,递给大家。“你们知道为什么人总说‘我随便,可点菜时又挑三拣四吗?”他咬了一口,“嘴上说的,是理想中的自己;手上做的,是现实里的

第755集:调研效果初步显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