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潞水通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904nbsp章:潞水通漕(江南粮船入燕云的转折)(至元四十三年秋?潞水河道与中都码头)
nbsp中都工地上的炊烟,比往日稀薄了三成。郭守敬拿着账簿,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急得转圈:“每日需粮五十石,从燕云本地征调的粟米已告罄,漠北运来的青稞又难以下咽,工匠们开始怠工了。”nbsp帐外传来争吵声nbsp——nbsp蒙古兵与汉人工匠为半袋糙米推搡起来,一个南方工匠哭喊道:“再不给白米,这砖我砌不动了!”
nbsp萧虎在白虎堂听取周显的奏报,案上堆着各地的粮情文书:燕云nbsp“秋收不足,仅够本地食用”,江淮nbsp“粮丰但运路不畅”,江南nbsp“新收稻子堆在仓里,船过不了黄河”。“症结在潞水,”nbsp周显指着舆图上的蓝线(潞水河道),“此水连接白河与永定河,本可通漕,却因金末战乱淤塞,大船无法通行。若能疏通,江南粮船可直抵中都。”
nbsp蒙古将官帖木儿在旁冷笑:“汉人就是麻烦,咱们蒙古人用骆驼运粮照样成事。”nbsp周显没抬头,只翻出一份账册:“从江淮用骆驼运粮至中都,损耗率三成,运费是粮价的两倍;走水路,损耗不足一成,运费省七成。”nbsp帖木儿看着账上的数字,没再说话nbsp——nbsp他虽不喜欢汉人,却认账面上的实在。
nbsp疏通潞水的差事,最终落在周显头上。萧虎给他的令牌上刻着nbsp“便宜行事”,还拨了五千民夫、三百艘挖泥船(从汴梁拆下来的旧船改造),连郭守敬都暂归他调遣。“最难的不是挖河,是协调各方,”nbsp萧虎在周显临行前嘱咐,“燕云的地主不让占耕地,蒙古勋贵怕河道冲了牧场,都得应付。”
nbsp周显的第一站是潞水下游的武清县(今属天津),当地士绅以nbsp“保祖茔”nbsp为由,阻止民夫清淤。他没派兵强拆,反而带着酒肉去拜访族长:“河道拓宽三尺,可绕开您家祖坟;作为补偿,中都码头建成后,给您家留三个商铺位置。”nbsp族长摸着周显递来的地契(码头商铺的预授凭证),忽然笑道:“周大人懂变通,这河该挖。”
nbsp对蒙古勋贵的牧场,周显用了另一套法子。他让归义营的士兵在河道旁搭建临时马厩,比牧场的更宽敞,还派兽医免费给马匹看病。札剌亦儿部的头领看着自家肥壮的战马,大手一挥:“让河道过吧,只要别惊了我的马。”nbsp周显暗自记下nbsp——nbsp对付不同人,要用不同的饵。
nbsp潞水淤塞最严重的nbsp“黑风口”nbsp段,河底的淤泥积了丈余厚,硬得像块铁板。民夫用铁锨挖不动,郭守敬让人找来nbsp“铁齿耙”(特制的多齿工具,用牛拖拽),在淤泥上反复耙松,再用nbsp“刮泥板”(长柄木板,可深入淤泥)推到岸边。“这法子叫‘耙松刮淤,是我在江淮治河时想的,”nbsp他给周显演示,“比单纯挖泥快三倍。”
nbsp更棘手的是河道中的暗礁。有处叫nbsp“狼窝滩”nbsp的地方,水下礁石犬牙交错,曾撞沉过金朝的粮船。郭守敬让人潜下水,用红漆标出礁石位置,再用nbsp“火攻法”——nbsp堆柴烧礁石,待石头烧热,泼上冷水使其崩裂,最后用撬棍撬开。“这是学的都江堰治水法,”nbsp他擦着额头的汗,“老祖宗的法子,管用。”
nbsp周显看着工地上插的木牌(“此段需挖深五尺”“此处要筑堤”),忽然对郭守敬道:“每块木牌都刻上负责的民夫姓名,出了错好找责任人。”nbsp郭守敬依言而行,果然,河道的工程质量好了不少nbsp——nbsp周显要的不仅是效率,是让所有人都觉得nbsp“这河是自己的事”。
nbsp潞水工地上的民夫,来自五湖四海。江淮来的多是船工,擅长撑篙掌舵,负责驾驶挖泥船;燕云本地的农民,熟悉土地,负责筑堤;还有些是归义营的士兵(因违纪被罚来劳役),力气大,专干撬礁石的重活。他们在工棚外的空地上,用石子画出各自的家乡,圈出nbsp“江淮”“燕云”“江南”nbsp的地盘,像在守护最后的念想。
nbsp来自平江府(今苏州)的船工王二,总在歇工时哼江南小调,惹得蒙古兵烦躁:“唱什么丧曲!”nbsp王二梗着脖子:“这是《采莲曲》,我家娘子教的。”nbsp周显路过时听到,让人找来纸笔,让王二把曲子记下来:“等粮船通了,让你家娘子坐船来中都,给大伙唱。”nbsp王二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nbsp——nbsp他没想到,这苦役里还有盼头。
nbsp有个蒙古民夫(因牧场被征调来的),起初总偷懒,直到周显让他负责照看喂得油光水滑,还跟江淮船工学着给牛梳毛。“这些牛比草原的羊懂事,”nbsp他用生硬的汉话对人说,“河通了,它们也能歇着了。”nbsp民夫们听了,都笑了起来nbsp——nbsp这是工地上第一次,蒙古人与汉人一起笑。
nbsp中都的蒙古勋贵,以nbsp“损害牧场”nbsp为由,联名上书忽必烈,要求停工。为首的是阿里不哥的亲信、世袭千户别里古台,他带着家丁,在潞水上游拦着挖泥船:“这河再挖,我家的羊群就没草吃了!”nbsp周显让人送来五十只羊(从江淮运来的细毛羊,比草原羊更肥),笑道:“别里千户,这些羊抵您的损失,河道通了,以后每月给您送二十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别里古台看着肥羊,心动了,却仍嘴硬:“我是为蒙古人的牧场说话,不是为几只羊。”nbsp周显话锋一转,低声道:“大都建成后,码头的税银,千户您可得一成。”nbsp别里古台的眼睛亮了nbsp——nbsp他知道江南的丝绸、茶
第904章 潞水通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