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巴图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65章 长江楼船[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引与粮价挂钩:“商人若向军仓缴粮百石,可换茶引一张,凭引能在淮南贩茶。”nbsp这招果然奏效,江南的粮商纷纷运粮来换引,三个月内,军粮储备就从半年增至一年。史宅之在粮册上批注:“水战拼的不仅是船,是粮。萧虎想用茶引卡咱们的脖子,咱们就用粮反过来撑他的腰。”

    nbsp采石场的江风卷着战旗猎猎作响。十艘新造的楼船列成nbsp“雁阵”,船头的铁铸兽首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赵葵站在旗舰nbsp“镇海号”nbsp的望楼上,红旗一挥,十门火炮同时轰鸣,炮弹落在江心,激起丈高的水柱。

    nbsp“让北岸的人看清楚。”nbsp他对旗牌官道,“把船帆都升起来,多挂些旌旗。”nbsp果然,对岸的蒙古哨兵很快策马而去nbsp——nbsp这正是赵葵要的效果。他知道萧虎的细作就在附近,特意让楼船演练nbsp“横江阵”,船与船之间用铁索相连,看似笨拙,实则能阻挡小船突袭。“北人的虎头船快,但怕这个。”nbsp赵葵对副将道,“让他们回去报信,让萧虎掂量掂量。”

    nbsp演习结束后,赵葵却在船舱里紧锁眉头。他让水手测试楼船的转向,三艘船在逆流中掉个头,竟用了两刻钟。“还是太慢。”nbsp他对陈大寿道,“若遇顺风,北人的小船从两侧来,咱们转不过身。”nbsp陈大寿递上改良方案:“可在船尾加两个辅舵,由十人合力操控,能快三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更麻烦的是火炮。十门炮虽威力大,却需三十人同时填装,发射一次后,要等半刻钟才能再发。赵葵摸着炮身的烫痕:“得让军器监改改,最好能缩短到一炷香。”nbsp这些软肋,他没在演习中暴露nbsp——nbsp威慑归威慑,自家的短处,绝不能让北人知道。

    nbsp汴梁的密探传回采石矶的见闻,萧虎将楼船图纸铺在沙盘上,手指沿着船舷滑动:“这么大的船,吃水深,必然不灵活。”nbsp他对帖木儿道,“咱们的虎头船不用跟它正面撞,就围着打,等它炮口转不动了,就放火箭烧帆。”

    nbsp帖木儿仍对水战不以为然:“不如派骑兵直取扬州,端了他们的船坞。”nbsp萧虎摇头:“赵葵故意演这出,就是想引咱们陆战。他的楼船还没成气候,等明年开春,咱们的虎蹲炮量产了,再跟他算总账。”nbsp他命人给李默传信:“查清楚楼船的辅舵位置,还有火炮的填装时间,越细越好。”

    nbsp何梦然在相府宴请徐清叟的余党,酒过三巡,他压低声音:“赵葵的楼船刚下水,就有人称他‘江神,这势头,怕是要压过陛下了。”nbsp席间立刻有人附和:“听说他在采石矶受将士朝拜,比陛下的仪仗还威风。”nbsp这些话很快传到理宗耳中,理宗虽没发作,却在赵葵的奏折上批注:“楼船之事,需多与枢密院商议。”

    nbsp史宅之察觉了端倪,私下提醒赵葵:“将军只需管好江防,朝堂之事,少掺和。”nbsp赵葵苦笑:“我在船坞待了三个月,怎么就碍着别人了?”nbsp他不知道,自己一手打造的nbsp“长江铁壁”,已在朝堂上投下了权力的阴影nbsp——nbsp猜忌,有时比北境的战船更伤人。

    nbsp深春的长江,雾气比往常更浓。赵葵的楼船开始在江面巡逻,“镇海号”nbsp的望楼里,哨兵日夜盯着北岸的动静;史宅之的盐税改革初见成效,军仓的粮堆又高了三尺;而萧虎的虎蹲炮,已造出了第三十门,正秘密运往淮河沿岸。

    nbsp理宗站在凤凰山的观景台,望着远处的江雾,问身边的太监:“你说,这楼船真能挡住北人吗?”nbsp太监答:“有赵将军和史相公在,定能挡住。”nbsp理宗却叹了口气nbsp——nbsp他知道,防御的升级,往往意味着战争的临近。江风穿过廊檐,发出呜呜的声响,像在诉说着长江两岸,从未停歇的算计与较量。

    喜欢。

第865章 长江楼船[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