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渡江秘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号器),低声道:“若有异动,就吹三声长哨。”nbsp船工接过哨子,指尖在冰凉的瓷面上摩挲:“放心,我这条命,还是萧将军当年救的。”
nbsp船队过镇江时,阿古拉执意要去金山寺nbsp“烧香”。寺僧见他们捧着个描金檀木盒(里面装着小巧的虎纹瓷佛),以为是虔诚的香客,便引着登上了寺顶的慈寿塔。塔上的风很大,吹得阿古拉的袍角猎猎作响,他扶着塔檐远眺,镇江城的防务尽收眼底:“江面有三艘巡逻船,船头架着投石机(似是新造的)”“江南岸有土台,插着五色旗(应是信号台)”“金山寺的钟楼比别处高,顶层有兵卒走动(必是了望哨)”。
nbsp他从怀里摸出块蜜饯(用甘草腌的,防口干),边吃边用蒙文在帕子上画简图,忽然瞥见塔下有个穿青衫的人正盯着自己nbsp——nbsp那人腰间虽挂着佛珠,却有茧子(常年握刀的痕迹)。阿古拉连忙转身,对着江面合掌nbsp“祈福”,帕子顺势塞进袖中。下山时,张诚低声道:“刚才那人是镇江府的缉捕官,被我用‘给寺里捐香油钱支开了。”nbsp阿古拉摸了摸袖中的帕子,指尖已被冷汗浸湿。
nbsp行至丹阳时,忽然下起了秋雨。互市队在路边的土地庙避雨,庙檐下已挤满了避雨的行商。一个来自临安的绸缎商抱怨:“城里的禁军查得严,说是‘防北谍,连包袱都要翻三遍。”nbsp另一个卖茶的补充:“听说西湖边的水军营加了铁丝网,连鱼虾都钻不过去。”nbsp阿古拉假装听不懂汉话,用蒙语跟张诚nbsp“争执”nbsp着什么,实则将每句话都记在心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雨停后赶路,张诚发现有个穿蓑衣的人一直跟在船队后面。他让船工故意放慢速度,待那人靠近,突然用船篙挑起一捆芦苇朝他泼去nbsp——nbsp蓑衣下露出的竟是宋军的甲片。“是盯梢的。”nbsp张诚低声道,命人将船拐进一条岔河,“前面有片藕塘,进去绕几圈甩掉他。”nbsp阿古拉摸着腰间的短刀(萧虎特批的防身武器),冷声道:“若甩不掉,就按第二套方案行事。”nbsp所谓第二套方案,是假称nbsp“遇匪”,趁乱跳船脱身。
nbsp进入江南运河后,船队改走夜航。运河两岸的水闸处都有兵卒值守,盘查比淮河沿线更严。过崇德闸时,闸官拿着名册逐人核对:“你们的‘行商路引上,怎么没有临安府的钤印?”nbsp张诚早有准备,取出史弥远府中幕僚写的便条:“这是史相府的帖子,说‘北地贡品可免检。”nbsp闸官将信将疑地看着便条上的朱印,忽然发现为首的阿古拉耳后有块月牙形的疤(蒙古人常有的nbsp“战疤”),刚要发问,张诚突然指着闸口:“快看,船要撞上了!”nbsp趁闸官回头的瞬间,他悄悄塞过去一小块碎银。闸官掂了掂银子,挥挥手:“过吧过吧,下次记得补钤印。”
nbsp离临安只剩十里时,互市队在东郊的破窑停了下来。阿古拉将沿途记下的情报汇总:布帛上的蒙文记录、帕子上的简图、零碎的口述信息,都被誊抄在一张油纸(防水)上。张诚用蜂蜡将油纸封进瓷碗底部的夹层,再用瓷泥补好缝隙,看起来与普通瓷碗无异。“进了临安,一切听我号令。”nbsp张诚将虎纹腰牌系在阿古拉腰间,“记住,我们是‘北地来的瓷商,不是别的。”
nbsp窑外传来几声犬吠,阿古拉忽然拔出短刀,割破手指,将血滴在蒙文布帛上nbsp——nbsp这是蒙古人的nbsp“誓约礼”,意为nbsp“若负使命,甘受血罚”。张诚也割破手指,与他的血滴在一处:“我张诚是汉人,但知‘南北太平比什么都重要。”nbsp秋雨又下了起来,破窑里的烛火在风雨中摇曳,映着三十张紧绷却坚定的脸。离临安越近,空气中的火药味就越浓,他们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喜欢。
第802章 渡江秘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