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大山请命,技术救灾[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内阁首辅张小山那番“与天争命”的豪言壮语,如同平地惊雷,彻底驱散了笼罩在太和殿上空的绝望与无力。那些原本束手无策的文武百官,仿佛在一瞬间被点醒,纷纷将期盼的、炙热的目光,投向了这位年轻的、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安国公三子。
nbsp皇帝宁宣宗更是龙颜大悦,当庭便下令,由张小山即刻牵头,拟定详尽的救灾方略。
nbsp然而,张小山却并没有立刻领旨谢恩。
nbsp他深吸一口气,再次对着龙椅之上的皇帝,深深一躬,声音清朗而又无比郑重。
nbsp“陛下,儿臣虽不才,愿为陛下分忧,为帝国效死。然,此番水旱并发,灾情之重,范围之广,史所罕见。其间涉及之水利、营造、农学、算学乃至舟车机械之调度,皆非寻常政务可比,已远超儿臣与内阁诸公之能。”
nbsp“此事,非一人之力不可挽狂澜。”
nbsp“非一人之智不可定乾坤。”
nbsp“哦?”皇帝的眉头微微一挑,“依你之见,放眼我大宁朝堂,还有何人,能当此重任?”
nbsp张小山缓缓地抬起头,他的目光,穿过了所有同僚,望向了大殿之外,那座象征着无上荣耀的安国公府的方向。
nbsp他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了无尽的崇敬与……绝对的自信。
nbsp“启禀陛下。能解此困者,天下,唯有一人。”
nbsp“那便是,家父,安国公,张大山。”
nbsp……
nbsp安国公府。
nbsp当皇帝的圣旨,连同内阁连夜整理出的、厚达数尺的灾情奏报,一同被紧急送抵这座如今已是帝国半个权力中心的府邸时。
nbsp张大山,并没有丝毫的意外。
nbsp事实上,自灾情爆发的第一天起,他便已通过青石商会和格物学院遍布全国的网络,收到了比朝廷更早、也更详尽的一线灾情报告。
nbsp这些天来,他几乎是彻夜不眠。
nbsp书房之内,那张由他亲手打造的巨大沙盘之上,早已不再是青石村的田舍,也不是北境的草原。
nbsp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精确复刻了整个天南与云梦地区山川、河流、城镇、道路的……巨型立体舆T图。
nbsp图上,用红色的细线,标注着洪水的淹没范围;用黄色的标记,圈出了旱灾的核心区域;更用一个个黑色的木钉,钉出了那些正在不断蔓延的流民潮的……前进方向。
nbsp他的几个核心儿子——铁牛、石头、柱子、栓子、豆子,以及最得力的弟子们,早已在他的召集下,齐聚一堂。
nbsp他们,围绕着这个巨大的沙盘,已经进行了无数次的推演与争论。
nbsp“爹,天南水势滔天,传统舟船寸步难行。若要运粮救人,非我等研制的那种‘蒸汽龙舟不可。只是,目前我朝龙舟数量有限,且大多集中于北方运河,远水难解近渴。”柱子指着沙盘上那片汪洋,眉头紧锁。
nbsp“不仅如此,”石头补充道,“即便龙舟能至,如何将粮食精准地投送到那些星罗棋布的、被洪水围困的孤岛村庄?传统的官府赈济,层层盘剥,效率低下,怕是十成粮食,能有一成落到灾民口中,便已是邀天之幸。”
nbsp“云梦那边,则更是棘手。”铁牛瓮声瓮气地说道,“数百万流民,如无头苍蝇般四处流窜。任何一支运粮队进入其中,都无异于羊入虎口,瞬间便会被抢掠一空。若派大军弹压,又恐激起民变,酿成大祸。”
nbsp“最关键的,还是钱粮的调度。”豆子指着一本写满了密密麻麻数字的账册,小脸上满是凝重,“国库虽有存银,但要支撑如此大规模的救灾,依旧是捉襟见肘。如何能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避免浪费,杜绝贪腐,是重中之重。”
nbsp每一个问题,都直指此次救灾的核心难点。
nbsp每一个,都看似无解。
nbsp然而,张大山,听着儿子们的讨论,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慌乱。
nbsp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早已洞察一切的、运筹帷幄的深邃光芒。
nbsp他知道,这场天灾,对于帝国而言,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nbsp但对于他,对于他所代表的“格物新学”而言,却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可以彻底改造这个国家,将其推向一
第610章 大山请命,技术救灾[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