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9章 大山觐见,格物之辩[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p;   nbsp“臣斗胆猜测,天南大水,固然有天时反常之因。但亦与当地百余年来,为求桑蚕之利而大肆砍伐山林,填平湖泊,导致水土涵养能力大减,河道淤塞不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nbsp“而云梦大旱,同样如此!当地百姓为求一时之粮,大肆围湖造田,将那原本能调节气候、存蓄水源的千里大泽,变成了一块块脆弱的田垄。平日里风调雨顺尚不觉其害,可一旦遭遇连年亢旱,那被破坏的‘水脉与‘地气,便再也无力回天,终至今日赤地千里之惨状!”

    nbsp“这,便是‘因!而今日之灾,便是‘果!此非天谴,而是……人祸!”

    nbsp他这番振聋发聩的“人祸论”,如同平地惊雷,彻底颠覆了在场所有人“天灾不可抗”的传统认知!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一场看似源于天威的浩劫,其根源,竟然可能在于他们自己,在于他们祖祖辈辈那看似“天经地义”的生产活动之中!就连陈博古也一时被这番闻所未闻的理论给镇住了,张着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nbsp而新任的户部侍郎,孙绍基,一位以务实和精于算计着称的理财能臣,此刻却出列,对张大山躬身一礼,提出了新的问题。

    nbsp“安国公所言‘人祸之论,发人深省。下官亦以为,此乃远见卓识。然,眼下国难当头,追溯前因固然重要,解燃眉之急却更为迫切。国库空虚,灾民千万,若此时再将大量钱粮投入到国公所言的‘长远之计,如植树、治水等,岂非……远水难解近渴?下官以为,当务之急,还是应集中所有财力,先行购粮、赈灾,待灾情缓解之后,再议其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孙绍基的话,代表了朝中大多数务实派官员的想法,他们不反对环保,但认为那应该是“吃饱了之后”才考虑的事情。

    nbsp“孙侍郎所忧,正是下官今日要奏请之核心。”张大山转向他,眼中充满了赞许,“侍郎所言‘远水难解近渴,一语中的。然,若今日之‘近渴,乃是由昨日之‘远水干涸所致,那我们今日若再不为明日之‘远水做准备,那明日之‘大渴,又该如何能解?”

    nbsp“我大宁今日之强,非强于一时之钢铁产量,非强于一时之税收多寡。而是强于我们拥有了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与远见!”

    nbsp“今日之灾,对我们而言,是危机,更是……契机!”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御书房内变得愈发激昂,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信念!

    nbsp“是一个让我们彻底抛弃过去那种‘竭泽而渔的粗放之道,转而寻求‘天人合一的和谐之道的天赐良机!”

    nbsp“陛下!”他再次转向皇帝,深深一躬,“老臣恳请,莫要因噎废食,更莫要因灾疑新!恰恰相反,我们更应该坚定不移地将‘格物新学,将那经过了‘两镇之约验证的‘清溪城模式,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行下去!”

    nbsp“因为唯有如此,方能从根源上弥补我们过去对这片土地所犯下的过错!唯有如此,方能为我大宁,为我万千子民,真正地打造出一个不仅富庶强大,更能山清水秀,万世不移的……千秋基业!”

    nbsp这番话掷地有声,力挽狂澜!它不仅彻底驳斥了“守旧派”的愚昧,更将务实派的“短期之忧”提升到了“长远之计”的战略高度!

    nbsp皇帝宁宣宗看着眼前这个在危难关头依旧能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拥有如此宏大格局的安国公,他那颗因为天灾而动摇的心,终于彻底地安定了下来。

    nbsp他知道,只要有这个人在,天就塌不下来!

    喜欢。

第609章 大山觐见,格物之辩[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