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4章 历史无法重来,苏东坡只此一位[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nbsp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nbsp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nbsp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nbsp苏轼一向以诗词着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

    nbsp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nbsp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nbsp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nbsp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

    nbsp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

    nbsp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nbsp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nbsp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nbsp还有的故事,则涉及到了苏轼的天资。

    nbsp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nbsp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nbsp“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nbsp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

    nbsp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nbsp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nbsp而为人所熟知的,大抵就是这一个寺庙小坐的故事了。

    nbsp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

    nbsp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

    nbsp又对小和尚喊:“茶。”

    nbsp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

    nbsp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

    nbsp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

    nbsp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

    nbsp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nbsp坐,请坐,请上坐

    nbsp茶,敬茶,敬香茶

    nbsp既答应了和尚的请求,又满含着讽刺意味。

    nbsp而有的故事,则将苏轼正直的性格展露无遗。

    nbsp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

    nbsp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

    nbsp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

    nbsp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nbsp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

    nbsp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nbsp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nbsp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nbsp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nbsp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

    nbsp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nbsp死秃!

    nbsp因而很多时候,没点文化连被人骂你都不知道。

    nbsp这些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nbsp大抵很多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罢了。

    nbsp与苏轼相关的故事非常多。

    nbsp基本都会牵扯到佛印和苏小妹的身上。

    nbsp比如说苏轼觉得自己心境圆满,八风不动。

    nbsp而佛印只一句“放屁”便崩了苏轼心境。

    nbsp又比如苏轼嘲讽佛印像一滩牛粪,而佛印并未争辩,只说苏轼在自己眼中便是佛祖。

    nbsp回去之后苏小妹解释,佛门讲究明心见性,心是什么看待事物就是什么,狠狠地压了压苏轼的气焰。

    nbsp有意思的是,这些故事中,苏轼大抵都是不太聪明的那个。

    nbsp一般都会被苏小妹压着打。

    nbsp或许这就是后来人,对于那个从未露面的苏小妹的喜爱。

    nbsp但就是这些并不复杂的小故事,将苏轼隐藏在迷雾之中的面容逐渐地还原出来。

    nbsp他不是高坐神坛,俯视众生的天才文人。

    nbsp他是一个有血有肉,与普通人有着相同欲望的苏东坡。

    nbsp正因为如此,苏轼才这么让人喜爱。

    nbsp如果说李白是仙,一生都潇洒不羁自由散漫,连死去,都是捉月而亡;

    nbsp如果说杜甫是圣,忧国忧民,即便自身贫苦不堪,也依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nbsp那么苏轼,毫无疑问的是一个普通人,他走在尘世,从挫折中爬起来,一步步走着,向光而生。

    nbsp这便是苏轼,这就是为我们熟知的东坡先生。

    nbsp诚然很多人已经逐渐的无法背诵他写下的全篇,但闲暇之时,总能够吟诵一两句。

    nbsp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nbsp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nbsp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nbsp像这样的诗词,还有很多。

    nbsp他的才华,他的抱负,他的人生态度,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颗闪耀的明珠。

    nbsp历史无法重来,而苏东坡,也只有一位。

    nbsp……

    喜欢。

第154章 历史无法重来,苏东坡只此一位[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