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报答恩情[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时间悄然流逝,空气中弥漫着风雨前的静谧。
朱政始终如石像般不动,哪怕天象变幻也浑然不觉。
并非他刻意对抗,而是此事关乎他多年来的执念。
此生到此大明,助老朱一臂之力便是心中所愿,无论如何也不能妥协。
他从未隐瞒真心。
当年被遗弃于此,几近丧命,幸得老朱相救。
十余年的养育教导,恩重如山。
滴水之恩尚需涌泉相报,更何况救命之恩?是以纵使触怒长者,他也执意前行。
另一边,老朱回到谨身殿后愈发烦躁,对政务提不起兴趣,只在殿中来回踱步,偶尔忍不住斥责几句。
他性子急躁,若换了旁人如此顶撞,早已挥拳教训。
但面对朱政,他的情感复杂:既爱其忠诚,又因一时冲动自责不已。
他担心方才言语是否伤了孩子的心,毕竟朱政一心只为替他分忧,甚至欲报恩于行动之间。
“唉,这孩子与我一样倔强……”老朱叹道。
朱元璋心中既恼怒又怜惜。
他下意识地走到殿门口,朝外望去,眉宇间满是纠结。
他不愿答应朱政冒险,却又担心他跪得太久身体吃不消。
许久,他实在忍不住,开口问:“还在跪着?”
刘和忙答道:“是啊,皇上,小公子已经跪了几个时辰了。
这样下去可不成,膝盖怕是要受伤,日后必受苦。
而且眼看就要下雨,春寒料峭,淋雨伤寒可不得了。
皇上还是去看看,劝劝小公子吧!”
朱元璋听后心疼不已,脸上满是忧虑。
但一听刘和让他去劝,顿时怒斥:“不去!就让他跪着。
想让我们妥协,没门!绝不会答应他出征倭国的事。”
说完,他转身入内,边走边冷哼:“传膳,吃饱了要休息。
懒得管那不孝的东西,自找罪受。”
然而,忽然一声惊雷炸响,紧接着细密的雨点从天际洒落,虽还不大,但很快可能转为倾盆大雨。
原本毫不在意的朱元璋,神色渐渐变了。
朱政突然转身,满脸焦虑,跺脚斥责道:“刘和,你是聋了吗?站着干啥!还不快去拿伞,好好伺候着?赶紧劝劝他,把他叫回来,莫要真的淋病了!”
“是!老奴遵命!”刘和连声应答,迅速取了伞,疾步赶往朱政所在之处。
抵达后,只见朱政依旧跪在雨中。
刘和急匆匆跑过去,撑开伞为他遮雨,口中不断恳求:“小主子,您就起来吧,再硬朗的身子也经不起这般淋漓。
皇上都急坏了!”
朱政一脸固执,任由刘和如何劝说,始终沉默不语。
刘和无奈,只能继续苦口婆心地劝慰。
然而,看着朱政的坚持,雨势又逐渐变大,他知道朱元璋正在焦急等待消息,不能再拖延,便匆忙叫来另一名太监替自己撑伞,自己则往谨身殿跑去,向朱元璋禀报情况。
刚行至半途,却遇见前来拜见朱元璋的朱标。
刘和眼前一亮,心想朱标身份不同,或许能帮忙调解。
于是快步上前,简洁明了地说明了状况。
朱标听完,忍不住笑着摇头道:“他年纪尚小,怎就急着要去征讨倭国?无缘无故攻打人家,岂不是胡来?怪不得父皇生气!”
(得王的)说着,未等刘和回应,便挥手示意:“罢了,你无需着急,先去向父皇复命。
至于朱政那边,我去劝劝他,让他向父皇认个错便是。”
朱标对朱元璋宠爱朱政之事,了如指掌。
原本以为朱政请求领兵征讨倭国的要求有些不合常理,若非此事,朱元璋大概率会答应他的任何请求。
即便只是淋了点雨,朱元璋就表现出极大的忧虑,这种舐犊之情令人动容。
尽管心生羡慕,朱标还是对此感到疑惑。
以朱政的才智与成熟度,绝不会无缘无故提出这样的要求,其中必有隐情。
于是,他加快步伐朝朱政所在之地走去,准备亲自询问。
在**处,朱政跪地不起,神情坚定。
忽然听见脚步声,他并未多想,以为是刘和回来。
但随后听到一声温柔的问候:“孩子,为何在此跪着?”朱政抬头一看,竟是太子朱标带着笑意走来。
朱政连忙起身行礼,未作过多寒暄,径直回答:“我要带兵攻打倭国,祖父不准。”朱标听后大吃一惊,随即态度发生转变,语气坚决地说:“倭国乃华夏之后,应受教化,此事我支持!”
朱标听后轻轻摇头,随后缓缓俯身。
他目光温和,语气诚恳地对朱政说:
“我深知你的才智超群,世间少有。
但毕竟年少,难免意气用事。
这倒不必太过担心。
年轻人就该有锐气。
不然岂不成了暮气沉沉之人?
我年少时也曾荒唐,屡次犯错。
受过父皇严厉训诫,甚至责打。
因此我很理解,这是成长的一部分。
若少年不轻狂大胆,将来如何回忆青春?
你说是不是?”
朱标神情随和,言辞真诚,
毫无太子的架子,
第202章 报答恩情[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