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2章 报答恩情[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同慈祥长者与晚辈谈心,亲切自然。

    这般态度令朱政深受触动。

    心中暗自感慨,难怪朱标的兄弟们都对他心悦诚服。

    除了太祖的偏爱,他的个人魅力功不可没。

    若非英年早逝,朱棣或许真不会起异心!

    此刻,朱政的脸色也缓和下来,

    微微点头以示敬意。

    见此情形,朱标笑意加深,

    像是得到鼓舞,继续说道:

    “年少时仰望星辰,伸手似可摘取。

    如今虽已成人,却仍感天高地远。

    怀抱理想固然好,但切勿任性和莽撞。

    需顾及现实中的种种因素。

    这才是成熟的标志!

    否则即使跌倒也无妨。

    一旦酿成无法弥补的后果,便追悔莫及了!

    特别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更要慎之又慎!”

    说到这里,朱标终于直入主题,劝告道:

    “你欲领兵攻打倭国,建功立业,我亦能理解。

    倭国桀骜不驯,不愿归顺我朝教化,然父皇为何不予准许?莫非他无意为之?非也,实不能行!何解?大明之忧患在于北方而非倭地!虽禁海政策有所损益,却避免了战乱,得以全力应对北元这一心腹大患。

    况且倭国虽小,却孤悬海外,远征劳师动众,岂是易事?若执意征伐,欲免元世祖之失,需多少兵力?耗费几何钱粮?战船建造更是劳民伤财!多年战乱后,父皇方使华夏重归一统,百姓亟需休养生息,让其稍享太平。

    一旦贸然开战,恐致天下再乱,此民不堪重负则必生变故也。

    再说,攻打倭国所得能否抵偿所失?徒劳无功罢了!所以,儿啊,莫要心生怨恨,父皇实属不易,他肩负全天下,思虑甚广,远超你我想象。

    希望你能体谅他的良苦用心。”

    朱标的这番话情真意切,既阐明了父亲的处境,也安抚了朱政的情绪,堪称劝解典范。

    然而,朱政听罢却面露异色,心中疑窦丛生:难道父皇尚未察觉问题所在?如今并非父皇反对出征倭国,而是另有隐情……

    朱政刚想继续说话,朱标便兴奋地站了起来,笑道:“孤就知道你不会犯糊涂。

    既然这样,赶紧随我觐见父皇,向他老人家认错。”

    朱政却苦笑一声:“殿下误会了,祖父确实要出征倭国,但不让我同行。”

    “什么?!”朱标震惊地看着他,“怎么可能!父皇怎会如此草率?”

    思索片刻后,朱标皱眉问道:“其中难道另有隐情?说清楚,父皇为何突然做此决定?”

    朱政点头道:“祖父起初也不赞成征伐倭国,后来得知倭国种有土豆这种高产作物,才改变了想法。”

    “土豆?高产作物?”朱标疑惑不解,“这土豆到底有何神奇之处,竟让父皇心动?”

    “亩产四十石。”朱政答道。

    朱标听后,惊讶得瞪大双眼,难以置信。

    亩产四十石?这简直不可思议。

    大明虽多种粮食,但最好的年景也不过三十。

    如今竟出现亩产三十石的作物,实在匪夷所思。

    朱标难以置信地问:"父皇会信此事?"

    朱政坚定点头:"千真万确。

    "他指向已开垦的田地,说道:"这是土豆,已证实亩产四十石,仅三个月即成熟。

    倭国有更多高产作物,但其民未识其利。

    故祖父决意征伐倭国,为的是获取这些神粮,让大明富足,百姓免受饥馁之苦。

    "

    朱标倒吸冷气,震惊不已。

    父皇亲证亩产四十石非虚,且只需三个月。

    一年岂不可种两季?如此,他梦寐以求的大明盛世便近在眼前,这难道不是天佑?

    朱标呼吸急促,激动难当,搓手不止。

    良久方平复。

    朱标微微吐气,努力平复心绪。

    接着目光灼灼,沉稳道:

    "孤记得,倭国据称乃我华夏后人遗脉!"

    朱政虽有所准备,仍吃了一惊。

    这态度转变得太突兀,竟还搬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倭国是我华夏后裔?"

    见朱政面露疑惑,朱标略显窘迫。

    但倭国盛产土豆及高产作物,更有富矿资源,若能拿下,即便耗费巨大,也值得一战!

    此刻,朱标坚定点头,缓缓说道:

    "确是如此。

    孤曾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与《淮南衡山列传》读到相关记载。

    当年,秦始皇嬴政为求长生,命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出海,往方丈、瀛洲等地寻仙药。

    徐福未能得果,就此消失。

    古籍提到,瀛洲即今倭国。

    倭文与我大明文字相近,且更近先秦古字。

    由此可知,倭人应为我族后裔!

    如此,我大明兴正义之师,助倭人归宗认祖,亦责无旁贷!"

    朱政陷入沉思,不得不承认,这理由确实站得住脚。

    早年,他曾听闻过这传闻,却未曾留意。

第202章 报答恩情[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