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公务员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宝钞改革总原则[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江苏等这些地方,也要有分支。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可能消化宝钞。”

    杨震说道:“杨大人所言极是,学生听过,在南洋很多地方,金银铺都兼顾银票兑换,这些事情,我等不做,其他人也会去做的。”

    姚广孝说道:“这需要多人啊?”

    何夕一听,顿时皱眉。

    人到用的时候,就是没有。

    今日也是如此。而今银行司人员有没有一千个都不知道,但是按照他们说的那样铺开,不说多的,十几个支行,几百个点。都是少的。每一处都安抚足够的人手。银行司的人最少要过万。

    而银行司所需要的人,可不是寻常人。最少是识文断字,数学上也不能太差。一旦算错账了,那可是灾难性后果。

    这些人从什么地方来?

    辽东培养出来的那一点点人,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何夕也要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银行的成本,养这个大银行,也需要成本的。说不定,比养数万大军耗费还要多。这个成本何夕也要核算进去。

    何夕说道:“诸位觉得,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姚广孝忽然从手中抽出一柄折扇,在手中转了几下,哗啦一下打开,又哗啦一下砸在手中,说道:“大人,北京既然是北京,南京有国子监,北京是不是也要有一个?”

    何夕说道:“北京国子监?”

    姚广孝说道:“正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何夕看着姚广孝,似乎明白,似乎又不明白,说道:“国子监的生员也不适合啊。”

    姚广孝说道:“大人过虑了。陛下会考虑大人的想法的。只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

    何夕目光扫过其他人,其他人目光流动,看着何夕都没有说话,但眼睛之中都透漏出支持的意思。

    在很多其他方面上,姚广孝的能力并不算出众,但是在政治斗争,算计人心上面,姚广孝是何夕手下,不做第二人想。姚广孝这一句话,是给何夕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吗?

    是,但也不是。

    是建立起后备力量,建立学术大本营。想让何夕之学,成为北方正宗,从而与儒家分庭抗礼。

    前文也说过北方的情况,已经常年的战乱,北方在儒家看来,都是风气浅薄之地,也就是不是太在乎儒学那一套,甚至在元朝的时候,看似元朝重儒臣,其实在元朝看来,儒臣与道士,和尚,天主教放在一起的。是一种宗教,而不是一种政治学说。

    甚至儒臣们与回回商人出身大臣斗法的时候,都要到生死相搏的地步。很是凄惨。

    所以北方,并没有那么强大的儒家力量。

    如此一来,官府主导的学说,就很容易占据上风。

    比如说,何夕的学说。

    何夕的学说在辽东好推行,那是因为辽东上下,本来就没有多少读书人。也没有多少人在乎什么儒家正宗。很多人为了吃饱饭,不介意去关外投奔蒙古人,投奔女真人。哪里在乎是不是儒臣了?

    国子监是大明最高学府,不管是南京国子监,还是北京国子监在这一点上地位都是平等的。

    而南京国子监虽然在何夕手中的,但本质上在宋麟手中,宋麟这个在学术上的成就有限,但是在身份上比较特殊,是宋讷的儿子。有宋麟在,很多儒臣不会太难为他。同样的,宋麟的支持也不会太过分。

    这也是为什么,南京国子监之中一直有反对何夕的声音。只是不占主流而已。

    何夕也不可能真强硬的将所有的声音给压下去。毕竟,思想是杀不死的。南京国子监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他们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响。

    :。手机版网址:

第六十八章宝钞改革总原则[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