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奖罚[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十四章奖罚
很多事情不好预测,但是事后总结的话,还是能看得明白的。
士大夫集团内部,最不缺少的就是聪明人。
这一场战争,打得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打过之后,他们恍然发现,开国勋贵集团,大半不在了。即便有些留下来的,将来也很难在军中有多少影响力了。让朱元璋恼怒到必须杀人才压制的功臣集团,几乎烟消云散了。
其次,就是从洪武后期逐渐成长起来的文官集团,被一扫而空。
对于士大夫集团,他们其实并不在乎一次两次清扫一空,毕竟不管怎么样,治天下都需要读书人。只是他们对眼前的局面却感动绝望。
是的,治天下需要读书人,而读书人却未必是他们。
建文在位的时候,办了数次科举。既是招纳人才,也是收买士大夫之心。这些人出了不少人才。历史上永乐年间,不少大臣都是这里面出身的。
但是而今他们都不行了。
凡是建文年间科举出身的官员,一并打入另册。如果没有做官的话,他们读书人的功名,朝廷也不会承认的。自然也没有什么特权可言。
而北方高校联盟正在源源不断的有学生毕业。每年都要一两千人。而今朝廷之中,相当一部分官员都是这些人出身。自己家的学弟们都没有安排妥当的,谁有功夫安排这些人。
特别是朱允?傻谋撑眩??苏庑┤撕艽虻拇蚧鳌
因为朱允?杀撑训脑?蚝芗虻ィ?蔷褪且栽?吹闹卫砟J剑?侵С植涣苏秸?男卤浠?N?朔?险秸?问降谋浠???⒈匦胗兴?谋洹U庖桓谋洌?痛虻剿?巧砩狭恕
如此一来,这些士大夫们都有深深的危机感。
读书人之所以被看重,是因为天下离开读书人是玩不转的。不仅仅是读书人自己这样认为,朝廷这样认为,百姓也是这样认为。
而今他们忽然发现,离开了他们。朝廷不仅仅玩得转,而且转得更好了。
这才是让他们深刻感到绝望了。
很多人都在想,儒学怎么了?大明怎么了?
而今对这些读书人最大变化是,除却一些顽固不化,只会说世风不古的孔乙己之外。大部分儒生都想要一件事情,那就是将何夕的学说拉入儒学体系之中。
这其实儒学最强大的优势,就是包容性。强悍的包容性。
只要不一下子打倒,他们总是要起来的。重新诠释经典。只是主客易位了。
之前是何夕自己想法办法,将科学理论思想与儒学挂上钩,以引士大夫来学习,而今却是这些人主动去做这一件事情。
可以遇见的未来,何夕一定是儒门的一代圣人。甚至位在朱熹之前。
这都是后话了。最少这些人已经很识趣了。他们对朱允?杀榷灾煨塾⒒挂?蓿?匀徊换嵩谡飧鍪焙颍??约赫也煌纯臁V皇侨盟?锹渚?率??缤?切┬∪耍?踩盟?蔷醯貌怀埽?么跏蔷?家怀“
所以,沉默就是最好的应对了。
朱允?傻氖虑楦枪茁鄱ㄖ?螅?褂衅渌?恕
比如丁显。丁显的罪过,自然是往死里说。不过,何夕在这个时候玩了一个花招。对于丁显的罪行自然有所偏重的。
无他,对死人的评价,其实不在于这个人做过什么。而是在于活着的人需要什么。
就好像丁显做的一些事情,很多事情都是学习何夕的。何夕如果将丁显的很多政策都钉死,那么何夕自己的政策怎么办?
所以,何夕更多将罪行敲定在丁显的私德上。不过,很显然丁显的私德也没有让人失望。单单论丁显私下做的一些恶心死,死上几次,一
点也不冤枉。
同时还有一些人。比如韩国公。
韩国公夺了国公之位。贬为庶人。而跟随韩国公那一批勋贵,一个个也都夺爵,被赶出军中,不过以他们这些年的积累,做一个富家翁还是可以的。
只是,这样一来,让这些人很是不满。
但是不满又有什么用去?
如果韩国公在北军拿下南京之前投诚,还是很有价值的。但是,他们南京拿下之后,才算是转过态度了,那就太迟了。
何夕自然秋后算账。甚至很多北军巴不得他们造反。好让他们打最后一战,为他们将来立下军功。
这对他们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了。
于是,对韩国公来原职留用的可能也没有了。
其实对何夕来说,他倒不至于落井下石。但是韩国公有今日这个下场,也是何夕的原因,何夕在与朱雄英商议爵位的时候,何夕说
第二十四章奖罚[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