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兄唐太宗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5章一生真伪复谁知(3k)[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李靖犹豫片刻,轻声说道:“南朝陈覆灭,许善心穿这丧服在西阶下大声号哭,一连三日。前朝文帝敕书慰藉,第二是,拜为通直散骑常侍,并赐他新服。许善心悲泣欲绝,进房更换衣服后出来向北站立,含泪拜了两拜才接受诏命。”

    长长吁出口气后,又补充道:“善心母范氏,在他被害时已经九十二岁,在治丧事时却没有哭泣,抚着灵柩说道:‘能死国难,我有儿矣。卧床不肯进食,十余日后驾鹤西行。”

    许敬宗当年若是懵懂稚子,情有可原,可……可他已经二十七岁,还值班于谒者台,竟然对宇文化及哀求不止,只求能免其一死……忒没风骨了!

    李元婴看着李靖脸上的不屑和嫌弃之情,就快要奔流入汉水,一去不复还。轻声叹息道:“药师公,听闻懋世公为人沉静,喜愠不形于色,知帝不可谏正,又以高?、张衡等相继诛戮,惧祸及己,虽居近侍,唯谄取容,不敢忤意。那么他是先知不可谏,还是先看到别人相继被杀才知不可谏呢?某只能说,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

    好的品德为什么要反复提倡?因为做到那些好的品德,需要和本性中的懦弱、胆怯、懒惰、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等阴暗面的品性抗争。后世的每年都评选的感动种花家十大人物,为的就是提倡大家学习他们的明月共同途,自强敏天行,秉心自超越,康慨是英雄……赤心贯苍穹。

    还有一点,传出虞傅和许敬宗不同表现的人是封德彝,原话是: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

    事实上,封德彝暗中依附虞世基,为他出谋划策,让他谄媚奉承某位炀帝,扣押违背圣意的奏章,并抑制贤能……归顺大唐后,阿耶认为他谄媚不忠,对他严词斥责,罢官遣返。他却能进献秘策,使得阿耶大悦,拜为内史舍人,不久又升任内史侍郎。后来阿耶打算废黜隐太子,立二凤阿兄为太子,因他固谏而止,死后多年,才被二凤阿兄得知,端的是人才……旧唐书说他,多揣摩之才,有附托之巧的评论,极为中肯。

    但封?砸陀植皇侨?薏怕裕?换嵯酌娜∏傻钠接怪?牛?涞氯?臧⑿侄?魍跏涝剩?骄纸鹤挪幌拢?⒁?幸獬肪???低跏涝始魄盍η??涝诘┠骸=窠舛?鳎?蛟羰婆徒幔?竽岩酝肌5诙?辏?⑿制冉低跏莱洌?徽蕉ㄌ煜隆??涞掳四晟??惺榱睿?罾骱Φ氖撬?诎⒁????雍投?锇⑿种?涑瞿被?撸?缸尤?嘶ゲ恢?椋?嫉彼??萌耍?呶恢?靠俺凭????χ?诺蔽?谝弧

    至于揭发弹劾封德彝的人,也是位小勐人,唐临,他的事业高峰期,在腹黑雉那里。

    李靖:“……”

    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好像与许敬宗没有什么关系啊?滕王总是说些奇奇怪怪的话,让人摸不到头绪,甚是头痛。

    公孙白却对李元婴的话深表赞同,当年护着他们不被秃马户算计,某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可……轮转之后,有时明明过得很艰难,却没想过要自了离开。将鱼放到木桶里,放上鱼饵,甩竿入水。看到李靖一副头疼的表情,轻声说道:“李卫公,虞傅匍匐而请代时,其兄尚在,为的是救他兄长一命,胸中有康慨赴死的念头。而许别驾舞蹈以求生,因为其父已殁,他无法做到从容取义成仁。异位而处……你会如何选择?”

    其实还有一点,滕王没有说出口,忍辱偷生更难。比如一夜白头后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的那位,比如卧薪尝胆后兔死狗烹的那位,比如离国十九年说出退避三舍又结秦晋之好的那位。

    李靖听到公孙白的话,沉默良久后,幽幽说道:“某……诚不知矣。”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李元婴斜倚在软枕上,惫懒地笑道。“药师公和公孙先生一定比某懂,刀好不好用,也要看执刀之人是谁。”

    就像封德彝,小人是真小人,可做事的时候,能顶住的时候也真肯顶。至于在阿耶与两位阿兄他们之间反复横跳,说白了不过是zz投资,若是没被说破,他依然是唐初难得的忠臣、能臣。如同听琵琶而青衫湿的那位大老写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王爷所言甚是。”李靖听到铃声,提起鱼竿……只有寸余长的小鱼,取下来放入一旁的木桶,有总比没有强。眸光微闪,笑道,“王爷是想用许延族这把刀,对付那些不肯挪地方的豪族吗?”

    不论哪个州府,府衙附近都是寸土寸金的好地界,普通人买不起地,更建不起房子。

    “药师公认为李义府如何?”李元婴不去看木桶里的那条

第225章一生真伪复谁知(3k)[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