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靖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5章、传到地方的明报[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现在陛下要设总理国务大臣,这位置舍杨阁老其谁?

    然而杨廷中却只是对他们行了礼,而后说道:“家兄已有信来,二位大人这声贺,杨家不敢受。”

    “……阁老推辞了?”

    他们下意识地这么问。

    杨廷中义正言辞地说道:“家兄以首辅主持新法,只为忠君用事。蒙陛下信重,家兄另有重任。”

    成都知府和新都知县想不到还有什么重任比宰相还重。

    杨廷中言之凿凿,表错情的两人不由得互望一眼,心里都琢磨着:那这宰相会是谁?

    “二位大人,家兄主持新法,费阁台在四川也倡导四川官绅自行申缴赋税。去年高克威乱后,四川推行新法已然没有太多阻碍。陛下在那信中既已晓谕天下明年新法必定推至全国之意,二位大人自有建功处。”

    他是委婉地告诉两个官不必到杨家来套什么近乎。

    杨廷和是要去南直隶冒更大的险、让皇帝记着他杨廷和的苦心和忠贞,保杨家不至于遭难。

    杨家需要低调一点了。

    如果先主持新法又当这宰相,实在是如芒在背,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有官场上的敌人齐齐对杨家出手?

    现在得让别人分摊一下注意力。

    腊月初一一清早,在广州,麦福亲自到了广东布政使司宣旨。

    “……杨慎在任广州知府,忠勇任事、体国爱民;掌司礼厅,大宣文教、英才辈出。今广东新法试行功成,擢杨慎为户部右侍郎,领江西清吏司事,授通议大夫,加恩衔太子宾客,封南海县爵,赐飞鱼服,赏银四百两。”

    “……臣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麦福宣的是口谕,所以等他听完就笑着把他扶了起来:“杨侍郎,陛下旨意既下,还盼着你会试前能赶回京里呢。陛下说了,听说杨用修在广东到处跑,身体应当是越来越健壮,舟车劳顿不在话下。”

    杨慎确实黑了一些。

    他掌礼厅,新学、恩科、皇明小学院和中学院……太多事他都愿意到处奔波了。

    来到广东四年,赏银四百两,可见皇帝心里记着他的辛苦。

    但更重要的,不是他从正四品升到了正三品,而是他那个太子宾客的恩衔。

    现在大明还没有立太子,但太子宾客是教导太子礼仪的虚衔,陛下传递着另一层意思。

    杨慎呆了呆:“会试……”

    麦福微笑不语:皇帝点到这个时间点,自然是有意让杨慎来做一个会试考官了。

    再加上太子宾客这个虚衔,陛下这是给杨廷和更加实质的保障:让他的儿子,与皇帝的儿子还有一份可供期盼的将来。

    三个月的时间,够杨慎抵达京城了。

    在国策会议正式召开之前,已经定下的一些中枢新官人选,现在任命旨意以远比昔年更快的效率传递到了地方。

    方式就是传到各地镇守太监那里之后,由他们这些足够有分量的内臣宣口谕

    文书的传递,效率还是慢了一些。

    现在也是朝堂中枢急缺有新法经验的人的特殊时期。

    一起接到旨意的,还有端嫔之父曹察。从提刑司掌司,升任刑部左侍郎。

    乘着广东试行新法的南风,在正德十六年和嘉靖元年那两场两广风暴中存活下来的聪明官们,此刻大面积得到提拔。

    最低档,也是去六部任那个新出现的正四品总司,介于侍郎与郎中之间。

    正四品以上的实权京官啊!

    这个清晨,淮安城外清江浦的码头畔,刘天和与唐枢的父母也亲自来为他们送行了。

    河道总督自然不缺船,虽然不可能拨公船给唐枢用,但找个民船一路不用换、直送他们入京还是行的。

    “便是过了临清运河真冻上了,为师也在陆路给?帽负昧顺德怼!绷跆旌椭龈雷潘??拔??偷饶惆肽辏≈谢虿恢校?嫉胶拥姥妹爬慈喂佟:衔沂ν蕉?酥?Γ?ㄒ?谜饣苹此?加懈龇铰猿隼矗

    龚用卿等蹭船之人羡慕地看着唐枢:这才叫前途坦阔!

    有河道总督这等大员举荐,唐枢简直犹如去京城走个过场。

    还会有不中的事?怪不得他根本不温习功课!

    京城费宏的宅中,他儿子费懋贤一脸无奈。

    第三期《明报》今日正式刊行,头版头条就是那则定将震动整个大明的消息:费宏受命担任大明首位总理国务大臣。

    报纸上其他关于今后三年国策的剖解,费懋贤并不怎么关心。

    但是自己的科举之路为何这么坎坷?

    第一次赴会试因为费懋中头一年高中状元,他被迫“藏拙”,以免费家连续两年有人中进士。

    明年第二次会试前夕,自己的父亲做了宰相,他去考还是不去考?

    再等三年的话,自己都快三十了。

    但如果不考出个名堂,难道让人家将来指摘费宏安排人举荐他的儿子当好官?

    今天来投拜帖的人络绎不绝,但费宏一个都没见。

    “三年后再考,从新学当中考出去!”费宏斩钉截铁地告诫自己的儿子,“三年后,为父必定辞任,届时你再出仕,才是最好的时候。”

    费懋贤叹了口气:“儿子记住了。”

    “放心,若论新学,你得天独厚。”费宏眼里尽是睥睨精光,“明年,我先多花精力在你功课上。后年,你回铅山家学教授子辈,打好底子。后年,你再回京!”

    费宏把费家的事安排得明明白白,而进入腊月的京城,很多人传阅、讨论着新一期的《明报》,也对明年之后的大明局势越来越明白。

    朝廷今后三年的大政方针,都已经在这一期《明报》上明明白白地说清楚了。

    新法是确定了要推行至整个大明的。

    明年,地方上只办两件事:清丈田土重造黄册,改革衙署。

    而朝廷中枢则已经改完了:太仆寺改治安总司,总理国务大臣领国务殿,六个国务大臣领六部,六部尚书领诸侍郎,六部诸右侍郎各领一司,六部各司皆有正四品掌司。

    都察院一督到底,省有都察司,府有都察局,县有都察署。

    治安总司、税课总司也如是。

    刑部,同样在地方上有自己直管的提刑司、提刑局、提刑署。

    地方藩台、府衙、县衙,从此将只是专心于民政,刑名、治安、税课都有专署,而都察院体系、乡贤院体系则分别负责官方与民间对官吏的监督。

    自然,谁也不会忘记还有锦衣卫及内察事厂。

    大明即将迎来一套新的架构,皇帝放了一些政务方面的权力给总理国务大臣决断之后,他做什么?

    “短短二十天,便有了样机?”朱厚?胁镆斓乜醋呕平酢

    “申院长日夜奔走,现在那螺柱螺帽都是木刻的,说是秉承陛下先确定原理是否可行、再行改进之方略。”黄锦汇报着,“铅字模,也只是先烧制出一窑千字文中前百字罢了。试印之后,还有诸多问题,想奏请陛下再察看指教。”

    皇帝喂了饼,他们照图造机,能工巧匠聚集在一起,原型机是拼凑出来了。

    这是抢功的威力,也是堆资源短短时间堆出来的玩意。

    但细想一下,只刻一百个字、烧一窑字模,那边再刻个木螺柱和木螺帽,似乎也确实花不了太多时间。

    后面再想改进到实用、成本能比现在的活字更低、质量还更稳定,只怕就不是一朝一夕的时间了。

    朱厚?械故切酥掳蝗唬骸叭タ纯础!

    他本以为再怎么样也得花上数月,不过申仲鸣倒真的领悟了他说的研制思想。

    原型机嘛,验证原理的。

    京城官民在思考着皇帝以后重心在哪,朱厚?兄苯优艿搅嘶拭鞔笱г耗潜摺

    看着面前的庞然大物,朱厚?猩笛哿恕

    (本章完)

第285章、传到地方的明报[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