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靖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4章、既赢了又输了,浑身难受!(为盟主SP宝儿姐加更2/2)[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臣今日为陛下进讲‘养心莫善于寡欲。”

    杨廷和一开口,很多人就愣了愣。

    这些人当然都是想起了皇宫里正在筹备的养心殿。

    之前皇帝说要改建一座便殿,设置御书房作为批复奏疏、举办燕朝、召对朝臣的所在,取名养心殿就是从孟子这句话来的。

    而刚才王守仁虽然没有多讲心学的见解,但心学中的很多见解源流那就是远追孟子观点而来。

    现在,王守仁刚从二程、朱熹这理学祖师爷的观点进讲,杨廷和又从孟子的言论开始进讲,针锋相对之意明显。

    自然而然,这也是因为杨廷和能够先知道王守仁怎么讲。

    这不公平,但杨廷和显然不在意:都必须到经筵上来辩经了,何必假惺惺?

    与此同时,这不就是经筵的意义吗?杨廷和一边跟王守仁辩经,一边还在劝谏皇帝。

    “欲,如口鼻耳目四肢之欲,虽人之所不能无,然多而不节,未有不是其本心者,学者当深以为戒。若多而不节,便如孟子所言:为富不仁。盖天理人欲,不容并立。阳虎之言此,恐为仁之害于富也。孟子引之,恐为富之害于人也。君子小人,每相反而已。”

    不少人看向杨廷和的目光带上了敬重佩服:殿试策问何以富国,你现在举为富恐不仁的例子?

    杨廷和肃容继续:“孟子见梁惠王,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朱子解曰: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所谓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此孟子之书所以造端始之深意,学者所宜精察而明辨也。”

    说到底,君子不因求利而害仁义,小人则唯利是图无所忌惮。

    “《乐记》有言,欲未可谓之恶。其为善为恶,系于有节与无节尔。人欲也未便是不好,《尚书》有言,人心惟危。谓之危者,危险,欲望未堕之间。天下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非本恶,但或过或不及。故先贤讳曰:人之固有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无进退之理。”

    “知觉从口鼻耳目四肢之欲上去,便是人心、私欲;知觉从仁义礼智上去,便是道心、天理。欲修身而先正心者,便是去私欲、达天理。其要义,灭之一字。”

    “盖人人皆有道心存焉,此天命之性,故人人皆可为尧舜。然人人皆有人心作祟,此气质之性,故子曰性相近而习相远。天理人欲俱存一身。灭人欲而存天理,此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之途;逞人欲而弃天理,则道心渐堕、正心无望、家国不存。”

    “养心莫善于寡欲,寡便是节,便是灭。然天理人欲存于一身,欲望未堕之间,寡至何处可称灭?饥食渴饮是天理,葛必欲精细、食必求饱美便是人欲。诸事依礼而行,则终至天理,盖因天理之于一人为天命之性,之于万民便是伦理,便是礼。灭人欲,存天命之性,循伦理纲常,则万民之心尽正,天人得以合一。”

    “陛下乃天之子,若果能寡欲,则终至于身存天理,天人合一。伏惟皇上明辨欲堕之危,寡欲而养心,心正后得身修,则圣天子为表率,天下莫不景从,家国得治,天下太平。”

    朱厚?芯×垦挂肿判闹性评镂砝锛涞耐蚵肀继冢骸啊??魇芙獭!

    以他来到这时代已经快两年的习惯和积累,骤然间听到这么大段的阐述,也只能一知半解。

    他现在正在思考其中的逻辑,不是为了搞清楚他讲得到底有没有道理,而是琢磨着这样的发言是从哪里辩驳王守仁“致良知”的方法的呢?

    随后他就看到左右两边的大臣里,有好几个甚至不顾经筵礼仪,深以为然地微微点头。

    有那么几个资深翰林学士甚至满含热泪。

    朱厚?校海浚浚

    对儒家思想还并不能了解得那么全面的朱厚?忻惶?隼囱钔⒑驼舛位暗纳笔诛担禾烊撕弦弧

    你是皇帝,受命于天是你的法统在万民心中很重要的一根支柱。维持这种认知的,就是礼法。而礼法之所以设立,就是要通过一套标准让人人都遵循,由此达到通过行为渐渐规范内心、让人能克制住自己的目的。

    人人都守规矩,对天子有利;天子带头守规矩,那更是会巩固礼法。

    现在?盟狄??模??延??阋?遣蛔霰砺剩?抢穹?删陀械愣?×恕

    如果鼓励人人都像王守仁说的那样依心而行,那么对于一些还没达到有良知、又不以向道之心致良知的人来说,难道等他们因为“知”的境界不够就去乱搞、破坏规矩?

    重点就在这个一字。

    天人合一,你法统无忧、地位尊崇;天下没个标准、规矩,那就会乱,那你就是《孟子》里杨廷和没提到的“四境不治”之主,是可以撤换的,是可能被作为“独夫民贼”推翻的。

    杨廷和自然不是警告,他只是带着些期待看向朱厚?校河形掖笄疤旄?闼档男难е?Γ?阌Ω妹靼琢税桑客跏厝手凰等巳硕伎梢酝ü?铝贾?晌?ト耍?腋嫠吣闳巳诵睦锼溆刑炖淼??兴接?

    圣人不是那么容易成的,私欲却是很容易堕落的。那家伙一个劲地跟你讲上限,但取理学为官学是为了抬高下限啊!

    朱厚?型耆?床欢?钔⒑偷难凵瘛

    如果看懂了,他大概能翻译出一句话来:陛下,你也不想你的江山天下大乱吧?实际点,咱先顾好眼前,守好下限,别被人人成圣的大饼迷惑了!

    可朱厚?兄痪醯寐劢部嗡?剑?钔⒑褪洳簧佟

    第一回合已经结束。

    朱厚?锌床怀隼粗谌巳衔???呙鳌

    而后则是第二回合:自由辩论。

    可按照之前设计的流程仪式,这个时候应该先由皇帝发个言,提出一个疑问,同时向两个“老师”请教,这样两个老师才好互相发表看法,在辩论中解答皇帝的疑问。

    礼很重要。

    皇帝如果不是有疑问,两个臣子岂能直接开撕?那不也是求名之欲望太强了,做得太低级了吗?

    文华殿中陷入寂静。

    杨廷和的眼神从期待渐渐变得疑惑:是没听懂,还是准备故意装不懂,又或者提出一个刁钻问题?难道是我拿养心殿做文章、举为富则不仁的例子刺痛了皇帝的心?

    王琼则很紧张:杨廷和这个老家伙,这个讲章立意很高。他实则根本没把王守仁当做对手,而是提醒皇帝心学如果成为官学会导致的危害其一。这个危害,可关系到天人合一、天子这个称呼的象征意义。

    “……二位先生所讲,朕细细思之,受益良多。”

    朱厚?幸布堑谜馐弊约焊米鍪裁矗??韵人盗司涑∶婊埃?硎疚腋詹诺某聊?皇遣欢???窃谒伎肌

    眼神掠过严嵩之后,还是从之前向严嵩的“请教”中问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问题。

    以严嵩的贴心和脑子,他讲述的看法应该是提出来之后最易燃易爆炸的问题。

    “良知难以轻致,人欲难以尽灭。二位先生之法,以朕观之似乎殊途同归,本质如一,可兼行否?”

    话一出口,大战立起。

    “非也!”

    杨廷和立刻郑重地反驳了:“本质截然不同!致良知之法是未致知而以为可,意未诚心不正则以不修之身行之,则难免家不齐国不治而天下乱。灭人欲之法乃以天理为纲,以礼法为常,未致知者、意未诚者、心未正者亦可明如何修身、如何行事,未臻道境亦不致肆意妄为、祸乱家国。盖天理不因人心而移动,而人心各异。若兼而行之,存天理灭人欲乎?率性且先行而后致良知乎?各执一词,则万民无所适从。”

    “予倒不以为然,自可兼行。”

    王守仁微笑着进入了状态,杨廷和微微一愣。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这怎么可能兼行?你们心学一脉可是认为心就是天理的!

    那还不是我心最大,唯我独尊?

    我跟你是反着来的!

第104章、既赢了又输了,浑身难受!(为盟主SP宝儿姐加更2/2)[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