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靖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8章、整个江南难忘今宵[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上南京,才是如今这个时代一个完整的首都。

    南京可并不像前面一些朝代里的“陪都”。天下税赋近三成、科举人才近半,这就是南直隶的强大之处。

    从效率的角度,把南直隶降格成为像其他布政使司一样的省,有利于大明提升对江南税赋的控制力度。

    但从另一个角度,这确实是挖大明自己的根基。

    后来的清朝之所以一定要拆分南直隶,那是因为他们外族入主的身份,过于强大的南直隶对于清朝的统治是更大的内忧。对此时的大明来讲,无非多花费一点代价,就能让北京获得极大的稳定支持。

    现在朱厚?惺堑弁酰??驹诘弁醯母叨人伎颊庑┪侍狻

    现在朱厚?惺堑弁酰??驹诘弁醯母叨人伎颊庑┪侍狻

    在这样的时代,王朝的最高政治任务其实是保护耕地。朱棣其时一定要迁都北京,是在草原部族的压力下,必须从北面保护好大明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一大块最好的耕地。

    这块地一丢,大明政权就毫无基础,只会像南宋一样苟延残喘,最终消亡。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从北宋丢了燕云十六州开始,北方其实已经在外族治下四百余年。不把政治重心北移,最终北地是一定会胡化的。大一统王朝的概念并非那么牢不可破,时间的力量是恐怖的。若大明一直定都南京,北方并不会像现在这样牢固地心向大明。

    改造一块已经丢了四百余年的地方上的人的思想,谈何容易?

    想象一下,如果土木堡之变时都城还是在南京,现在便又是划江而治的格局。蒙元得到了北方土地资源和汉人农耕、工匠技术加持,会比现在难对付不知多少倍。而又进入到与南方并不属于一个国度的时代,多年后就再无大一统、同为华夏的认识。

    从这种角度来看,朱棣对华夏的功劳,是堪称巨大的。

    从这种角度来看,朱厚?邢衷谝惨?煤米鼍龆ǎ耗现绷サ奈侍饩烤乖趺创χ茫

    继续守好国门,从北面加强大明的战略纵深、改造归化更多北地汉人甚至各族的思想,这都是万世之基。

    但是江南作为经济和人口中心,也必须处理好。

    主要的问题,自然就是稳定。

    “海运局运江南漕粮到北方,如今可以达到河运局的几成了?”朱厚?泻鋈淮蚨狭私?觇怠

    “回陛下,刚过两成。”

    “两成……那就是还到不了百万石。”朱厚?械懔说阃罚?治实溃?爸匦抡?薇本┑匠ど车闹钡溃?げ砍醪焦浪阋?嗌僖?樱??嗌倌辏俊

    这个问题江汝璧回答不上来,看他顿了一顿,杨博开了口:“尚无确切数字,但不会低于四千万两,不会低于八年。”

    朱厚?锌戳艘谎垩畈??挚戳艘谎巯缘糜械戕限蔚慕?觇岛屯跎髦小

    “八年,每年要准备至少五百万两银子。”朱厚?心??谛睦锱趟阕拧

    田土清丈完成,把每年因为受灾而减免的税赋算在内,朱厚?幸?趟愕氖墙?瞎偕鸶换Щ鼓苋萑倘贸龆嗌偎嚼??竺鞯牟普??侥芨纳频绞裁闯潭取8纳频墓?讨校?懿荒苤С懦??研矶喽唐诔て诘氖虑樽隽耍?纸?徊郊忧慷哉?龃竺鞯目刂屏Χ取

    这些事情,需要盘算很久了。

    朱厚?幸膊⒉患弊耪页甲永瓷桃椴文保?獗揪褪遣挥眉币布辈焕吹氖隆

    他一样需要看看朝野的风声走向。

    ……

    消息传到了南直隶,这才是真正的轩然大波。

    年底团聚、走动的机会极多,除了正常的交往,利益相关的许多人都不免要谈论这个问题。

    南京官员、江南士绅,自然是更加关注这一点。

    应天和淮扬总督刚刚撤掉,南直隶诸官今年本来过得还不错,毕竟头上少了两个大人物盯着。

    但是将来……

    “拆了南直隶,设了什么淮扬布政使司,难道就比现在好?”

    酒楼茶肆,烟花之地,处处都是谈论。

    某个士子一脸想不通。

    “呵。”另一个士子拥着娇娥,就着屋中炭盆,冷笑着说道,“那要看是对谁好,对你我这些生员,必定是不好的。只说一点,诸省乡试已经都是北京礼部来出卷派主考,南直隶可还不是!将来南直隶诸府州官员均由北京吏部铨选考功,我辈子嗣要考个生员出身,也没有以前那般容易了!”

    几个人若有所思。

    南京吏部如今确实也已经没有了南直隶诸府州县官员的铨选资格,但他们还有考察权。而同样,铨选权他们没有,难道就没有荐举权吗?同朝为官,对于许多北京吏部就有职权选任的低品官员,难道会都驳了南京的面子?

    而在南京任官的,大半已经都是重心在经营自己的人脉关系、为亲友子嗣的将来做些事。你帮帮我,我帮帮?茫?现绷ピ诤芏嗍律鲜亲猿梢煌车摹

    “东南杀官、惠安伯叛乱、南巡、京察、粮赋直征……”有人叹道,“陛下御极以来,南直隶当真是没有一年不惶恐一番。江淮龙兴之地,南京国之根本,陛下到底在猜忌南直隶什么?”

    他们想不通,在南京任官的许多人也想不通。

    而南京武臣,如今却是以徐鹏举和仇鸾两个年轻人为首了。

    他们很紧张,因为这件事毕竟非同一般。

    华亭县,徐阶的父亲每日都会催问一下管家:“有信来没有?”

    “老爷,少爷但凡来信了,自然是立马送到您面前。”

    “哎……”

    他只是一个缩影,江南有多少人家出了举人、进士在朝为官的?他们当官的亲人关心自己的仕途,他们的家人、族人关心的是将来的赋役。

    在四川,已经致仕在家的杨廷和眉头紧蹙,神情与家中为过春节而布置出的喜意格格不入。

    过了许久之后,他只是一声长叹:“现在自是不会乱,可若将来战事不利,又或连年征战怨言渐多,那可是大麻烦啊……”

    “……兄长说的是南直隶的事?”他弟弟杨廷中很忧愁,“用修任户部尚书,可是在风口浪尖……”

    杨廷和沉默良久,只能悠悠说道:“我已致仕,他的路,该他自己走了……”

    江西铅山,年底前到费家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人人都想探一探费家的口风。

    在铅山东北面,徽州府如今隶属于南直隶,在外行商的人也都回家过了年。

    大明数大商帮,徽商也是分量极重的一个。

    “今年是粮赋,明年只怕就还有课税了。从浙江出海回来,都要从海贸行那里买些那什么鸟粪石过来。既花了钱,又占了舱!浙江市舶司那里没办法多赚一点,江南一京三省的课税还不能像以前一样了。方兄,你可是下品郡望郎,总要说点什么?”

    被众人盯着的一人只能苦笑:“我虽是郡望郎,南直隶却没有乡贤院呐!”

    “佐县郎就能向陛下寄书信了,方兄……”

    那人脸色大变:“此等大事,我区区一个乡贤,纵然是郡望郎,又岂可出头妄言?”

    “难道就这么……”

    “……先好好过年,先看看,朝廷这不是还没有定论吗?这么大的事,自有诸位大人先商议。”

    “宋侍郎家里有没有什么说法?”

    “讳莫如深……”

    “哎……”

    嘉靖九年就在这样的气氛里来临,整个江南都难忘今宵。

    紫禁城中的除夕夜却热闹非凡。

    今日是宗室、国戚一同入宫欢度新春佳节,也是最齐整的一次。

    (本章完)

第358章、整个江南难忘今宵[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