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剧变〔九〕逼宫之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塌了有个子高的顶着,怕什么?给老子围上!
麻贵收到命令后,立刻调整战术。他留下一小部分兵力清扫战场,自己坐镇靖国公府门外,下令与城外京北大营取得联系,告知马栋劝降或控制李如樟部龙江第二军,然后立刻进城;下令武备最齐全的张万邦蓟镇第一军正面攻破皇城地安门,进逼宫城;下令李如梅部分兵封锁皇城另外三门——西安门、东安门和承天门。
地安门的攻破比麻贵预想中还要顺利许多。可能是李文进的仓皇逃命吓坏了把守地安门的净军,他们在身后蓟镇第一军杀气腾腾的威慑下惊得毫无战意,居然跟着李文进残部一齐开溜了。蓟镇第一军说是攻占,其实不如说是进驻——压根没遇到成组织的抵抗,只有几个跑得慢的憨批被轻易缴械,双方竟无一人伤亡。
而城外马栋部也很快传来好消息:李如樟部本来就只是做个佯动,他手里那点人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整一个武器原始、兵甲全无,本来就是打算在朝廷授旗之后要找朝廷领取的。因此,他也只是胁迫两位正副总制,说是带兵出去“拉练一番”。
为了能调动马栋追击,他自以为聪明的选择了朝高务实的见心斋别院移动,这一来的确让马栋很是紧张,立刻领兵去追。但李如樟没料到的是高务实在见心斋做了准备——高务正听自家哨探报告说龙江第二军忽然向见心斋奔来,顿时勃然大怒!
高务正好歹也是高务实的机要秘书之一,这支龙江第二军是个什么情况他一清二楚。就这刚刚组建的杂牌部队,人数也就和自己所领家丁仿佛,竟敢来捋见心斋的虎须?
虽然他手下的几员家丁将领都向他表示,说京北大营的马栋马统制肯定会出兵追击,我部只要固守见心斋外围据点即可。但高务正却不答应。
在高务正心中其实一直憋着一口气,凭什么自家其余几兄弟都在南疆南洋建功立业了,甚至侄儿辈都有好些已然做出了一番事业,偏偏自己还在兄长身边当个帮闲?难道我高务正就真的一点本事没有?近朱者赤啊,我在兄长身边这么多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这点小事我还搞不定?
还别说,他似乎还真学到了一点东西。首先他分析了一下李如樟的心思,认定李如樟不会真以为能打下见心斋(见心斋常年驻有武装家丁且有完备坞堡式工事,这一点李如樟是知情的),所以多半只是来恐吓一番,调动马栋来追。
于是他判断李如樟此来定是轻兵急进,争取让马栋一时追不上,甚至一旦听说马栋逼近就会立刻转向别处继续拉扯。
由此,高务正得出结论:不能被动防守,必须主动出击,打李如樟一个出其不意。高务正计算了一下时间,发现还来得及简单设伏一下,因此立刻在西湖布置埋伏此西湖非彼西湖,鞑清时颐和园、圆明园两处的人工湖与半人工湖就是以此为基础挖、建的,此时又有“七里泊”、“大泊湖”等称呼。在本书中,此处位于见心斋与京北大营中间略偏向见心斋一侧的位置。)
高务正这一举动确实完全超出了李如樟的预计,结果在西湖被高务正埋伏了个正着。高务实留在见心斋轮训的武装家丁都是京华精锐,除了不着重甲、不配强弩、不置旗帜(明律不许)之外,武器水平与南疆警备军完全一般无二。李如樟所部战士虽然许多都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索伦精兵,但眼下既无训练,也无装备,哪里应付得来?等到马栋赶到时,早已被围着打了好一会儿……
马栋见势不妙,赶紧劝高务正收兵,说龙江第二军虽然不经允许擅自出营,但毕竟朝廷还没给出定性,可不好随意处置——言外之意是,您手下到底只是元辅的家丁,可不能随便把朝廷正规军给剿了哇!
高务正这会儿也已经出了气,听马栋这么一说,也乐得给这位自家兄长麾下的老将一个面子,笑呵呵地拍了拍后者的肩膀,大方表示:“马统制说的是,在下不过是配合马统制控制一下局面,岂敢越俎代庖?后面的事,马统制您来处置便是。”
马栋松了口气,与高务正客气了一番,领着大军将龙江第二军押回京北大营不提。不过,马栋确实是个谨慎之人,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也没对李如樟怎样,甚至对李如樟“临时拉练”的说法也不予反驳,只是表示要等朝廷定夺——这份谨慎很快就会给高务实免去不少麻烦。
总之,等麻贵要调马栋入城的时候,马栋已经可以抽调一个步兵协和一个炮兵标入城帮忙了。由于他所部早就领了武备,这差不多半个镇的兵力,实际上可能比李如梅部现在更具实力。
麻贵的大部队还没赶到京城,他手里还是只有那不到五千骑兵,因此马栋支援的这部分兵力被麻贵直接归入麾下。
与此同时,病了好几天的高务实也带着高杞、费英东等一众亲信家丁来到皇宫外(高陌年老,留守靖国公府)。此时的高元辅,看着哪有半点病容?只见他少见的身着全副甲胄,腰佩雁翎刀,威风凛凛地站在队伍前方。
第14章 剧变〔九〕逼宫之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