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1805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三四章 安康八年[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了大量的厂商违规事件。

    一大批民间厂商因为拒不执行最新的劳动制度而收到了大额的罚款。

    这些其实是衙门专门去抓的典型。

    整个安康八年,如果看某些报纸的消息,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片愁云惨淡的状态。

    对于民间厂商而言,确实也都是感同身受的。

    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直意气风发的民间厂商,在安康八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用工竞争陡然加剧,行政执法突然严厉,东家掌柜们叫苦不迭。

    但是工人群体的氛围相比前几年明显放松了许多。

    市场也完全没有出现萧条的景象,看上去好像反而变得更加的繁荣了。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工人们的工钱没有降低,但是休息的时间更多了,在市场上消费的人也就随之增多了。

    到了安康八年底,新一年的各种报告一出来,很多官员都笑逐言开了。

    安康八年的财政收入增长超过了二十个点!

    关键是,对于明年的预料也非常乐观,增长的幅度可能还会增加。

    原因也很简单,民间厂商别说合理避税了,偷税漏税都是屡禁不止的。

    而官营厂商就很难偷税漏税,有额外的盈利还要直接上缴利润,这都是收入。

    这两年的官营厂商刚刚开始经营,已经盈利的还都是轻、小工业,收入数额并不高。

    而且整体上还在投资阶段,官营厂商的直接盈余并不多。

    等到大型产业开始盈利,整体进入收益阶段后,这份收入会更加可观。

    大明财团下属的产业,收入直接交给朝廷和对应级别衙门,这近似于朝廷直接赚钱。

    与此同时,朝廷官吏的新福利,也在这两年逐步落实了。

    所以官僚体系中的氛围是颇为轻松愉快的。

    安康八年结束之后,朱靖垣在江户地区的任期也要到了。

    江户、奈良、朝鲜三地改革也初见成效了。

    安康九年的春节之后,朱靖垣就不再直接参与当地事务了。

    一边回顾总结这两年的成果,一边等到朝廷的新任命,一边收拾东西准备走人。

    通识考试合格证制度已经在江户、奈良、朝鲜三地完全落实。

    当地所有居民已经全部拿到了同时考试合格证。

    三地所有行政、民政事务,全部以通识考试合格证为标准,不再查阅其他身份信息。

    这是一份非常夸张的成绩。

    两年的时间,放到行政改革上,这绝对不算长,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做的这么彻底。

    因为朱靖垣在当初给出了要求,对于多次考试不通过的可以降低难度,对于不配合考试的人员强制遣送墨洲开荒。

    所以这份成绩出现的原因是没通过考试的人都被清理了。

    其中当然有故意做政绩的原因,但朱靖垣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一些强硬手段。

    现在的江户、奈良、朝鲜三地的民间,“考试不过就送你去墨洲挖矿”这句话,甚至成了颇为哄骗吓唬小孩的流行语。

    安康九年元宵节后,朱靖垣收到了朝廷的新任命,以及自己父亲和母亲的信。

    朱靖垣先看朝廷的任命。

    “陕西布政使司参政,总督西域、雪域、安西、蒙古、鲜卑等处地方军政外交事务。”

    陕西布政使司参政这个职务本身没什么,虽然这是朱靖垣第一次真正到内陆任职,但是朱靖垣心中早就已经有准备了。

    这是施政实训中必须要有的环节,要把长期在内陆任职的人调到沿海,把长期在沿海任职的人调到内陆,长期在南方的要调到北方,长期在北方的要调到南方。

    陕西布政使司参政,名义上是布政使的佐贰官。

    大明的陕西布政使司辖区,包括后世的陕西、宁夏、甘肃三省的大部分地区,还有青海、四川、内蒙古的一部分。

    它作为省份而言已经可以算是相当大的了。

    但是相比本职工作的范围,后续督管的区域就更是大到了离谱的程度了。

    任命本身只是个统称,下方还有实际负责的具体地方。

    朱靖垣看着地名列表,对着地图比划了一下,发现实际范围比自己想的还要大。

    把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大食国本土以东,天竺地区以北,神欧大陆上所有属于大明的势力范围,全都交给自己去督管了。

    这些地区的面积,相比原来的江户、奈良、朝鲜三省,已经不知道扩大了多少倍了。

    自己老爹的心也是真的大,这么大的地区的军政事务全都交给一个皇子。

    不过问题也很大,这些地域内部的成分非常复杂。

    有中央朝廷的直辖省份,有已经废除的曾经的内藩,还有现在仍然存在的外藩。

    西鲜卑公国、哈萨克公国、希瓦公国、波斯公国都包括在这个范围内。

    这些地区的情况比江户、奈良、朝鲜三地复杂了无数倍。

    最大的问题在于,自己在本土实施的各项改革,要不要在这些外藩实施?

    当初与这些外藩君主的条约,是保证了不会撤藩和改立。

    但是没有规定大明不会不干涉内政,甚至还明确要求了当地法律不得违背大明法律,当地君主必须效忠大明皇帝并配合大明朝廷的管辖。

    但是,在此之前,对于哈萨克、希瓦、波斯等主动加盟的外藩藩国,大明中央朝廷除了驻军和收税之外,几乎完全不干涉当地的日常事务。

    对于西鲜卑公国和埃及公国这种由于战争条约加入大明的藩国,也只是在主动加盟的藩国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些督管官员,监督当地君主主动融入大明体系。

    在实际行政上也不会强制干涉,实际日常事务仍然有当地君主处理。

    实际上,这些外藩境内的很多习惯性的传统制度,就是违背了大明法律的,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信仰、婚姻相关的习俗,只是中央朝廷也没有真正的实际过问。

    难道这次让自己到大西北去,就是要让自己去处理这些事情吗?

    心中想着这些,朱靖垣就打开了父亲单独给自己写的信,马上就确认了自己的猜测。

    老爹就是要自己去尝试改造这些藩国和地方的“传统”的。

    而且,老爹原本的意思,是要让自己直接到伊犁去的,能够更加的深入了解当地情况,更加方便尽快处理当地的事务。

    但是伊犁这种地方实在太过遥远,把一个皇子送到这种地方,老爹自己也稍微有点犹豫。

    再加上自己母亲的强烈反对,才改成了到陕西任职。

    陕西是大明核心地区的西大门,在这里负责统管西北事务也算合理。

    (本章完)

    :。手机版网址:

第四三四章 安康八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