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1805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三二章 阅舰式[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公元年正月初四上午九点三十分,朱靖垣的坐舰抵达了阅舰式所在海域。

    朱靖垣直接下令,让相关人员开始最终的行动准备。

    接受检阅的舰队正式调整航向和队伍。

    分布在朱靖垣座舰、检阅旗舰,以及多个主要舰艇上的摄像队伍,也开始最后的准备和校正。

    这是大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阅舰式。

    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以传统火炮战舰为主的传统舰队阅舰式。

    朱靖垣知道,现在这些战舰的影像,这支舰队的列队航行的影像,以后都会是非常好的影视素材。

    这个时代的普通人可能意识不到。

    但是朱靖垣和爷爷朱仲梁,都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录像的作用。

    大明的太上太皇,又称为无上皇,朱靖垣的爷爷朱仲梁,可以算是大明实用电影的开拓者和领路人。

    朱靖垣本人对相应的东西的兴趣不是很大,同时也是因为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忙活。

    所以朱靖垣没有专门盯着电影、录像、摄像等技术的发展和变革。

    不过朱仲梁正好非常喜欢折腾这些东西。

    自从当初和朱靖垣一起看戏,被朱靖垣提醒了现代电影的拍摄方向之后,朱仲梁就完全的沉浸到这门艺术中了。

    只要有机会,朱仲梁就会去问朱靖垣要设想,要技术方案,要拍摄手法建议。

    经过十几年的折腾,大明现在不只是有了非常成熟的常规胶卷,还已经有了具有使用价值的彩色录像胶卷。

    这次阅舰式的正式录像全部采用彩色胶卷。

    由于录像技术的发展非常快,再加上朱靖垣的建议和指导,以及相对官方化的研究。

    大明的摄影相关人员没有形成“黑白才是艺术”的奇怪理念。

    能够实现彩色摄像和录像,对于绝大部分相关人员而言,都是非常直接而有吸引力的进步。

    可以想象的是,这个世界的摄影界,应该会迅速跨过黑白时代。

    迅速进入并直接维持在彩色时代。

    拍照、录像的相关人员,不只是把摄像机架在了战舰的各个位置上,还安排了大量的飞机负责拍摄。

    以获得各个多种更加自由的视角下的不同画面。

    上午九点五十分,朱靖垣和所有的参阅人员,再次来到了简约舰的甲板上。

    上午九点五十五分,阅舰式的实际指挥员,中军都督府海军都督陈化成,通过电报与朱靖垣坐舰联络。

    通过中军都督府海军副都督关天培向朱靖垣请示。

    关天培通报朱靖垣后,朱靖垣直接挥手:

    “开始吧。”

    关天培将命令转达给陈化成,舰队公共广播很快就响了起来。

    陈化成询问各舰情况。

    各舰电话回应的同时,所有的战舰也依次鸣笛,示意自己准备好了。

    上午十点整,阅舰式正式开始。

    大明的阅舰式的组织方式,与英国人的阅舰式完全不同。

    英国舰队的阅舰式,是让所有的战舰摆出来,形成一个大的战舰方阵。

    检阅舰载着检阅者从方阵中穿行,像是一个人自己移动着欣赏摆在海面上的艺术品。

    大明的阅舰式,是皇帝坐舰为首的检阅舰队,与接受检阅的舰队相向而行。

    双方都保持二十节的速度航行,就像是在海面上相遇的两只舰队。

    朱靖垣的皇帝坐舰由南向北航行,寓意北上和回归。

    受阅舰队由北向南,寓意南下和出征。

    大明的海上边疆在南方。

    总体上形成一种皇帝目送海军舰队出海作战的象征意义。

    泰平年间的时候,朱仲梁实际干过这种事情。

    在舟山军港外海,乘坐皇室的大型客轮停在外海,目送主力舰队前往南大西洋作战。

    阅舰式开始后,最先出现的还是飞机。

    没有和空军阅舰式那样,一波堆上出上千架飞机出来。

    而是从一开始,所有的航母就分成了几组,轮流持续不断地放飞和回收飞机。

    空军阅兵不循环使用飞机,因为那不能展示能力。

    但是海军舰载机却需要这样做。

    对于航母而言,不断的回收和放飞飞机,是他们最为重要的能力。

    参加阅兵的航母总共有二十艘。

    他们搭载的飞机总数就已经超过了两千架。

    只要所有的飞机起降两次,就能达到四千架次的飞行次数。

    足够让整个舰队上空始终有飞机在飞行了。

    第一波飞机是四万吨航母放出的单发轻型战斗机,理论应该执行的任务是舰队本身的空中警戒执勤。

    不过现在就是作为机体最轻便灵活,起飞最快的飞机第一波先飞出去。

    紧随其后的就是更大型的双发战斗机。

    然后是满载重量达到了十六吨的双发中型轰炸机。

    这种轰炸机已经达到了传统陆基轰炸机的体格,与朱靖垣前世的B25基本相当。

    朱靖垣前世美国二战的大黄蜂号航母,曾经搭载专门改造过的B25轰炸机,执行轰炸东京的任务。

    大黄蜂本身排水量只有两万六千吨,要操作十六吨的B25非常的困难。

    当时那些B25都做了专门的改造,舍弃了几乎所有的自卫武器,甚至都没有考虑着陆的问题。

    所以是一次性的特种作战任务。

    但是现在大明的航空母舰,最小也是四万吨级的装甲航母,还有一批六万吨级的现代航母。

    这些作战航母还都安装了十六吨级的蒸汽弹射器。

    大明的这些轰炸机的发动机,也已经达到了传统螺旋桨飞机的极限,工作效率都已经超出了二战水平。

    操作十六吨的轰炸机,对于这些航母而言,都是理所当然的正常工作。

    而这些在海军上颇为巨大的飞机出现的场面,给了泰西各国关注航母的官员和将领们一点不小的震撼。

    由于海军条约的限制,泰西诸国的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被限制在了两万八千吨。

    也就是朱靖垣前世的约克城级的水平。

    同时,泰西诸国也没有专门研究大功率弹射器,目前的舰载机基本都是滑行起飞。

    小规模的液压和火药弹射器,仅仅用于其他类型的战舰弹射侦察机。

    或者是在航母甲板排满飞机之后,让最前排的飞机可以利用弹射器助力尽快完成起飞。

    再加上发动机方面的差距,泰西诸国的航母不可能操作这么重大的飞机。

   

第五三二章 阅舰式[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