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有关青霉素的回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日本人步步紧逼的厌恶情绪!
明眼人都知道,中日开战就这一两年的事,大家都在私下里暗中各自准备;
王自新在香港耽搁了不短的时间,把这边的事解决后,就得立刻返回上海滩,看看魏胖子那边的工作怎么样了,以便于查漏补缺!
返回办公室时已经是华灯初上,王自新坐在办公桌边,借着明亮的灯光,接着刚刚和白莹莹商量的思路,继续回忆青霉素的研发过程中的要点。
一边回忆,一边整理记录,王自新要抓紧一切时间......
奋笔疾书一阵,王自新停下笔,活动活动手腕,点燃一支烟,思绪拉回到后世的一些记载:
青霉素是后世人或者外国人的命名,已经无从考究,但在中国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盘尼西林。
若是按照后世历史的正常发展,1940年之后青霉素才开始得到国际上的重视,在各个发达国家的介入后,才开始加快研发的速度。
直到1942年6月,库存青霉素已经能够治疗10个病人了。
到1943年,已经能够大批量供给军队使用了,在到秋天,已经能够供给战区使用,但成本还是很高,一直降不下来。
20美元一个剂量,因此只能给有生命垂危的伤员使用。
1943年,军方占用了青霉素产量的85%,为2310亿单位,也就是将近30万支的剂量。
到1944年,产量达到16330亿单位,在诺曼底登陆时,盟军已经有3000亿单位、10万剂量青霉素的储备,约200万支剂量。
1945年青霉素产量达到79520亿单位,1946年每剂成本下降到只有55美分。也确实因为二战进入关键阶段,伤员太多,催生出了这种特效药的加快进度。
国际上的青霉素的一支剂量大概是80万单位,也有160万单位的剂量。
早期中国的计量说法不一,但有一组数据,1948年北京天坛一个部门共生产了每瓶20万单位的青霉素共11338瓶,出售了10143瓶;
上海的生化药厂自1948年9月中开始对外出售普鲁卡因青霉素,每周大约1000支。
青霉素的发现,标志着抗生素纪元即化学治疗的黄金时代的开始。
青霉素大量应用以后,许多曾经严重危害人类的疾病,比如那些曾经是不治之症的猩红热、化脓性咽喉炎、白喉、梅毒、淋病、以及各种结核病、败血病、肺炎、伤寒等,都受到了有效的抑制。
霉素的诞生,特别是青霉素,这种药被发明出来后,人类历史上几百年从来不可能治愈的疾病,比如是很严重的外伤,马上就有得治了,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为青霉素的发明,仅仅是一种药,整个人类的平均寿命从当时的45岁,一下子就提高到了平均60岁。
所以后世人评价,这是人类医学史上,甚至是整个科技史上造福全体人类最大的一个发明;
第652章 有关青霉素的回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