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灾变时代:我能点亮科技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6章 二氧化碳短缺危机[2/2页]

    洪水冲刷掉地表的赤铁矿粉末后,大量碳酸钙矿产便露出了地表。

    和工业制取不同,此时的人类,并不需要考虑二氧化碳的存储问题。

    换句话说。

    他们只需要找到一个碳酸钙储量相对丰富的区域,然后加热地表,就可以轻松地制造大量二氧化碳。

    ……

    时间飞逝。

    地球历2388年3月2日。

    在大气改造者一号的持续作用下,大气中的氮气浓度已经开始逐步下降。

    氮气的大量减少,让曙光星大气变得稀薄起来,大气压强也随之降低。

    和原先相比,此时的大气压强已经降到了18个标准大气压。

    虽然距离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却让生活在封闭式城市中的人们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希望。

    这几年来,因为生存空间不足,科学院并没有继续唤醒冬眠中的人类。

    一号城市科学院总部,一间独立办公室中。

    吕永昌仔细地翻阅着身前的小型全息影像。

    投影中,是一份份设计图纸。

    那是小行星级星舰的设计图纸。

    这段时间,科学院已经基本掌握了三级文明的基础武器。

    也正是如此,新一代战舰的制造项目也被提上日程。

    和以往的彗星级战舰相比,小行星级战舰体积更大,性能更强。

    其中,【金乌】系列战列舰长度达到了原先的两倍——三千米。

    至于【饕餮】物资储备舰、【工程舰】、【家园舰】这些功能型星舰,体积增幅更加巨大——设计长度达到了五千余米。

    截至目前,还没有问题出现。

    轮到旗舰【地球号】的设计方案时,问题出现了。

    在设计过程中,小行星级旗舰的规模参考了拉托尔文明的旗舰。

    虽然拉托尔文明的旗舰属于四级文明,但在一众科研人员看来……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战舰规模肯定是越大越好。

    至少,在目前阶段,战舰规模越庞大,它就能容纳更多的武器装备,拥有更强大的动力系统,这也就意味着更强大的战力。

    地球时代有句古话说的好。

    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拉托尔文明旗舰,长度达到了万米级别

    也正是如此,小行星级【地球号】的规模,在设计过程中也向着万米靠拢。

    于是,问题出现了。

    根据零的模拟,即便他们真的造出万米级别的【地球号】,

    这艘【地球号】也将成为一个堡垒,而不是星舰——它的机动性会下降至一个极点。

    并不是因为所谓的动力问题。

    至少,在目前阶段,人类还没将可控核聚变这项科技彻底“榨干”。

    加装更多的霍尔推进器,以及更多的核聚变反应堆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让这艘巨无霸级别的【地球号】动起来。

    排除了动力问题,剩下的,就是舰身材料问题了。

    根据零的模拟结果,【地球号】只要进入前进四状态,舰身就会发生大幅度形变。

    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除了拿出强度更高的舰身材料,就是大幅度缩减【地球号】的尺寸。

    六千米,这是零计算得出的极限尺寸。

    换句话说,按照目前的科技,人类星舰的规模,被材料科技死死地限制在了六千米以内。

第456章 二氧化碳短缺危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