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生活录:我只是为了好好活着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9章 运粮路上遇到西蕃游骑![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跟着宋应奎到那里都能落上轻省活。这是杨顺安心里给宋应奎的评价。

    当年庄上人去给肃康王修坟的时候,就沾上了人家的光。这回整个五营义勇队到前线,沾上的光更大。

    不用再风餐露宿的给宁西城送粮,待在海石堡安心的做车轮就行。

    海石堡守备府给五营义勇队按每日两斤的标准拨伙食,因为消耗没有运粮队大,基本上能吃饱了。

    而且宋应奎还有办法整到别的进项,时不时的弄些酱菜油水填进伙食里,这哪里是上前线,简直和来享福一样。

    别的进项是什么?自然是与守备府转运所的人合伙往外边倒腾车轮赚钱呗。

    由于战争和停产的影响,现在宋应奎做的车轮,一副被炒到了四两银子的天价,饶是如此还有价无货。

    车轮的价格涨到了这个程度,普通老百姓肯定是与其无缘了。现在这玩意,一般都是大户人家装在马车上用。马车用的轮子与架子车的规格不同,但由于缺货、匠人们还是想出了改装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海石堡,宋应奎除了给运输队做架子车的车轮外,主要做的就是马车轮。用军中的材料做好马车轮后,转用所的吏员想办法找渠道卖到外边去。赚的钱,大家分账,宋应奎这边能分三四成的利润。

    材料不是自己的,销售不用自己管,人工不用花钱,三四成的利润其实很可以了。

    不过宋应奎没将赚的钱全装到自己腰包里,大部分全填进了义勇队的开销上。购买伙食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给义勇队添加装备。

    靖历二年正月的时候,义勇队三百多成员,每人都分到了一块毡帐。毡帐的大小叠成两层刚好能铺满板车车厢。宋应奎的想法是运粮的时候这玩意就铺到车厢里,不占地方,等晚上休息的时候从车厢里取出毡帐,支成三角形就能用。

    尽管现在义勇队不干运粮的活,但备??毡帐有备无患,说不准哪一天就用到了。

    除了毡帐外,还用落的铁料再打了四十多顶头盔和十张弓弩。自此义勇队就有近八十顶铁制头盔和五十张弓弩可用。按宋应奎的设想,等结束了这次助战,最好是攒够三百顶头盔,从而达到义勇队全员能有头盔的目标。

    正月初三,海石堡附近下起了大雪,一会会功夫雪就将整个大地都覆盖成了白色。

    待在地窝子里,给用泥糊的煤炉填了石煤,拿出了前几天淘换的酒,往锅里煮了些羊肉,宋应奎叫来义勇队的几个头领,大家一块喝酒吃肉。外边的雪下的再大,里边暖和的很,这就叫偷得浮生半日闲。

    “令官,你让我们垒的这种烧石煤的炉子还真是好用的很。现在整个海石堡不管是城外还是城内,都学咱们方式垒炉子哪。”柳宏光的儿子柳承海现在是义勇队的一个小统领,一边拣起了一块羊肉往嘴里送,一边夸起了宋令官。

    海石堡附近能挖出煤炭,但由于有烟这个时代的人不敢在屋里用。宋应奎让人垒出了有烟道的土炉子,在炉子上边做了炉盘,解决了排烟和密封的问题。一下子,石炭炉子的用法在海石堡流行了起来。

    因为这玩意的出现,还给往前线运粮的义勇队又

第89章 运粮路上遇到西蕃游骑![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