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朱元璋的狗头军师!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8章 大明天兵,虽远必诛!虽强必戮[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朱元璋等人,声势浩大的前往煤山举行祭天仪式。

    北平的百姓们。

    当然也议论纷纷。

    “在景山祭天?”(也就是煤山,后因为明朝修宫殿时在这里堆过煤而得名)

    “之前元庭,不是都在南郊的那些设施里面举行的吗?”

    “你傻啊。”

    “之所以换到景山,那不是预示着大明朝要改天换地了吗?”

    “况且。”

    “这景山还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

    “那些风水术士们,不是也说这景山就是北平的‘镇山吗?”

    “在都城的‘镇山举行祭天仪式,那不是直接将整个大明都给镇住了?”

    而就在百姓们纷纷围观议论的时候。

    在前往煤山的路上。

    不知道作为大明开国皇帝的朱元璋,是不是和末代皇帝崇祯发生了什么奇妙的共鸣。

    在煤山上。

    看到那一棵歪脖子树时。

    朱元璋就是觉得有些晦气。

    “这一棵树,怎么就这么歪,让咱看着这么不顺眼呢?”

    “长成这样,就像是专门用来给别人上吊似的。”

    因为觉得莫名的晦气。

    所以。

    朱元璋唤来了一旁的二虎。

    “二虎啊。”

    “你派几个人。”

    “把那一棵歪脖子树给咱砍了!”

    就这样。

    正常时空中崇祯用来上吊的歪脖子树,就这样被朱元璋叫人给砍了。

    不过。

    看到朱元璋祭天还带了三大营。

    并且三大营的将士还全副武装,一副随时都可以出征的样子。

    百姓们,当然又纷纷猜测。

    “难道,这次真要去剿灭北元了?”

    而百姓们还真没猜错!

    因为高丽带不动。

    大明只能自己对付北元和倭国。

    所以。

    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局面。

    经过商讨。

    朱元璋决定该听从李淳风的建议。

    趁着倭国还没打过来。

    先灭了北元!

    于是。

    在那一棵歪脖子树被砍掉后。

    景山上。

    祭天的高台上,一尊巨大的铜鼎中,火焰在熊熊的燃烧,升起了滚滚的黑烟。

    而在祭天的高台下。

    马皇后头戴龙凤珠翠冠,身穿绣有金龙凤纹的红色大袖衣。

    端庄的坐在了凤椅上。

    身旁,是身份十分特殊李淳风,和太子朱标、燕王朱棣。

    左边。

    是身穿官服、头戴梁冠的刘伯温、李善长等文臣。

    右边。

    首先是朱元璋的贴身护卫和锦衣卫二把手二虎。

    然后。

    是穿戴着金灿灿的凤翅盔、山文甲的汤和、徐达、蓝玉等武将。

    即将出征辽东的三大营的将士们。

    也齐齐整整。

    全都昂首挺行、目光如炬的站在了李淳风等人的身后。

    那一面面写有“天兵”的战旗,更是高高飘扬。

    而作为皇帝的朱元璋。

    则是在所有文武大臣和三大营将士的注目下。

    身穿龙袍。

    双手捧着一个金碗。

    金碗中,装有大明的河水、泥土。

    只见。

    朱元璋走上了祭天的高台上。

    来到了那熊熊燃烧的大铜鼎前。

    用手一甩盖在膝盖前的龙袍布料,这才顺势一跪。

    “华夏子孙朱元璋。”

    “再次叩告天穹山川。”

    “以及华夏历代皇祖之先灵。”

    “自宋运告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原为天下之主,已百有余年。”

    “今,华夏子孙朱元璋。”

    “已上承天道,下顺臣民,戡定南北枭雄。”

    “昭告天地皇?,立国大明,建元洪武,为天下之百姓,偃兵息民于田里。”

    “可如今。”

    “树欲静而风不止!”

    “卧榻之上。”

    “北元未灭。”

    “倭寇跳梁。”

    “使我大明不得安宁。”

    “今,希望华夏历代祖宗显灵,保我大明天兵出征顺利。”

    “叫元胡与倭人知道,胆敢阻碍咱大明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咱大明的天兵,虽远必诛,虽强必戮!”

    说完。

    朱元璋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那13粒稻种。

    再次看到这13粒稻种。

    朱元璋的脑海之中。

    也又浮现出了当年他父母被元兵逼死。

    家徒四壁的家中,只剩下了这掉落在地上的13粒稻种的画面。

    这13粒稻种。

    不仅让朱元璋想起了艰难困苦的童年。

 &

第128章 大明天兵,虽远必诛!虽强必戮[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