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朱元璋的狗头军师!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5章 朱元璋的雄心壮志,倭国的“丰功伟绩”[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朱元璋为何要承认元朝的正统。

    这一点。

    刘琏当然不太懂。

    “父亲。”

    “恕孩儿愚钝。”

    “孩儿也以为,就不该承认那些该死的蒙古人。”

    “就应该从我们汉人的宋朝继承正统!”

    对此。

    刘伯温当然摇了摇头。

    转身。

    拿出了李淳风凭记忆给他画出的粗略的世界地图。

    “琏儿。”

    “看。”

    “如果皇上排除了元朝,从宋朝继承了正统。”

    “那我们之前的疆域,就只有这么小一点。”

    说着。

    刘伯温还用手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

    果然。

    刘琏一看。

    不要说是南宋了。

    就是北宋。

    那也只有一小块。

    小到连北平都没包括在内。

    而刘伯温也继续说道:

    “但是。”

    “如果我们承认了元朝的正统。”

    “那我们自古以来的疆域,那就不一样了。”

    “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就是汉唐极盛之时,那也不及元朝之大!”

    这时。

    刘琏再看了看地图。

    看了看元朝极盛时期相当于10多个南宋的辽阔疆域!

    这一下。

    刘琏当然一下就明白了!

    刘伯温也有些感叹的说道:

    “皇上之所以承认了元蒙的正统。”

    “那就是为了将元朝辽阔的版图,全都变成我大明自古以来的国土啊。”

    “你要知道。”

    “出兵收复我们自古以来的领土,和出兵攻占一个国家。”

    “那可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

    “况且。”

    “当年皇上让宋濂起草《奉天讨蒙元北伐檄文》的时候。”

    “还是让宋濂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主旨。”

    “但现在。”

    “在一统南北了之后,为了各族和谐,政策又马上变成了‘华夷一家”

    “所以。”

    “皇上之所以承认了元蒙的正统。”

    “那就是野心比想要吞下倭国的李相国更大100倍啊!”

    这下。

    刘琏当然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应该说。

    到底要不要承认元朝的正统。

    这种看似不起眼,但又高瞻远瞩的的小细节。

    恐怕就只有朱元璋、李淳风、刘伯温这种级别的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就看明白了。

    并且。

    这次。

    要同时对付倭国、北元两股敌人。

    以后随着朱元璋要光复、甚至是超越汉唐荣耀的基本国策。

    那肯定还要四处出击!

    如果大明真的开启了多线作战的征途。

    那之前一直被李淳风压制他。

    肯定要有用武之地了!

    而另一边。

    中书省内。

    得知有外敌威胁。

    那一直在摸鱼下棋的李善长。

    当然也和刘伯温一样,也焕发出了第二春!

    之前。

    没有外敌威胁的时候。

    朱元璋整天盯着他们这些开国勋贵。

    就一个劲想着怎么收兵收权,让他们不能胡作非为。

    但现在。

    外部威胁又来了。

    那朱元璋,肯定又要放权。

    肯定又要放手让他们去大干一场了。

    李善长当然会和刘伯温一样,又焕发出了第二春!

    之前连调动一个小兵都要经过兵部同意的汤和、徐达等武将。

    又能领兵打仗了。

    当然比刘伯温、李善长他们都要高兴。

    可以说。

    北元、倭国两股外敌威胁。

    其他的大臣,那都忧心忡忡。

    但汤和、徐达、刘伯温、李善长这些开国功勋。

    一个两个反而都神采奕奕。

    果然。

    在决定迁都北平,并备战北元、倭寇之后。

    汤和、徐达、刘伯温、李善长、蓝玉等曾经得力谋臣和干将。

    也再次被朱元璋召集到了一起。

    “善长。”

    “迁都事宜,以及备战的军备和粮草等后勤工作,没问题吧?。”

    “伯温。”

    “让你统领各地剿灭匪患的卫所新兵。”

    “整顿并训练,让他们成了稳定大明后方的定海神针。”

    “这没问题吧?”

    至于汤和、徐达、蓝玉等武将。

    朱元璋也直接将他们当年的旧部还给了他们。

    最后。

    朱元璋当然也看向了李淳风。

    “淳风。”

    “那这负责出使高丽。”

    “与高丽商讨组建联军和帮助他们打造水师的事宜。”

    “那咱就交给你了!”

    但就在这时。

    李淳风又和之前一样。

    在这种关键时刻。

    竟然再次向朱元璋大胆推荐了一个新人——郑和!

    “郑和?”

    看到郑和是一个太监,朱元璋等人,尤其是汤和、徐达等武将,当然是眉头一皱。

    “四弟!”

    “让这太监去负责在琉球打造战船的事宜?”

    “你是认真的?”

    “这可是事关之后攻打倭国本土,并切断倭国海上补给线的大事啊!”

    但面对众人的质疑。

    李淳风还是

第125章 朱元璋的雄心壮志,倭国的“丰功伟绩”[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