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44集:创新工作正式启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把笔记本合上,笔帽咔哒一声扣紧,塞进胸前口袋。那副旧棉纱手套已经不在包里了——他早上出门前特意翻出来,洗了一遍,晾在阳台栏杆上,风吹得一荡一荡。现在它正安静地挂在会议室门把手上,像一面小小的旗。

    nbsp七点半,人陆续到齐。没人说话,但眼神都往白板上看。上面贴着三张纸:一张是《创新目标矩阵表》的草稿,一张是模具厂排期确认单,还有一张手写的倒计时:“距下月中旬停机窗口:18天”。

    nbsp“材料组先来。”刘好仃没开场白,直接点名,“清单呢?”

    nbsp老陈推了推眼镜,递出一页打印纸:“五种候选材料,耐低温性能都达标,但只有两种能在预算内落地。”他顿了顿,“我们倾向用B3,回弹率高,加工也熟。”

    nbsp刘好仃接过纸,扫了一眼成本栏每件贵两毛七,超了。”他把纸翻过来,背面画了个小表格,“我昨夜整理了冷库实测数据,凌晨四点手套操作时,手指弯曲幅度最多只有常温的六成。材料不仅要耐寒,还得在僵手上‘听话。”

    nbsp他起身走到投影前,点开一段视频:模糊的监控画面里,工人戴着手套反复按压护角,第三次才成功卡入。

    nbsp“你们测的是机器压,我们得让工人一推就进。”他说,“谁来试?”

    nbsp没人动。他也不催,只把那副晾干的手套从门把上取下来,套在自己右手上,然后拿起一个旧款护角,往桌边模拟车框上按。咔哒——没进去。再按,手指一滑,差点摔地上。

    nbsp“看见没?”他笑了笑,“我这手还没冻僵呢。”

    nbsp小林低头看自己干净的实验手套,默默摘了。

    nbsp会议节奏一下子变了。材料组当场调整筛选标准,加入“手套摩擦适应性”这一项;结构组把初版三维图投到大屏上,卡扣根部加厚一圈,整体重了十二克。

    nbsp“装卸工一天要装二十辆车,一辆八个角。”刘好仃用笔敲了敲图,“多这十二克,相当于每人每天多扛两公斤。他们不是机器,是人。”

    nbsp结构组小吴挠头:“那要不……减点别的地方?”

    nbsp“减,但别减力气。”刘好仃顺手抓过一支红笔,在图上画了个蜂窝状镂空区,“非受力区挖空,既轻又不伤结构。你们今晚能出新版吗?”

    nbsp“我们试试。”

    nbsp“不是试试。”刘好仃把图打印出来,圈出几个关键点,“明早九点前,我要看到轻量化方案。能行吗?”

    nbsp小吴深吸一口气:“能。”

    nbsp生产组王姐一直没说话,这时开口:“模具微调可以做,但改动一旦超过三处,就得重新校准整条线,至少停机半天。”

    nbsp“我们争取只改一处。”刘好仃打开平板,调出模具厂技术员刚发来的远程评估报告,“他们建议在卡扣连接位做梯度加厚,局部补强,整体不动。你们看可行不?”

    nbsp王姐凑近看了看,点头:“这个方向靠谱,但得确认材料收缩率,不然注塑出来尺寸飘。”

    nbsp“材料组配合。”刘好仃记下,“今天下班前,把B3和备选材料的热缩系数发过去。”

    nbsp散会前,他建了个微信群,群名就叫“护角攻坚”。第一条消息是他发的:每日五点前上传进展截图,白板同步更新倒计时。谁没交,名字后面画个叉。

    nbsp“别嫌烦。”他说,“咱们不是做样品,是改实打实用的东西。慢一步,工人就得多费一分劲。”

    nbsp下午两点,材料组送来新清单:三种材料在低温回弹、成本、加工性三项上均达标。刘好仃盯着数据看了五分钟,圈出一种代号“T7”的改性橡胶。

    nbsp“这材料便宜,但之前没人敢用,说表面太滑。”老陈解释,“我们加了一层微磨砂处理,手套抓得住。”

  &nbs

第1244集:创新工作正式启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