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41集:创新成果新需求出现[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七天的阳光照进办公室时,刘好仃正把最后一张反馈单夹进文件夹。白板上那个大大的对勾还鲜亮着,像刚盖上去的红章,踏实得让人想伸个懒腰。他拧开保温杯,茶叶打着旋儿沉下去,刚喝了一口,手机震了。

    nbsp是广州冷链中心的老王,语气压得低:“刘师傅,有件事……不知道算不算事。”

    nbsp刘好仃把杯子放下,没说话,听着。

    nbsp“护角是装得稳了,视频我们也放了三遍,新工人都会。可这两天夜里降温,凌晨第一车卸完,有人听见车体边上‘啪地响一下,像塑料裂了。查了又查,就是你们那个快拆护角,密封条翘了个小角。”

    nbsp刘好仃眉头一跳:“拆下来看了吗?”

    nbsp“看了,卡扣没断,就是边儿有点发硬,抠都抠不平。白天气温上来,又贴回去了,跟没事一样。”

    nbsp他没急着回应。这种“白天正常、夜里出鬼”的毛病,最不好捉。

    nbsp挂了电话,他拎起包就走。车还没开出厂区,又拨通了深圳中转仓的服务记录后台。小李前两天报的“零故障”数据还在,可他一条条翻,发现“非报修类巡检”这一栏里,最近五天多了十几条备注:“检查卡扣弹性”“查看密封贴合度”“例行紧固”。

    nbsp都不是问题,可加起来,像一群蚂蚁在爬。

    nbsp到了广州仓,老王带他直奔刚卸完货的冷藏车。车门一开,冷气扑面。刘好仃蹲下身,手指顺着护角边缘摸过去,指尖一滞——密封条的确翘了不到两毫米,像书页被风吹起一角。他轻轻压下去,能回弹,但不如新件利索。

    nbsp“就这一个?”他问。

    nbsp“目前发现三辆车有类似情况,都在凌晨四点到五点之间装卸的。温度最低的时候。”

    nbsp刘好仃点点头,没多说,拍了照,收了样件,转身去了冷库。

    nbsp“你真要进去?”老王愣住,“零下十八,穿这身工装扛不住。”

    nbsp“我就待一分钟。”他说着,从包里掏出那双棉纱手套——正是视频里推荐的款式,戴上,推门而入。

    nbsp冷库里一片静。货架上的冻品裹着白霜,空气像凝住的玻璃。他走到模拟装卸区,拿起一个备用护角,开始重复安装拆卸动作。第一次,咔哒,清脆。第二次,稍慢半拍。第三次,手指已经有点僵,动作变小。到第七次时,护角滑入槽口的瞬间,明显顿了一下,像钥匙插进生锈的锁孔。

    nbsp他停下,取出护角,翻过来一看,密封条边缘微微卷起,手指一捏,硬得像薄冰片。

    nbsp他看了眼表:凌晨正是装卸高峰前最冷的时刻。

    nbsp走出冷库时,脸颊发麻,手套上结了层霜。他没说话,把护角放进密封袋,拍了张照,发到服务组内部群,只写了一句:“低温+高频,查查别的仓有没有类似情况。”

    nbsp回厂路上,他让司机绕去东莞中转仓。没预约,直接下车就问:“最近有没有工人反映护角早上装不顺?”

    nbsp值班的小张挠头:“没人报修啊,不过……前两天老李说,天冷的时候,卡扣手感没那么‘脆,得推两下才到位。”

    nbsp“他试过换手套吗?”

    nbsp“试了,皮的太厚,布的太冷,最后还是用这个棉纱的,可还是不如白天好使。”

    nbsp刘好仃点点头,没再多问。他知道,问题不在人,也不在操作。

    nbsp回到办公室,他把三地的照片并排贴在白板上。广州的密封翘边,东莞的卡扣迟滞,深圳的巡检频次上升。每一张都看不出大毛病,可拼在一起,像一幅拼图,缺了角,却能看出轮廓。

   &nb

第1241集:创新成果新需求出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