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0集:激励机制逐步完善[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广播里的声音刚落,小林还站在质检台边上,手里捏着轮值本的边角。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鞋,又抬头看人群,发现不止老周,连平时不爱凑热闹的库管员老陈都站在那儿笑。

    nbsp刘好仃没笑。他转身回工具间,从抽屉里抽出一张新纸,铺在桌面上。纸上画着三个框:一个写着“说得多”,一个写着“改得实”,还有一个写着“带得动”。

    nbsp“不能光靠广播喊名字。”他对小林说,“话说出去了,得有人接住;接住了,还得让人知道——你不是白说的。”

    nbsp小林把本子合上:“你是想搞个奖励?”

    nbsp“不叫奖励。”刘好仃笔尖顿了顿,“叫‘微光。光不大,但能照见路。”

    nbsp第二天一早,回音板旁边多了一块磨砂玻璃板。表面光滑,隐约能看见背面刻了字,却看不清是谁。底下贴着一行小字:“他们没说名字,但说了真话。”

    nbsp午休时,阿珍路过,脚步慢了半拍。她认出其中一条刻的是“三分钟流程优化”,那是她讲的。可名字没写,代号是“质检台左三”。

    nbsp她皱眉,心里嘀咕:这算表扬还是避嫌?

    nbsp刘好仃正巧走来,手里拎着三个小信封。“你不愿上榜,我就不放名字。”他说,“但事儿得认,人得认。”

    nbsp他打开一个信封,取出一块定制工牌。底色是深蓝,边角磨圆,上面刻着一行小字:“三分钟革新者”。背面还有一行更小的字:“改一点,顺一路。”

    nbsp“不是功劳,是标记。”他说,“就像机器修好了要贴个标签,人也一样。”

    nbsp阿珍接过工牌,手指蹭了蹭刻痕。有点凉,但压着手心。

    nbsp下午,老周被叫到食堂窗口。窗口阿姨笑眯眯递出一张券:“免单三次,红烧肉管够。”

    nbsp“我就是抱怨了一句……”老周愣住。

    nbsp“你不是抱怨。”刘好仃站在后面,“你是让排班和开饭对上了点儿。”

    nbsp人群围过来几个,有人问:“那我也天天讲,能不能也来一张?”

    nbsp刘好仃没答,只把另一块工牌递给小林:“记录引路人。”

    nbsp小林低头看,脸有点热。他原以为这事儿就是走个过场,记完就完。没想到,连他这个“旁观的”也被算进去了。

    nbsp“发言的算一份力,记录的也算。”刘好仃说,“话要有人说,也得有人听。”

    nbsp第三天,轮值记录本被翻到最新一页。刘好仃用红笔圈出七天内的发言数据:总共二十三人,四十一场讲述,十二条建议进入“有进展”状态。

    nbsp“有人问,为啥只奖三个?”他在晨会上说,“因为‘微光不是按数量发糖,是看谁走得远。”

    nbsp他打开广播,播放了一段录音。是那位老焊工的声音:“我说防护罩松了,第二天就换了新的。”停顿一下,他又说:“原来,我说的话,真能动机器。”

    nbsp播放完,刘好仃说:“每条建议都有回音,但‘微光只给那些——说了还不走的人。”

    nbsp话音刚落,质检台那边有人举手:“那下次,能不能奖第一个敢说新问题的?”

    nbsp“能。”刘好仃点头,“下个月,重点就是‘首次发言和‘跨岗建议。”

    nbsp

第1140集:激励机制逐步完善[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