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89集:新挑战:企业风险管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手机刚从耳边移开,刘好仃的耳朵似乎还残留着电话那头隐隐传来的嘈杂声响。他并没有急着迈开脚步离开车间门口,反而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在门口多停了几秒。他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探照灯,稳稳地落在小陈身上。小陈此刻正蹲在打磨机旁,整个人仿佛与那台机器融为一体,那模样专注得如同一位雕琢珍宝的工匠,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

    nbsp小陈手里的小本子已经翻到了崭新的一页,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参数和记录。那些数字和文字如同跳跃的音符,在小陈的笔下汇聚成一首独特的设备运行之歌。有些数字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记,红的醒目、蓝的沉稳、绿的活泼,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设备的各种状态。红的或许代表着需要紧急关注的异常数据,蓝的可能暗示着稳定的运行参数,绿的则可能是对设备未来运行状况的一种乐观预期。

    nbsp这时,老李那略带沙哑却又不失洪亮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从旁边飘过来:“……斜着看,反光才不会骗你。”刘好仃微微侧过头,顺着声音的方向望过去,只见老李正站在另一台设备前,那设备在昏暗的车间灯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老李的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此刻正对着一个年轻工人耐心地讲解着什么。他的手势丰富而生动,时而用手指比划着设备的某个部位,时而用双手模拟着设备的运行轨迹。年轻工人时而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李的尊重;时而皱眉思索,那紧皱的眉头仿佛藏着无数关于设备的疑问。

    nbsp刘好仃站在原地,脑海中思绪如同翻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最近这段时间,车间的设备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频繁地出问题,尤其是B线冷却系统,简直就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的麻烦。它时不时地罢工,就像一个任性的孩子突然哭闹起来,让整个车间的生产节奏瞬间被打乱。

    nbsp他转过身,缓缓往回走,脚步不重,可每一步都仿佛带着某种使命感。走廊里的灯光有些昏黄,把他的影子拉得更加修长,那影子如同他心中那无尽的责任在地面蔓延。走廊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警示标语,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模糊,却依然散发着一种威严的气息。

    nbsp办公室门没锁,轻轻一推便开了。一股熟悉而又略带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纸张、墨水和设备机油混合的味道。刘好仃迈步进去,顺手把维修日志抽了出来。这本日志是车间设备维修的“病历本”,每一页都记录着每一次设备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nbsp他打开日志,最近三个月的记录一页页翻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是一个个沉默的见证者,诉说着这段时间车间设备的不稳定。B线冷却系统报障七次,每一次报障都像是在刘好仃的心头敲响了一记警钟。两次导致全线停机,那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停机的时候,整个车间瞬间安静了下来,只剩下机器停止运转后的嗡嗡余音,仿佛是设备在无奈地叹息。最长一次停了四十三分钟,四十三分钟啊,在这快节奏的生产线上,每一秒都代表着产能的损失。订单在焦急地等待着产品,客户在不断地催促,而车间却只能无奈地停在那里,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nbsp他拿红笔认真地在报障日期上圈了圈,那鲜艳的红色仿佛是他心中燃烧的怒火和对问题的强烈关注。又用修长的手指捏着笔,在旁边写了一行小字:“人能顶岗,机器不等人。”写完,他轻轻合上本子,眼神中透着一丝凝重,那眼神仿佛能看穿设备故障背后的深层原因。

    nbsp合上本子时,他想起早上小林在测试里的那一下迟疑。小林平时是个手脚麻利、技术过硬的工人,车间里的人都对她赞不绝口。可今天早上,她在操作设备时,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停顿了那么一瞬间。那一瞬间,时间仿佛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刘好仃清楚地记得,那一下迟疑,不是技术不过关,而是太累了。连日的加班和高强度的工作,让她的反应都变得有些迟钝。她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眼神中透露出疲惫和无奈。

    nbsp可要是机器也“累”了呢?机器可不会像人一样,累了还能咬牙坚持,没人能替它撑住,一旦出问题,那就是停摆的大麻烦。机器一旦故障,整个生产线就像一条被斩断的链条,瞬间失去了动力。原料堆积如山,成品无法产出,订单交付日期一天天逼近,而车间却只能干着急。

    nbsp第二天晨会,会议室里气氛有些压抑。投影屏亮起,画面是B线昨天下午的实录。画面中,小林站在故障设备前,她的身影显得有些单薄,却又无比坚定。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滑动,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一种急切和紧张。额头上沁出一层细汗,在明亮的灯光下闪烁着,仿佛是她内心焦虑的外在表现。她的眼神紧紧盯着屏幕,神情紧张而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她和那台故障的设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整条线静止,传送带空转了几圈后自动停机,那“嗡嗡”的机器声戛然而止,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小林急促的呼吸声和偶尔传来的设备轻微的异常声响。时间显示,从报警到重启成功,耗时二十七分钟。这二十七分钟,对于小林来说,或许是她职业生涯中最漫长的一段时光。她的心里充满了自责和焦虑,担心因为自己的处理不够及时而给车间带来更大的损失。而对于车间来说,却意味着产能的再次损失。每一分钟的停机,都像是无数把小刀在割着车间的利润。

    nbsp没人说话,会议室里静得只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呼吸声。大家都陷入了沉思,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和无奈。小林低着头,双手不停地绞着衣角,她觉得自己让车间失望了。

    nbsp“她处理得很快。”刘好仃打破了沉默,他站起身,脚步沉稳地走到投影仪前,手指着屏幕,眼神中充满了对小林工作的认可,但更多的是对设备故障的忧虑,“但如果她那天请假了呢?如果故障发生在夜班,巡检刚好漏了这一段呢?”他的声音不大,但却如同重锤一般,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大家的心中都不禁一紧,仿佛看到了最坏的情况在眼前浮现。

    nbsp老李挠了挠眉毛,脸上的皱纹也跟着动了动,那皱纹就像岁月刻下的沟壑,记录着他在车间工作的点点滴滴:“那不就只能等维修?”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仿佛在诉说着一种现实的无助。

    nbsp“等得起吗?”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纸,那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数据和分析。他走到会议桌前,把纸摊开,纸张在桌面上发出轻微的摩擦声。他的眼神扫视着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希望大家能真正理解问题的严重性,“上个月产能缺口3.7%,就因为B线多停了两次,每次不到半小时。加起来,四十八分钟,少了两百片标准板。”

    nbsp小王低头算了算,他的手指在会议桌上轻轻地敲打着,抬起头来说:“一片赚不到三毛,可废品率往上跳了零点五,质检返工的人力也搭进去了。这么算下来,损失可不少。”他的眉头紧锁,仿佛看到了那些损失的数字像一座大山压在车间头上。

    nbsp“还不止。”刘好仃把纸翻过来,拿起笔在上面画了个三角,那三角仿佛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人能补位,订单不能等;机器一歇,材料还照烧;维修一忙,预防性保养就往后拖——一个点出事,全是连环账。”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要在这复杂的局面中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

    nbsp会议室安静了几秒,质检组长抬头,眼神中带着一丝不确定:“你是说……咱们得防着点?”他的声音有些犹豫,似乎在试探着大家的想法。

    nbsp“不是防,是得知道哪根弦绷得最紧。”刘好仃掏出白板笔,走到白板前,他的身影在白板的灯光下显得格外高大。在板上写下五个字:人、机、料、法、环。他的字写得苍劲有力,每一个笔画都仿佛蕴含着他对车间管理的深刻理解。那五个字就像五把钥匙,似乎能打开解决车间问题的宝库。

    nbsp“咱们刚把‘人这条链接上,可其他四条,还在裸奔。”他放下笔,转身看着大家,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期待着大家能和他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nbsp老李咧嘴一笑:“你这词儿新鲜,‘裸奔?”他的笑声打破了会议室里紧张的气氛,让大家稍微放松了一些。

    nbsp“光着身子跑,摔了没人知道。”刘好仃点了点“机”字,“B线主轴机组,说明书写的寿命五年,咱们用了五年零八个月,维修频次翻倍。上回换轴承,师傅说里面铜屑多得像炒糊的芝麻。这说明什么?说明机器已经超负荷运转了,就像一个劳累过度的工人,迟早会出问题。”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仿佛已经看到了机器故障后的混乱场景。

    nbsp小王接话:“磨料那边也悬。老供应商上个月涨了两次价,还卡着货,说环保检查停产三天。咱们库存只够撑四天。一旦磨料供应不上,咱们的车间就得陷入瘫痪。”他的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情,仿佛磨料供应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nbsp“而且就一家。”质检组长补充,“没备选,连样品都没试过别的。这就好比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篮子翻了,就全完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忧虑,仿佛看到了车间因为磨料供应问题而停摆的惨状。

    nbsp刘好仃点头,又在“环”字下面画线:“夜班巡检表,前天抽查,三个点漏签。不是人偷懒,是路线太绕,两头跑不过来。可万一真出事,责任算谁的?是巡检人员的,还是管理人员的?”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仿佛在审视着车间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nbsp空气沉了半拍,大家的表情都变得凝重起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其实就像隐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一场大灾难。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老李搓了搓手:“听你这么一说,哪哪都有窟窿。”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似乎对车间的现状感到有些失望。

    nbsp“不是窟窿,是还没补的洞。”刘好仃把笔帽咔哒一声按上,“咱们能把手感变成三页纸,能把徒弟从不会教到敢开口,就没道理把风险当看不见的墙。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仿佛在向大家宣告,他一定会带领大家走出困境。

    nbsp小王笑了:“那你意思是,也整本《风险三页卡》?”

    nbsp“先不急着出手册。”刘好仃翻开笔记本,撕下一张纸,折成三格。他拿着那张纸,仿佛拿着一把打开解决问题之门的钥匙,“第一格,咱们现在最怕什么?第二格,它要是真来了,最先倒的是哪一环?第三格,眼下能做点啥,哪怕只是多看一眼。”

    nbsp他把纸推到桌中央,目光扫视着每一个人:“今天不交报告,不立制度,就聊三件事——咱们怕什么,怕成什么样,以及,能不能先喘口气。咱们要把问题摆在桌面上,一起想办法解决。”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nbsp老李第一个动笔,他一边写一边嘟囔着:“我写设备。B线要是大修,至少停三天,订单肯定交不出。到时候客户催货,咱们可怎么办?”他的眉头紧锁,手中的笔在纸上不停地写着,仿佛要把心中的担忧都写出来。

    nbsp小王写:“供应链。磨料断了,全厂打磨区得歇菜,连带着质检和包装都白搭。这损失可就大了去了。”他的手指在纸上用力地按着,似乎在强调供应链问题的重要性。

    nbsp质检组长想了想:“安全。夜班出事,白天补救都来不及,舆论压力比损失还大。一旦出了安全事故,咱们车间的声誉可就毁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仿佛已经看到了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惨状。

    nbsp刘好仃没写,而是把三张纸收起来,贴在白板上,用红笔圈住:“这三样,不是‘万一,是‘早晚。区别只在,我们是等它砸下来,还是提前搬个凳子接住。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激励着每一个人。

    nbsp小王抬头:“可咱们刚搞完梯队,人力都紧巴巴的,再加新活儿,兄弟们怕是要骂街。大家这段时间已经很辛苦了,要是再增加负担,肯定会有人有意见。”他的脸上露出担忧的神情,担心新任务的增加会引起员工的不满。

    nbsp“不是加活儿,是换个活法。”刘好仃指了指墙上的进度看板,“以前咱们盯着人有没有顶上,现在也得看看,顶上的时候,有没有后路。我们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车间未来更加美好的景象。

    nbsp老李哼了一声:“你这叫越管越宽。”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调侃,但也透露出对刘好仃想法的一种认可。

    nbsp“宽点好。”刘好仃笑了,“窄路走久了,容易撞墙。我们要拓宽思路,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他的笑容中充满了自信,仿佛在告诉大家,他有信心带领大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nbsp散会前,他把白板拍了照,发进骨干群,配文只有一句:“今晚谁值班,顺手记一下B线冷却水温,比平常高不高?”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都能更加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每一个小小的关注,都可能避免一场大的灾难。

    nbsp然后收起本子,走出会议室。走廊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机油味,那是车间独有的味道,熟悉而又亲切。走廊尽头,小陈抱着文件夹迎面走来,看见他,脚步顿了一下,脸上带着一丝紧张:“刘师傅,我刚从B线下来,水温表好像偏高,我拍了照,您要看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急切,希望自己的发现能得到重视。

    nbsp刘好仃停下脚步,接过手机,照片里,指针卡在红色区域边缘,就像一个即将爆发的火山。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安:“你什么时候开始盯这个的?”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仿佛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nbsp“就……昨天您说‘人能补位,机难换,我回来查了操作手册,发现冷却异常是前兆。我怕咱们的车间再出问题,所以就一直留意着。”小陈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还问了维修班老周,他说最近滤网清理频率得加一次。我觉得这事儿挺重要的,就想着跟您说说。”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羞涩,仿佛为自己能发现问题而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nbsp刘好仃把手机还回去,没说话,转身往B线走。他的步伐有些急促,心中涌起一股不安。他知道,水温偏高可能意味着设备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必须尽快处理。小陈跟上来:“要不我跟您一块去看看?滤网位置我熟,上次换的时候我在旁边学了。说不定我能帮上忙。”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想要为解决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走到设备前,刘好仃没急着开盖,而是先摸了摸外壳。手刚贴上去,就缩了一下,那温度高得吓人,仿佛能把人的手烫伤。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在给自己鼓劲,然后拉开侧板,一股热风扑出来,带着一股刺鼻的气味。滤网上糊着一层灰褐色泥状物,看起来十分恶心,就像一团粘稠的脏东西。

    nbsp“不是积灰。”小陈蹲下,仔细观察着,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像油泥混合物,可能是冷却液变质了。这种情况我以前听说过,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很麻烦。”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仿佛已经看到了不及时处理的后果。

    nbsp刘好仃掏出手机,打开录音:“你现在说的,算不算‘风险第一报?”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鼓励,鼓励小陈继续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nbsp“啊?”小陈愣住,他没想到刘好仃会这么说,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nbsp“咱们刚说要有人看见问题。”刘好仃点了开始键,“现在,你看见了。说说,你觉得这玩意儿,能撑几天?”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紧迫感,想要从小陈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

    nbsp小陈咽了下口水,指着滤网褶皱深处:“这里已经堵了六成,再这么跑下去,最多三天,散热跟不上,主轴就得降频。要是一直没人发现……”他顿了顿,眼神中露出一丝担忧,“机器就真得睡个长觉了。到时候维修起来可就麻烦了,说不定还会影响整个车间的生产进度。”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仿佛已经看到了机器故障后的混乱场景。

    nbsp刘好仃把手机收起来,看着眼前的设备,心中暗暗决定,一定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他站起身,对小陈说:“走,咱们去维修班,找老周他们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处理。”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向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迈进。

    nbsp两人匆匆赶到维修班,老周他们正在修理另一台设备。看到刘好仃和小陈,老周放下手中的工具,问道:“刘师傅,啥事儿啊?”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疑惑,不知道这么着急地赶来是为了什么事。

    nbsp刘好仃把情况跟老周说了一遍,老周皱了皱眉头,那皱纹更深了:“这滤网的情况确实挺严重的,看来得马上清理。而且冷却液也得换,不然还会出问题。”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专业和严谨,仿佛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nbsp“那现在就开始吧。”刘好仃果断地说,“越快越好,不能让这台设备再出问题。”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不容置疑。

    nbsp老周点点头,招呼其他维修人员一起动手。他们熟练地打开设备,将滤网拆下来,开始清理。那灰褐色的泥状物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但他们没有丝毫嫌弃,认真地清理着每一个角落。他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却顾不上擦,一心只想尽快把滤网清理干净。

    nbsp在清理的过程中,刘好仃一直在旁边看着,他一边看一边思考着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他想到了加强设备的日常巡检,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及建立更加完善的设备维护计划。每一个想法都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他觉得有必要制定一套详细、可行的制度来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nbsp“刘师傅,这滤网清理干净了,不过冷却液还得等一会儿才能换。”老周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但依然充满了干劲。

    nbsp“行,先这样。等冷却液到了,马上换。”刘好仃说,“另外,我觉得咱们得制定一个定期检查滤网和冷却液的制度,

第1089集:新挑战:企业风险管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