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集:宣传活动开展推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缓缓抬起手,搭在那扇沉重且有些生锈的厂门上。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传来,这扇门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了工厂的兴衰荣辱。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用力,随着“吱呀吱呀”的声响,厂门被一点点推开。这声音,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刺耳,仿佛是工厂在岁月的长河中发出的沉重叹息,又像是在诉说着它往昔的辉煌与如今的沧桑。
nbsp天际才刚刚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四周的一切都沉浸在蒙蒙的晨光之中。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树木,都被一层轻纱般的薄雾所笼罩,又像是一幅尚未完全晕染开的水墨画,宁静而悠远。微风轻轻拂过,带着丝丝凉意,像是母亲轻柔的手,抚摸着这片沉睡的土地。
nbsp挂在门上那片被雨水淋过又晒干、布满褶皱的塑料袋,在这晨风的吹拂下,哗啦作响。那声音,在这寂静的清晨里显得格外刺耳,仿佛是岁月在耳边敲响的警钟,时刻提醒着人们时光的无情流逝。刘好仃下意识地伸手扯了两下那塑料袋,指尖触碰到那粗糙的塑料表面,带起一阵轻微的“沙沙”声。他想把它扯掉,可那塑料袋却像是个倔强的孩子,顽固地挂在那里,怎么也不肯下来。任他怎么用力,塑料袋只是晃动几下,发出更大的声响,仿佛在嘲笑他的徒劳无功。
nbsp他皱了皱眉头,眉头间刻下了深深的皱纹,那是岁月和生活的刻痕。这皱纹里,藏着他在工厂里度过的无数个日日夜夜,藏着他对工厂的担忧与期望。他没有再继续用力,心想:罢了,就让它在那儿挂着吧,说不定一会儿自己就掉了。反正这厂里的事情多了去了,一件一件来,着急也没用。
nbsp昨晚睡前,刘好仃像往常一样,独自坐在昏暗的灯光下。灯光摇曳不定,映照在他略显沧桑的脸上。他翻出了手机里那张珍藏多年的老照片,照片里,是他和几个老工友站在厂门口,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涩而又充满希望的笑容。背后是刚刚建成不久、崭新得发亮的厂房,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那时的他们,怀揣着梦想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走进了这座工厂,开启了他们的职业生涯。
nbsp他轻轻用指尖摩挲着照片,眼神中满是怀念与感慨。照片里的每一个人,都曾经和他一起并肩作战,一起为了工厂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可如今,有的已经退休,过上了悠闲的晚年生活;有的已经离开了这座城市,去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只有他还在这里坚守着,守护着这份曾经共同的梦想。不知道看了多久,他才缓缓放下手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过去在工厂里的点点滴滴。那轰鸣的机器声、工友们的欢声笑语、加班时的疲惫与坚持,都像电影一样在他脑海中不断回放。怎么也睡不着,早上五点,他就迷迷糊糊地醒了过来。在床上翻来覆去了一会儿,索性不睡了,穿上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工装,骑上那辆陪伴了他多年的自行车,悠悠地朝着厂里驶去。
nbsp一路上,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偶尔能听到几声鸟儿的啼鸣,清脆悦耳。自行车在略显崎岖的道路上行驶着,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仿佛是岁月的回响。刘好仃看着熟悉的街道和路边的树木,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座工厂就像他的第二个家,虽然现在面临着诸多困难,如订单减少、资金紧张、市场竞争激烈等,但他依然无法割舍。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nbsp终于到了工厂,厂里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打破这份宁静。那虫鸣声在空旷的厂区里回荡,显得格外清晰。刘好仃走进车间,车间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机油味,那是他熟悉的味道,也是他多年来的生活印记。这味道,让他感到无比亲切,仿佛又回到了曾经忙碌而又充实的日子里。他径直来到了质检台前,质检台有些陈旧,桌面上的划痕记录着岁月的痕迹。那些划痕,有的是不小心被工具划伤的,有的是工友们在上面写写画画留下的。每一道划痕,都承载着一段回忆。
nbsp此时,质检台前空无一人,只有几份未拆的发货单静静地压在保温杯底下,像是被遗忘的时光。那保温杯还是他妻子给他买的,用了好多年,外面已经有了不少磕碰的痕迹,但刘好仃一直舍不得换。每次看到这个保温杯,他就会想起妻子对他的关心和照顾。他将保温杯拿开,动作小心翼翼,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物。他小心翼翼地将单子一张一张地拿起来,整整齐齐地码成一摞,码的时候动作很轻,仿佛这些单子是什么珍贵的宝贝,承载着工厂的希望和未来。
nbsp码好后,他掏出手机,给老周发了条消息:“你说要剪‘十二时辰,今天六点半,晨会开始拍。”发完消息,他便靠在质检台上,静静地等待着。他的眼神有些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他知道,这次拍摄“明玻十二时辰”是他们的一次尝试,也是向外界展示工厂真实面貌的机会。通过这个系列视频,他们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工厂里工人们的真实生活,了解工厂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不到十分钟,侧门“吱呀”一声开了,老周拎着个旧三脚架从侧门晃晃悠悠地走了进来,肩上还挂着那个已经有些褪色的相机包。老周是厂里的老员工,和刘好仃一起在工厂里工作了多年。他对拍摄有着浓厚的兴趣,平时就喜欢用相机记录工厂里的点点滴滴。这次“明玻十二时辰”的拍摄计划就是他提出来的,他希望通过这个计划,让工厂的文化和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传播。
nbsp老周一进来,就皱着眉头,额头上满是汗水,不停地摆弄着相机和存储卡,嘴里嘟囔着:“这卡昨天还好好的,今早一插,就说格式不支持,真是见鬼了。”他一边说着,一边皱着眉头,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几分。他不停地尝试着各种方法,试图找出问题所在。刘好仃听到声音,凑过去看,屏幕上果然跳出一行提示:“格式不支持”。老周看着这行提示,心里又急又气,嘴里还在不停地抱怨:“这可咋整,得重导,之前拍的几段可能都丢了。我拍了好多工人们日常工作的片段,准备用在这个系列视频里呢,这下全完了。”
nbsp刘好仃看着老周着急的样子,拍了拍他的肩膀,平静地说:“丢就丢了,反正我们拍的是现在,不是昨天。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我们要用镜头记录下工厂里每一个真实的瞬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老周看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说的倒是轻巧,那些片段说不定有用呢。那些画面可是很能体现咱们工厂的特色和工人们的精神风貌的,花了我不少心思才拍出来的。”刘好仃笑了笑,没有说话,他知道老周对这个拍摄计划很上心,也知道他担心之前的努力白费。其实他心里又何尝不心疼那些丢失的片段呢,但他知道,抱怨和后悔都没有用,只有向前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nbsp就在这时,小吴也来了。小吴是厂里新来的年轻人,他毕业于一所艺术院校,对视频剪辑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创意。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个U盘,里面是他剪辑好的视频文件。他看起来有点紧张,额头上还冒出了细密的汗珠,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和不安。他走到刘好仃面前,声音有些颤抖地说:“刘哥,我加了点音乐,还做了动态字幕,您看看效果?”说着,他点开手机,视频开始播放。
nbsp画面是黑底白字,客户的语录一条条滚过:“货到了,人没动静”“合作十年,没见过厂长”“稳定,但像空气”。背景音乐缓缓响起,是那种带鼓点的励志曲风,节奏感很强。然而,刘好仃只看了三秒,便抬手,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说:“停。”小吴愣住了,一脸茫然地看着他,小心翼翼地问:“那……不加音乐?”刘好仃指了指远处的传送带,说:“加车间的声音,‘叮那一声,还有机器转的声音,就这些。我们不是拍广告,是放话,要的是真实。客户关心的是我们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不是这些花里胡哨的音乐和特效。我们的产品是在车间里生产出来的,每一块玻璃都凝聚着工人们的心血和汗水,我们要让客户看到最真实的一面。”
nbsp小吴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赶紧按照刘好仃的要求,删掉音乐,重新导出视频。他坐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手机屏幕,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操作着,额头上又冒出了新的汗珠。他心里有些紧张,不知道自己重新剪辑的视频能不能符合刘好仃的要求。这次,视频里只有字幕和车间传来的背景音,简单而又纯粹。片尾打出一行字:“你说的,我们听见了。明玻。”标题定为《没有画面的声音》。
nbsp六点半,晨会准时开始。老周架好手机,镜头对准了点名台。现场没有专门的补光设备,昏暗的车间里只有几盏微弱的灯光。灯光摇曳不定,映照在工人们疲惫而又充满期待的脸上。也没人喊“开始”,一切都在一种自然而又真实的氛围中进行着。第一个报到的是老张,他声音沙哑,像是被砂纸打磨过一般,一边报到一边打了个哈欠,仿佛还没从睡梦中完全清醒过来,眼角还挂着残留的睡意。他的头发有些凌乱,衣服上还沾着一些灰尘,一看就是刚从家里匆匆赶来。第二个是小陈,他一边签字一边挠头,动作十分随意,一不小心,墨水蹭到了手背上,还浑然不觉,继续专注地在签到表上写着自己的名字。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羞涩的笑容,像是一个犯了错的孩子。
nbsp镜头就这么静静地拍着,拍工人们咳嗽的声音,那声音在安静的车间里显得格外清晰;拍他们搓手的动作,那是清晨的寒意让他们不自觉做出的反应;拍领工具时铁皮柜门吱呀作响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是岁月的叹息。每一个细节都被真实地记录下来,没有丝毫的刻意和修饰。工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
nbsp拍完后,老周看着手机里的画面,有些不满意地说:“要不要重来一遍?刚才我手抖了,画面有点晃。”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担心这次的拍摄效果不好会影响整个系列视频的质量。刘好仃却满不在乎地说:“抖了也留着,人活着,哪有不抖的时候,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我们不是在拍电影,不需要那么完美,真实才是最打动人的。抖动的画面反而更能体现出我们工人的质朴和真实,让观众更有代入感。”老周听了,耸了耸肩,没再说什么,但他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心,他觉得自己本可以拍得更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中午,刘好仃去食堂吃饭。路过东墙边时,他发现那里多了块木板,上面钉着几张便签纸。他好奇地走过去,脚步不由自主地放慢,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在最角落那张字迹工整的便签纸前停了下来,上面写着:“刘好仃,57岁,质检岗。我在这,因为我儿子说,爸你厂里玻璃比我家窗子亮。”下面没有落款日期,只画了个小小的太阳,那太阳的线条歪歪扭扭的,像是出自一个孩子之手,却充满了温暖的感觉。
nbsp刘好仃看着这张便签纸,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总是以他为骄傲,每次和他聊天时,都会提到他在工厂里工作的事情。而他也在努力守护着这份骄傲,为了让儿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让工厂能够发展得更好。老李路过时,也站了几秒,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像是想起了什么往事,但没有说话,便默默地走开了。刘好仃看着老李离去的背影,心里明白,这张便签纸不仅代表了自己对儿子的责任,也代表着每一个工人对家庭的担当。
nbsp下午,刘好仃回到车间,在自己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烟盒纸,上面写着:“我不想躲了,我在这修了二十年炉。”字体虽然潦草,但却充满了力量,仿佛是作者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和坚守。他没问是谁写的,直接拿胶带贴到了墙上,就像守护着一份珍贵的秘密。他知道,这张纸条代表了工人们对工厂的一份感情,也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在这工厂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坚持的理由。他们在这里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工厂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nbsp第二天,墙上的纸条明显多了起来,足足有六张。有一张写着:“我媳妇说,这厂名字吉利,明明白白”,简单的话语里透露出对工厂的认可,也透露出她对丈夫工作的支持。从这张纸条里,刘好仃能感受到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也能看到妻子对丈夫工作环境的期望。还有一张写着:“我孙子问我,爷爷你上班的地方有花吗?我说有,车间门口那盆绿萝就是”,充满着生活的烟火气,让人感受到工人们在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那盆绿萝,或许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但在工人们的心里,却是一种生活的点缀,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更有一张是小孩涂的画,歪歪扭扭地画着一座房子,屋顶冒着烟,下面一行拼音:“wǒnbspdenbspyénbspyenbspzàinbspmíngnbspbō”,天真无邪的笔触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仿佛看到了那个小孩纯真的笑脸。这简单的画作,承载着孩子对爷爷的爱和对工厂的好奇。
nbsp食堂管理员老陈起初对这些纸条冷眼瞧着,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一些工人们的胡乱涂鸦。他每天在食堂里忙忙碌碌,关注更多的是饭菜的质量和卫生,对这些纸条并没有太在意。然而到了第三天,他却主动搬来两张长条桌,摆在墙边,对大家说:“坐这儿写,别蹲地上。”工人们都有些惊讶地看着他,没想到这个平时严肃、不苟言笑的老陈竟然也有如此贴心的一面。老陈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看着你们写的这些东西,感觉挺有意思的,我也想让咱们厂里多点这样的温暖。咱们在工厂里工作,就像一家人一样,应该互相理解和支持。”
nbsp“客户原话实录”视频在官微发出后,头一天的数据并不理想,播放量只有八十七次。小吴盯着数据看了半天,眼睛都快瞪出来了,嘴里不停地嘀咕:“我们这么认真做,人家当透明,这可怎么办啊。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剪辑、拍摄,结果却没人看,这多打击人啊。”他的脸上写满了失落和沮丧,开始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值得。刘好仃却没说话,他把视频转发到内部群,附了一句:“放着,每天一更。”他的眼神坚定而又执着,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人看到他们的努力。他深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让一个视频得到广泛的关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他们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收获。
nbsp第四天清晨,“明玻十二时辰”第一集《晨光·点名》正式上线。这个视频全程无解说,无剪辑特效,就是从六点二十八分拍到六点五十分,原汁原味地记录了工人们一个个报到、签字、领工具、走向岗位的过程。片尾定格在老张走进车间的背影,工装后背有点破,补丁缝得歪歪扭扭,那一瞬间,时间仿佛静止了,所有的真实都浓缩在了这个画面里。那补丁像是岁月留下的勋章,见证着工人们的辛勤付出。每一针每一线,都缝进了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nbsp刘好仃在晨会上放完视频,看着周围的工友们,轻声问道:“像不像演的?”工友们都没说话,有人低头喝粥,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碗粥的热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模糊了他们的脸庞。也许他们心里也在回味着视频里的画面,想起自己每天重复的工作,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瞬间。有人盯着画面发愣,眼神中似乎闪烁着什么,也许是对过去的回忆,也许是对未来的思考。刘好仃看着大家的反应,自问自答道:“不像,因为我们天天这么过,反倒忘了有人会看。”工友们依旧沉默着,但气氛却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大家心中涌动。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通过这个视频,他们看到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当天中午,第二集《午休·饭盒》也剪辑完成了。镜头里,七八个工人蹲在车间外的遮阳棚下,每个人手里都端着一个不锈钢饭盒,吃得津津有味。阳光透过遮阳棚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形成一片片光斑。有人聊着孩子中考的事情,脸上满是担忧,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仿佛在为孩子的未来而焦虑。他不停地叹气,仿佛心中的压力无法释放。有人抱怨老家修路堵车,耽误了不少时间,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摇头,满脸的无奈。老李夹起一块土豆,皱着眉头说:“这菜咸了。”旁边的人听了,笑着打趣道:“你舌头是不是锈了?”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那是属于工人们的真实生活。他们的笑声、抱怨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nbsp老周本来看着这段,觉得有些杂乱,想剪掉,他觉得这样的画面不够精致,可能会影响视频的整体效果。他皱着眉头,拿着遥控器,不停地快进、后退,试图找到更好的剪辑点。刘好仃却按住他的手,说:“留着。他们不说‘品牌,但他们,就是品牌。这些平凡的生活片段,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客户看的不只是我们的产品,更是我们工人的精神风貌和工厂的文化底蕴。”老周听了,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他虽然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但也觉得刘好仃说得有道理。
nbsp视频导出前,小吴犹豫了一下,问道:“标题写啥?”刘好仃看着屏幕,毫不犹豫地说:“就写:《午休·饭盒》。再加一行小字——今天,他们吃了土豆、青菜和一点咸了的肉。”小吴点了点头,但还是有些不确定地问:“真不改了?”刘好仃坚定地点头:“改了就不真了。”说完,他便让小吴点击了发布按钮。他相信,真实的才是最有力量的,那些刻意包装和修饰的东西,往往会失去原本的味道。就像这顿简单的午饭,虽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最能体现工人们的真实生活。
nbsp傍晚,刘好仃路过食堂,又下意识地看向那面墙。只见墙上的纸条又多了几张,其中有一张用红笔醒目地写着:“我女儿今天问我,爸爸你厂里是不是很黑?我说不是,我们厂叫‘明玻,是透明的。”下面还画了块玻璃
第1080集:宣传活动开展推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