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5集:文化方案精心策划[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知道,一个好的名字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这也是他为这个改变做出的一份贡献。

    nbsp“什么名字?”刘好仃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他希望老李能够为这个计划带来一些新的想法和动力。

    nbsp小陈愣住,他没想到老李会为这个计划出谋划策:“我?”他的脸一下子红了,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新人,没有资格发表意见。

    nbsp“你是新人里第一个敢把儿子画的画投进箱的。”刘好仃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鼓励。他知道,小陈是一个有想法、有勇气的年轻人,他的意见可能会给这个计划带来新的活力。他想要让小陈感受到自己的价值,鼓励他积极参与到这个改变中来。

    nbsp小陈脸更红了,他低下头,思考了片刻,然后抬起头说:“要不……叫‘亮班?玻璃要透光,人也该亮堂。”他的声音不大,但却充满了勇气。他希望这个名字能够代表工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车间充满光明和希望。

    nbsp有人笑:“这名儿太直。”那笑声中带着一丝调侃,但并没有恶意。他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简单直接,缺乏一些文化内涵。

    nbsp又有人说:“亮班也好,总比‘白班听着像上坟强。”这话说得有些粗俗,但却引发了一阵哄笑。大家都觉得“白班”这个名字确实有些不吉利,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nbsp笑声中,刘好仃把“亮班”两个字写在白板角落。他没擦掉,也没框起来,就那么留着,像留一个开口,等待着更多工人们的心声能够从这里流淌出来。他相信,只要工人们愿意参与进来,这个计划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他也希望这个名字能够成为一个象征,让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充满活力和激情。

    nbsp会议快结束时,小陈忽然举手,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如果……有人说出问题,但上面不想改呢?”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他担心自己的建议会被忽视。他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提出了一个问题,但领导并没有重视,这让他感到很失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屋里一下子静了,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大家都看着刘好仃,等待他的回答。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难题,如果上面不配合,这些改变就很难实现。大家的心中都充满了担忧,不知道老刘会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nbsp刘好仃看着他,没急着答。他走到“回音栏”草图前,拿起红笔,在“暂不采纳”下面写了一行小字:“必须说明原因,接受质询。”他的动作沉稳而有力,仿佛在书写着一种誓言。他知道,要想让工人们的声音得到尊重,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机制来保障。他不会让工人们的努力白费,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们争取权益。

    nbsp“那就让原因晒在太阳底下。”他说,“不怕不改,怕不说真话。”他的声音坚定而洪亮,在会议室里久久回荡。他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让上面的人意识到工人们的问题和诉求,并且能够积极地去解决。他也相信,只要大家都能够坦诚相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nbsp散会后,刘好仃回到质检台,把五袋便签重新封好。他的动作轻柔而仔细,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物。他在“表达”袋背面贴了张空白纸,写下:“谁来记录我们说的话”。字写得比平时慢,一笔一划,像在刻,刻下的不仅是对这个计划的期望,更是对工人们权益的扞卫。他知道,只有让工人们的声音被记录下来,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他想要为工人们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沟通环境,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

    nbsp下午他去了趟仓库,那里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各种工具和材料堆放得杂乱无章。灰尘在光束中飞舞,像是一群迷失方向的小精灵。他仔细地翻找着,眼睛在各种杂物中搜索着。终于,他翻出两块闲置的软木板。木板有些陈旧,边缘还有些磨损,但对他来说,这已经是很好的材料了。他拍了拍木板上的灰尘,心中充满了希望。他想象着这两块木板将会成为工人们表达心声的重要载体,它们将会记录下工人们的喜怒哀乐,见证车间的改变。

    nbsp回来时碰上小吴。

    nbsp“干嘛去?”小吴问道,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他看到刘好仃拿着两块木板,不知道他要做些什么。

    nbsp“做回音栏的底板。”刘好仃说道,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微笑。他觉得,这两块木板将会成为车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将会承载着工人们的希望和梦想。

    nbsp“用新的?”小吴看着他手中的木板,有些疑惑。他觉得,新的木板可能会更加美观和耐用,为什么不选择新的呢?

    nbsp“旧的就行。”刘好仃拍拍木板,灰尘飞扬起来,“边角料拼的,更结实。”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朴实的智慧,他知道有些东西,并不是越新越好,旧的反而更有一种岁月的沉淀和坚韧。他相信,这两块旧木板一定能够承受住工人们的心声,见证车间的成长和变化。

    nbsp他把木板架在公告栏旁边,用记号笔画出分区线。他的动作熟练而认真,每一个线条都画得笔直。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一个专注的剪影。正低头钉第一张“已收到”标签时,手机震了一下。他没看,继续敲钉子。那节奏仿佛是他心中的鼓点,沉稳而有规律。直到三颗钉都入木,才掏出手机。

    nbsp屏保上,那圈戴安全帽的小人还在转。新消息是小陈发的:“刚才老李问我,‘亮班能不能改成‘明班?说‘亮听着像被电着。”刘好仃笑了,回了个字:“行。”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欣慰,他知道工人们已经开始参与到这个计划中来,开始用心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让他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个计划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nbsp他把手机放回兜里,抬头看公告栏。旧的“原声墙”还没拆,新板已立。两块并排,像旧话与新声站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车间里即将到来的变化。他仿佛看到了工人们在这个新的平台上,畅所欲言,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共同为了车间的发展而努力。他期待着车间的未来,那将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地方。

    nbsp他从抽屉里拿出日志本,在最新一页写下:“文化不是建出来的,是活出来的。每一天,都是方案的一部分。”写完,合上本子,用橡皮筋扎好。他的动作轻盈而熟练,仿佛在与过去的自己告别,迎接新的开始。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和工人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景。他想要把车间的改变记录下来,让后人能够看到他们为车间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nbsp小吴路过时看见他坐在质检台边,手里捏着半截铅笔,盯着那五个文件袋。他的眼神专注而深邃,仿佛在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nbsp“想啥呢?”小吴问道。

    nbsp“想明天早会,第一句该说什么。”刘好仃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他知道,明天早会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他要让工人们感受到他的决心和诚意。他想要用实际行动来打动工人们,让他们愿意加入到这个改变中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直接说呗。”小吴觉得这没什么好犹豫的。他觉得事情很简单,直接把想法说出来就好了。

    nbsp“得先听。”刘好仃把铅笔放进笔筒,“明天,让小陈先讲。”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鼓励,他相信小陈能够在这个新的开始中,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他也希望通过小陈的发言,让更多的工人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他想要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氛围,让工人们感受到自己的声音是被尊重的。

    nbsp第二天一早,车间里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工人们早早地来到了车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和兴奋。他们想要看看老刘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也想知道这个“亮班”(或者“明班”)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小陈来交班时,手里攥着一张纸。他的手有些颤抖,那是紧张和激动的表现。他的额头微微冒汗,眼神中充满了忐忑。他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但为了工人们的权益,他还是鼓起了勇气。

    nbsp“我写了点东西。”他的声音有些微弱,但却充满了勇气。他知道,这是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也是一个为工人们发声的机会。他想要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让工人们能够团结起来,共同为了改变车间环境而努力。

    nbsp“念吗?”刘好仃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鼓励。他轻轻地拍了拍小陈的肩膀,给他传递着力量。他想要让小陈感受到自己的支持,让他能够更加自信地站在大家面前。

    nbsp“想试试。”小陈鼓起勇气,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知道,这一步一旦迈出,就没有回头路了,但他愿意为了大家的未来去尝试。

    nbsp刘好仃点点头,指了指休息角的白板。小陈走过去,把纸贴上。那是一段话,写着:“我希望以后,批评之前,能先听一句‘你说说看。”底下没署名,但字迹他认得,那是小陈认真书写的痕迹。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仿佛是他内心深处的呐喊。他想要让大家明白,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

    nbsp刘好仃没说话,从口袋里掏出红笔,在那句话旁边画了个对勾。对勾的尾端微微上扬,像一道刚划开的光,照亮了车间里每一个人的心。工人们看着那个对勾,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看到了这个车间即将发生的变化。他们开始相信,老刘的计划或许真的能够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工作体验。

    nbsp接下来的日子里,车间里开始发生一些细微而又深刻的变化。“炉火日”的那天,休息角里热闹非凡。工人们围坐在一起,讲述着自己在车间里的点点滴滴。有人讲起了自己第一次独立操作机器时的紧张与兴奋,那时的他手忙脚乱,差点出事故,但在老工友的帮助下,终于顺利完成了任务。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挑战和成长的时刻。有人回忆起了老工友在困难时刻对自己的帮助,在寒冷的冬夜,老工友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他,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之情,让大家感受到了工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还有人分享了自己对车间未来发展的期望,希望车间能够引进更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融洽。那一刻,车间不再是冰冷的工作场所,而是一个充满温情和故事的大家庭。

    nbsp班前会的三分钟,也成为了大家畅所欲言的时间。有人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机器故障频繁,影响生产进度;有人分享生活中的趣事,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放松心情;还有人对车间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改进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虽然有时候意见会有分歧,但大家都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三分钟的时间,成为了大家心灵沟通的桥梁。工人们开始更加理解彼此,团队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他们发现,通过交流,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nbsp“回音栏”也开始发挥它的作用。工人们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贴在上面,很快就会看到“已收到”“处理中”的标签。有人反映车间的卫生状况不好,希望增加清洁人员;有人提出车间的伙食需要改善,希望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菜品。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立刻得到解决,但至少大家知道自己的声音被听到了,自己的诉求得到了重视。这让工人们感受到了被尊重的感觉,工作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他们开始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车间的管理中来,为车间的发展出谋划策。

    nbsp然而,改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天,一位新来的领导对“炉火日”和班前会的改变表示了不满。他认为这些活动占用了工作时间,影响了生产效率。刘好仃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有些紧张,但他并没有退缩。他精心准备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列举了这些活动开展以来,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的提升,以及生产效率并没有因此下降的数据。他熬了好几个通宵,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就是为了能够有力地反驳领导的质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他带着报告找到了那位领导,诚恳地说:“领导,我知道您担心生产效率,但这些活动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相反,它让工人们感受到了尊重和关爱,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了。而且,很多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得到了及时的沟通和解决,避免了后期可能出现的更大问题。”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他知道,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让领导改变看法。他相信,只要自己有理有据,领导一定会理解他的做法。

    nbsp领导看着报告,沉默了许久。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最终,他点了点头,说:“好,我了解了。只要不影响生产,你们可以继续开展这些活动。”那一刻,刘好仃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些改变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他也明白,这是他和工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nbsp随着时间的推移,“亮班”(后来改成了“明班”)的名声在车间里越来越响亮。工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沉默寡言,而是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大家齐心协力,为了车间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一次技术革新中,工人们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新的生产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工人们看着自己努力的成果,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更加坚定了为车间发展努力的决心。

    nbsp有一次,车间里接到了一个紧急订单,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是以前,大家可能会感到压力巨大,甚至出现抱怨和消极怠工的情况。但这一次,在刘好仃的带领下,“明班”的工人们迅速行动起来。大家分工合作,互相帮助,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抱怨。老张主动承担了最繁重的工作任务,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干劲十足。他说:“咱们‘明班就得有个‘明班的样子,不能让人小瞧了。”小李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在机器旁忙碌的身影,成为了车间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他们终于按时完成了订单。当客户对产品质量赞不绝口时,工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明班”的实力,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nbsp在庆祝会上,老李端着一杯酒,走到刘好仃面前,诚恳地说:“老刘,以前是我太短视了,没想到这些改变真的能带来这么大的变化。以后,我跟着你好好干。”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他知道,是刘好仃的坚持和努力,让车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以前总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现在才明白,只有大家团结起来,车间才能发展得更好。

    nbsp刘好仃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他的声音充满了力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相信,只要大家继续保持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车间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nbsp小陈也走到刘好仃面前,激动地说:“刘师傅,谢谢你给我机会,让我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他的眼中闪烁着泪花,那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刘好仃的感激。他觉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很多,也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

    nbsp刘好仃看着他,眼中充满了欣慰:“小陈,你做得很好。以后咱们车间还需要更多像你这样有想法、有勇气的年轻人。”他知道,年轻人的加入,将为车间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期待着这些年轻人能够成为车间未来的栋梁,带领车间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nbsp日子一天天过去,车间里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工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工作热情也更加高涨。刘好仃依然每天早早地来到车间,整理文件袋,关注“回音栏”的进展。他像一个守护者,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改变。他看着车间里工人们积极向上的面貌,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车间的改变让工人们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

    nbsp有一天,刘好仃在日志本上写下:“从一张纸条开始,我们走出了第一步。这一步,或许微不足道,但却为车间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光,就一定能照亮前行的道路。”他的字迹刚劲有力,仿佛在书写着车间未来的辉煌。他想象着车间未来的样子,那将会是一个充满创新、充满活力的地方,工人们在这里不仅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还能够享受到工作的乐趣。

    nbsp而车间里,阳光依旧斜切进来,照在质检台边缘那排文件袋上。五个颜色各异的标签纸依然微微翘起,但此刻,它们仿佛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光芒,那是希望的光芒,是改变的光芒,是工人们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光芒。刘好仃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未来的车间,将会更加美好,而他和工人们,也将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他们会继续努力,让这个车间成为一个充满温暖、尊重和公平的地方,让每一个工人在这里都能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他相信,只要大家携手共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喜欢。

第1055集:文化方案精心策划[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