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45集:个性化培训推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题不在机器,”小林说,“在信息断了。”

    nbsp接下来的讨论变了味。有人说起以前因为没沟通,导致整批货返工;有人吐槽报修单填了没人理;还有人承认自己怕担责,干脆先自己修,修不好再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刘好仃坐在后排,没打断。他看见小吴和包装组的小刘对视一眼,低声说了句什么,然后两人掏出手机,当场建了个群,名字叫“别让机器等”。

    nbsp第二天,质检组的培训出现新情况。讲师发现,几位年轻员工理解飞快,二十分钟讲完的内容,他们能举一反三;但两位老员工始终皱眉,笔记记得慢,提问也少。

    nbsp课后,讲师把情况告诉刘好仃。他没急着改方案,而是去翻了那两位老员工的档案,又找他们聊了十分钟。

    nbsp原来一位有夜校学机械制图的经历,另一位曾在外地厂里接触过自动化流水线,只是新系统变化大,一时跟不上。

    nbsp“不是学不会,是缺个引子。”刘好仃说。

    nbsp第三天,培训调整了方式。年轻员工被分成小组,研究更复杂的故障模拟;两位老员工则由技术员一对一辅导,从最熟悉的机械结构讲起,再慢慢接入电子控制系统。

    nbsp辅导到一半,技术员发现,那位学过制图的老员工,居然能徒手画出设备传动结构图,连轴承型号都标得精准。

    nbsp“你这水平,不当讲师都可惜了。”技术员说。

    nbsp老员工挠头:“我就记得这些,新东西还得学。”

    nbsp“那就边学边教。”刘好仃正好路过,“下周五,你来讲一节‘老机械工眼里的新系统,就讲你懂的那些‘老理儿怎么用在新机器上。”

    nbsp老员工愣住,随即笑了:“那我得准备准备,别讲砸了。”

    nbsp培训推进到第五天,新鲜感过去,有人开始打哈欠。午后的课堂上,几位员工低头看手机,有人甚至偷偷补觉。

    nbsp刘好仃察觉到了。他没点名,也没批评,而是让培训团队收集了几天来的反馈,发现不少人觉得“课太密”“形式太死”。

    nbsp第二天,培训加了新环节:小组竞赛。

    nbsp题目是“最快排查故障”。每组发一张故障清单,限时二十分钟,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胜出的组,奖励是“调休半天”。

    nbsp气氛一下子活了。有人抢着发言,有人默默写流程,还有人直接画图辅助解释。维修班和质检组联合组队,居然用十五分钟就定位出一个隐蔽的传感器松动问题。

    nbsp“这效率,放生产线上能省两小时。”小吴说。

    nbsp更意外的是,他们在讨论时发现,维修常等质检报告才动手,而质检又因维修不及时延误检测。于是有人提议:“要不咱们每天早上碰五分钟,通一下当天重点机台?”

    nbsp这建议被记在了“跨部门协作优化”本子上。

    nbsp周五下午,培训室门口贴出了一张新海报,标题是“你的声音,我们的改进”。下面留了空白区域,写着“写下你的建议,或画个你觉得该加的课”。

    nbsp刘好仃路过时,看见小刘正在上面写:“希望有‘跨岗体验日,让我们去别的组干半天。”

    nbsp他没说话,只在旁边加了一句:“下周试运行,自愿报名。”

    nbsp晚上七点,培训室灯还亮着。小陈在剪辑一段新视频,标题是“一分钟搞懂E07”。他对着手机讲完,回放一遍,觉得语速太快,又重录了一次。

    nbsp刘好仃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两盒炒饭。

    nbsp“还没走?”

    nbsp“想赶在周一前把这期做完。”小陈接过炒饭,“明天还有两节微课要拍。”

    nbsp刘好仃坐下,打开饭盒:“累吗?”

    nbsp“累,但有意思。”小陈笑,“以前我觉得自己就是个修机器的,现在发现,讲清楚一件事,比修好一台机器还带劲。”

    nbsp刘好仃点头:“这就是培训的意义。不光是学,是让人发现自己还能教。”

    nbsp他吃完最后一口,站起身,把空饭盒收好。

    nbsp“对了,”他走到门口,又停下,“下周的‘老机械工讲新系统,你来当主持人。”

    nbsp小陈抬头:“我?可我从来没主持过……”

    nbsp刘好仃已经拉开门,走廊的灯光照进来一半。

    喜欢。

第945集:个性化培训推进[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