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90集:故事方案精心策划[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一早,培训室的灯刚亮,小周就看见刘好仃坐在老位置,笔记本摊开,手指在封面上轻轻敲着,像在数节拍。电脑屏幕亮着,文档标题是“品牌故事方案框架(初稿)”,页脚一行小字还没来得及删:所有声音均来自真实交互日志,未经重录或补录。

    nbsp“你昨晚没走?”小周把包放下,顺手开了投影。

    nbsp“走了,又来了。”刘好仃头没抬,“回家睡了四个钟头,梦里全是那句‘你们……还在吗?”

    nbsp小周一愣。他知道是哪一段——那个摔了玻璃、声音发抖的女人,一句话没说完,却让整个筛选会安静了半分钟。

    nbsp“所以?”他问。

    nbsp“所以。”刘好仃合上笔记本,翻开新一页,“故事不从‘早安开始,从‘提问开始。”

    nbsp他点开文档,第一行写着:“叙事动线:提问—倾听—回应”。底下是三列关键词:谁在说话?他在怕什么?我们怎么接住?

    nbsp小王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两杯豆浆,递了一杯给老李。“又开会?昨天不是说好了,原声原样,不加工?”

    nbsp“不是加工。”刘好仃把U盘插进电脑,“是理清楚。声音是种子,得种进土里,不然风一吹就散了。”

    nbsp老李喝了一口豆浆,皱眉:“可这二十七段录音,东一句西一句,怎么种?”

    nbsp“用问题串。”刘好仃调出第一段音频,就是那句“你们……还在吗?”,背景里有婴儿哭、玻璃碎、水滴声。“她怕的不是系统坏,是没人应。我们接住她的,不是功能修复,是‘我们还在这句话。”

    nbsp小王低头翻记录:“可这算开头吗?太沉了,国际团队肯定说‘缺乏积极基调。”

    nbsp“生活本来就不轻。”刘好仃点开第二段,德国老人的“早安”,背景有鸟叫和咖啡杯放下的声音。“他不怕,他信。三年了,年年说,像打招呼。这是信任,不是功能。”

    nbsp他又切到巴西妈妈那句“你们像我邻居老胡”。“她本来要骂,没骂,是因为她觉得我们也在忙。这是体谅。”

    nbsp最后,他停在那段只有机器声的深圳夜班录音,47秒,无语音,只有一次按键音。

    nbsp“这个呢?”小陈进来,看了眼屏幕,“连人都没有。”

    nbsp“人就在。”刘好仃打开排班表和登录日志的对比图,“每周三凌晨三年零八个月,从无留言。但每次系统更新后,他都第一个测试。他是最沉默的质检员。”

    nbsp屋里静了两秒。

    nbsp小周低声说:“所以你是想,用这四个类型,搭出一个全球用户的情感图谱?”

    nbsp“对。”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四格:习惯性信任、克制的体谅、沉默的坚守、未被回应的恐惧。“我们不编人物,我们摆真实。故事不是从我们嘴里说出去的,是从他们心里长出来的。”

    nbsp老李搓了搓脸:“可结构呢?国际传播要主线,要高潮,要记忆点。你这像拼图,缺一块都连不上。”

    nbsp“那就别连。”刘好仃说,“我们不拼完整故事,我们摆出几个角,让人自己走进来。”

    nbsp小王摇头:“太安静了。没口号,没画面,怎么让人记住?”

    nbsp“记住不是靠喊。”刘好仃打开一段录音,是日本主妇凌晨三点查询天气,没说话,只留下登录痕迹。“她三年来了一百八十多回,都在三点。为什么?不知道。但她来了。这就够了。”

    nbsp小陈皱眉:“可这种日常,播出去没人注意。”

    nbsp“注意不到,是因为我们播得不够多。”刘好仃关掉音频,“故事不在高潮里,在重复里。一个人天天说早安,不是因为系统多好,是因为他习惯了有个人回应他。”

    nbsp小周突然说:“那‘未回应的提问放哪儿?”

    nbsp“放第一个。”刘好仃把那段音频拖到文档首页,“所有故事,都从一句‘你们还在吗开始。我们不回避怕,我们接住它。”

    nbsp老李盯着屏幕,半晌开口:“可我们拿用户的叹息当品牌资产,是不是太冒险?”

    nbsp没人说话。

    nbsp刘好仃从工装裤口袋里掏出那张便签,轻轻贴在方案封面上:“让人叹完气还能笑出来的存在。”

    nbsp他抬头:“我们不是卖完美服务,是卖‘我在听。这些声音不是素材,是用户给我们的信任积分。用不用,不是我们决定,是他们决定——就像那个说‘算了的女人,她没骂,是因为她信我们会改。”

    nbsp小周低头看文档,发现页脚那行小字还在。他问:“这句要留?”

    n

第890集:故事方案精心策划[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