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50集:社会招聘实施[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动手、敢试错的人。”

    nbsp他们定下筛选标准:

    nbsp一看经验是否扎实,二看表达是否清晰,三看有没有“多想一步”的习惯。

    nbsp最打动刘好仃的,是一份简历附带的“入职设想”文档。

    nbsp求职者写道:“如果加入贵厂,我建议先从质检数据反推生产波动,再用AI模型做预测性维护。另外,我观察到你们出口巴西的玻璃在运输中偶有微裂,可能是温差应力,我做过类似案例,可以聊聊。”

    nbsp刘好仃把这份简历标成红色,圈了个星。

    nbsp“这种人,不是来求职的,是来合作的。”

    nbsp三天后,初步筛选出二十七份高匹配简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他们没等,立刻开始联系。

    nbsp小陈打电话,语气不卑不亢:“您好,我们看了您的简历,特别是您在XX厂做的那套自动调光系统,很有启发。我们有个跨境项目正在找工艺负责人,想请您了解一下。”

    nbsp老赵则专挑那些在论坛发过技术帖的:“您上周在‘玻璃工艺圈发的那个关于镀膜均匀性的讨论,我们团队看了,特别认同。厂里正好有个岗位,可能适合您。”

    nbsp刘好仃亲自打了三通电话。

    nbsp第一通打给一位在外地厂做技术主管的:“您写过一篇关于‘玻璃边角应力集中的论文,我看了,和我们去年遇到的问题一模一样。现在我们有个新项目,要用到超大板面玻璃,正缺您这样的人。”

    nbsp对方沉默两秒,然后笑了:“您是第一个不问我‘薪资期望就聊技术的HR。”

    nbsp“我不是HR。”刘好仃说,“我是车间的老刘,五十七岁,还在一线。”

    nbsp第二通电话打给一位刚离职的工程师:“听说您是因为公司不愿投入新设备才走的?我们厂不一样,去年光设备更新就投了两千万。您要是有兴趣,下周可以来车间看看,我们那台新引进的激光应力检测仪,还没几个人会用。”

    nbsp第三通,打给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工程师:“您做过光伏,也搞过建筑玻璃,还懂德语?我们德国项目正缺人。年龄不是问题,我们厂最老的质检员六十二岁,去年还带队去了汉堡。”

    nbsp电话那头笑了:“您这招聘,怎么跟别的厂不一样?”

    nbsp“因为我们招的不是员工。”刘好仃说,“是能一起把玻璃送到世界尽头的人。”

    nbsp联系完所有人,他们建了个“社会招聘储备库”,把二十七份简历分了类:

    nbspA类:高度匹配,已初步沟通,意愿强烈;

    nbspB类:经验不错,需进一步了解;

    nbspC类:跨行业但有潜力,保持联系。

    nbsp小陈在系统里备注:“A类8人,其中3人明确表示愿意来厂参观。”

    nbsp老赵看着名单,搓了搓手:“这回,咱们真要热闹了。”

    nbsp刘好仃没说话,走到窗边,看着车间外那片空地。上个月这里还是堆放废料的角落,现在铺平了,准备建新的培训中心。

    nbsp“等他们来了,就在这儿开第一堂课。”他回头说,“不讲PPT,就讲怎么用手摸出玻璃的应力方向。”

    nbsp小陈正要回应,手机响了。

    nbsp是一条新消息。

    nbsp来自一位刚联系过的求职者:

    nbsp“刘师傅,我看了你们厂的项目介绍,特别是那块七语布。我父亲是焊工,一辈子没出过省,但他总说,手艺人的尊严,是让东西走得比人远。

    nbsp我想来试试。

    nbsp不是为了涨薪,是为了让我的技术,也能跟着玻璃,去一次迪拜。”

    nbsp小陈念完,办公室安静了几秒。

    nbsp老赵嘟囔了一句:“这人,怕是比我们还懂这行。”

    nbsp刘好仃笑了笑,拿起笔,在储备库名单的最上方,用红笔写下一个名字。

    nbsp笔尖落下时,窗外一阵风过,卷起几张刚打印好的简历,其中一张飘到桌角,边缘微微卷起,像一块正在接受应力测试的玻璃。

    喜欢。

第850集:社会招聘实施[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