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完结撒花[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BOSS。
nbsp最后洛阳之战的时候司马懿的做法很多人看来符合他前半生的表现,也有人觉得不符合老乌龟的形象,本质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作者认为司马懿是个野心家,但不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顾一切要篡位的野心家——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魏国的败局已定,汉军这边的一系列计谋行动和态度已经让他预感到汉军这边不会接纳他,就算接纳他,也最多不过是第二个孔羡,所以季汉这边他肯定是没法投降的(毕竟在他看来能编出来三马食槽这种消息来打压他的汉军对他的善意不会太大),那么他只能留在曹魏这边。
nbsp曹魏这边其实已经是半沉的船了,在这种日暮西山的政权里搞内斗和篡位只能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真有野心的人肯定瞧不上,所以司马懿只剩下最后的选择,把大魏忠臣的名声贯彻到底,这样的话就算他们父子将来没希望了,至少河内司马氏的名声是保住了。
nbsp为了家族的长久,个人的性命其实算不得什么,这种认知在两汉三国的时候是长久存在的,作为聪明人,司马懿理解这点,所以最后打输了他要体面退场,同时他还清楚自己和昔日强盛的魏国都不能打败的诸葛亮,自己的两个儿子更没指望,所以他要叮嘱儿子走,永远不要回来,就算不能报仇,让孩子活下去也是好的,这就是舔犊情深,也符合历史上司马懿对司马师的爱护。
nbsp当然三国时间线后世的人们参观武侯祠的时候提到司马师他们的后人在北美和曹魏小朝廷内斗篡位啥的就是另一回事儿了,野心家到哪都是野心家。
nbsp至于司马懿说的义战,义战这种事情大家可能觉得有些遥远了,我举个前两年的例子——环中国区边境冲突中双方使用冷兵器而非枪械。
nbsp难道是中国军人用不起枪炮,而一向以卑鄙无耻臭不要脸着称的阿三突然有了骑士精神么?
nbsp不,因为如果他们之前搞偷袭的时候被解放军揍的死伤惨重,所以知道如果拿出枪来,解放军真的会拿出大炮。
nbsp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nbsp在强势方愿意师出有名的时候,弱势的一方最好祈祷对方真的讲义战的道理
nbsp当然反过来卑劣的一方强势的时候,弱势的一方也不能指望对方讲义战
nbsp三哥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面对中国的时候被揍了,老实了,转头又去折腾巴基斯坦
nbsp然后又被揍了。
nbsp然后这帮傻逼开始去骗其他国家和自己国内的人民,现实版的掩耳盗铃。
nbsp其次是曹真刘晔这样的曹魏铁杆,其实有心的书友会发现,本书中基本没有反派明显降智或者迪化的情况(唯一一个有降智嫌疑的是曹叡,不过他是中了激将法,情有可原),这是因为笔者认为打败一群傻瓜凸显不出主角阵营的智慧,只有在反派们明明什么错都没犯(相对于他们的认知),所有的抉择都是当时他们视角中最正确的选择,这样才能凸显出网友的帮助下诸葛亮及汉军的不可阻挡。
nbsp再然后是夏侯霸这样的倒霉孩子——历史上他其实也挺倒霉的,由于历史上他投汉的原因,所以很多读者都在猜他什么时候投汉,不过因为司马家不能掌权,所以夏侯霸也不用担心受到迫害,强行让他投汉太刻意了,不如保持当前的灰色幽默,让他背着“通汉”的名头远赴美洲。
nbsp毕竟我其实也很喜欢《伐清》那种灰色幽默,本书中不少读者也提到过一些类似《伐清》的内容,就是这个原因。
nbsp最后则是戴陵,相信这位历史上以及大部分三国文中的小透明在本书中给大家带来不少乐子。好吧,我承认我也挺喜欢作弄他的。
nbsp其实早先大纲里戴陵的形象没有这么丰满,也不像《网瘾少年刘禅》那本里面的常雕一样是个曲线汉室忠臣,戴陵代表的其实是魏军受挫时候的摇摆派,他和他后来的小弟郑文代表的是魏军当中有一定的资历和地位,投降划不来,留在魏军中前途又不明显的那类将军。
nbsp在魏军势力强盛的时候,他们显不出来,但是当魏军受挫的时候,这样的人是不会为魏军效死的,打几下就算对得起陛下给的待遇了。
nbsp不过他们自身的道德又不允许他们当反复无常的小人,主动投降这种事儿他们是做不出来的,不但不能投降,他们还要想办法回到魏军的大家庭,为此“事急从权”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nbsp当然“事急从权”多了就会变成“资敌”,心态上就会发生变化,于是戴陵虽然没有投降汉军,却能理直气壮干“通汉”的事情,还能把手下打造铁通一块,毕竟大家都从通汉的事情上拿了好处,谁也跑不了,甚至不少人还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背叛大魏”的情况下找出许多理由来安慰自己,顺带完成通汉自保的工作,这种事情其实历史上有过很多,大家笑一笑的同时,若是看看历史上类似的事情,难免会唏嘘。
nbsp故事的最后戴陵选择两边下注,未尝没有他出身平凡,想要搏一搏的心思(历史上戴陵没有出身记录,这往往意味着他出身不高),而当他下定心思两边下注的时候,自然就要表现地更坚决,更忠诚,才能掩盖他内心中的不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顺带一提可能有读者没看出来,所以我要说明下,后期曹魏小朝廷里面各种“通汉”的流言,一部分就是戴陵让人悄悄放出来的,在大家都有通汉嫌疑的情况下,他才不会太显眼,解放战争时候国军之间互相指责“通共”其实也是一个原理,当然两个共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互相指责对方“通共”也是历史不得不品鉴的一环。
nbsp这也是为什么他打高句丽的时候听到东川王自称朕就要揍对方——我们家魏主都不敢自称朕了,你算什么东西,也敢自称朕?
nbsp其实本书中还有一些小伏笔,看不出来不影响阅读,但是如果有读者二刷,可以自己留意一下,算是彩蛋。
nbsp举个例子,比如当初丞相写的出师表是网友们最喜欢的,马谡写的那一版虽然字迹是一样的,但是丞相也实话实说是马谡帮着写的,所以朱小靓才会对其他人说“又是出师表啊,丞相好像每人给了一份吧”,因为这一版出师表大家瞧不上,又不好意思扫了丞相的兴,而刘禅写的那一版是孤本,所以反而大家觉得更稀罕。
nbsp(当然某些人看不出来还跑去屎黄色论坛挂我,说“诸葛亮伪造书信,拿赝品换物资”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nbsp最后是东吴这边的陆逊。
nbsp相比前面的人,陆逊的戏份比较少,他属于东吴阵营中的清醒人,可惜队友都靠不住。
nbsp有人问过能不能给陆逊个好结局,我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决定让这位大都督体面退场——历史上的陆逊其实是性子非常犟的人,不然也不会被孙权气死,周瑜被诸葛亮气死是小说加工,陆逊被孙权气死可是史实。
nbsp毕竟夷陵之战给汉军的打击太过惨重,季汉的新生代力量几乎断层,刘备本人都没撑住最后病逝于白帝城,让刘禅和诸葛亮捏着鼻子接纳陆逊的投降太强人所难了,陆逊本人也定然无法忍受这种事情。
nbsp他儿子陆抗历史上碰到孙皓这么个坑爹货,碰到羊祜知道对方“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尚且不曾投降,没道理让陆逊投降的,不过陆逊肯定也不会为了自己去牵连整个家族,内不能劝诫孙权,外不能抵御汉军,拼着一死保留气节,是维护他最后的体面。
nbsp其他人物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nbsp这本书很多地方没有完全写明,只是通过他人的描述来交代,比如故事最后,三国时间线的未来人们谈到古代,隐晦提了下封建王朝不会千秋万代,不过诸葛亮把对后世的认知记录下来,算是指引这个时间线的人们少走点弯路。
nbsp有读者认真看的话就会发现的诸葛亮所在的时间线,人们点出来电气时代科技树的时间要早很多,就是这个原因。
nbsp当然也跟网友们带来的技术和物资有关,虽然三国时间线是被揠苗助长的,不过好歹也是有进步,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慢慢来,虽然随着时间推移,铁船、青霉素这些不可持久,但是工业技术和科学认知总能提升些,至于会不会“昔日诸葛亮时期,大汉乃黄金时代,后来衰败,乃黑暗时代”的传言就不好说了。
nbsp再比如一些大汉三兴又数百年后衰败,然后有王朝更替,又或者是大汉一直传承然后最后再随着生产力发展变君主离线(没打错)制什么的,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喜好,这里就不写了,大家可以发挥想象力自己决定故事走向。
nbsp龙套楼里面的留言凡是有名字的而且设定不是太离谱的应该都出场过了,有一些设定实在塞不进去的就改了下设定,万一有遗漏的只好等下本书了。
nbsp想到什么写什么,就先写到这里了,若是以后想起来,等写完番外再补。
nbsp另外这本书花了不少时间和经历,写番外前我得休息几天,番外援助岳飞不会太长,风格类似本书末尾那样的快进,毕竟原大纲中就是速推流,跟丞相这边慢慢种田发展点科技树不是一个类型,这也是另一种尝试,笔者虽然年纪大了,不过趁着目前还能动笔,想多尝试些不同风格的作品。
nbsp还有,看到这里的读者,要是还没评分的话,劳驾记得去打个五星好评,不胜感激!
nbsp咱们下本书见!
喜欢。
第694章 完结撒花[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