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远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倒不是父亲爱用的手段。”
nbsp“哦?”
nbsp见陈泰有疑问,司马师犹豫了一下才回答:“玄伯兄莫要说是我说的,父亲这次用兵的手法,倒是有点像汉军在渭水时候的法子,那时候我们抵御汉军,也是这个样子的。”
nbsp由于此前大败,又签订休战协议,所以目前魏军也不再用“蜀军”来称呼汉军(毕竟对方如今占据了益州、凉州和完整的汉中,又占据了半个司隶和荆州),而且这些年的交战结果也让不少魏军对汉军产生了惧怕的心理。
nbsp更要命的是汉军那边不随意杀俘虐俘,前不久汉军赎买俘虏家眷的行为更是让魏军这边的士兵私下里有了“打不过就投降,不丢人”的传言。
nbsp当然发现这种传言后,司马懿和曹休第一时间进行整军,将这种投降主义思想扼杀在萌芽状态。
nbsp至少表面扼杀了。
nbsp陈泰听了司马师的话后不得不尴尬地转移了话题:“终究是打赢了的。此次征辽虽是长途跋涉,但总证明重建的中军虽然历经战阵不多,却也不逊色于边军。”
nbsp司马师点头赞同,随后话锋一转,道:“不过,此次仆从军的表现倒是令人意外。他们虽非主力,但在攻城战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若非他们分担了大部分伤亡,魏军的损失恐怕会更大。”
nbsp陈泰摇摇头:“这些蛮夷虽勇,但终究缺乏训练,纪律松散。此次他们表现尚可,是因为骠骑将军严令各部将领加以约束。不过,我原本以为那高句丽是弹丸小国,不想在此经问,其领土倒是不少于辽东之地,我观那渠帅野心勃勃,不似安分之人,怕是此次征辽之后王师一旦退走,他们便会有什么动静。”
nbsp陈泰深以为然,接着问道:“子元兄,此次征辽之后,高句丽是否会成为隐患?辽东平定,高句丽难免会有所动作。”
nbsp(此时中原的人们一直认为高句丽在辽东之东,距离遥远,是一群不怎么开化的蛮夷,这是因为路途遥远产生的认知问题。直到此次征辽,魏军才意识到高句丽已经扩张到辽东门口了)
nbsp司马师目光一凝,语气中多了几分严肃:“高句丽确实是个问题。他们虽表面上臣服于大魏,但始终心怀不轨。我听闻他们前几年才换了国君,是个叫什么高优位居的家伙,自封东川王,此次他们出兵响应我们,怕不是想着借助大魏的力量打击公孙渊,等我们走了之后再侵占土地,我已经跟父亲说过,等此战过后要留下人手密切关注高句丽的动向,以防其有异动。”
nbsp陈泰沉思片刻,道:“高句丽地处偏远,地形复杂,若要彻底解决,恐怕需耗费大量兵力。此次征辽已耗损不少,短期内再对高句丽用兵,恐非上策。”
nbsp司马师也点点头:“确实如此。父亲也认为,眼下应以稳固辽东为主,高句丽之事,需从长计议。只要辽东安定,高句丽便不敢轻举妄动。”
喜欢。
第639章 远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