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沙雕网友援北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0章 科学[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因为现在没有仗打也不能总是操练士兵或者私下出去打秋风(后两者同样要花钱),所以周循和孙绍就只能交流一下不久前因为过年时候买年货所以从商人那边听到的小道消息。

    nbsp比如汉军收复长安。

    nbsp这其实已经是好几个月前的事情了,只不过因为吴军缺少消息渠道,直到新年的时候才听到相关消息,孙权也考虑过要不要向季汉贺喜,不过又有些抹不开面子,最后让诸葛瑾以个人身份给诸葛亮写了封信,向其道贺。

    nbsp这种做法多少有些小家子气,不过东吴的臣子们都习惯了,诸葛瑾也没有反对意见,就这么写了封信让他儿子诸葛恪带人送去成都。

    nbsp诸葛恪和顾谭、张休等人都是太子孙登的宾友,其聪明伶俐、少有才名,以神童着称,不过孙绍其实有点看不上他,因为诸葛恪非常擅长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更善于奉承孙权(比较知名的是诸葛恪说诸葛瑾能够选择孙权所以诸葛瑾比诸葛亮强,以及把蜀汉比成孙权在外的马厩),所以诸葛恪路过附近的时候孙绍也没有去拜访对方,周循觉得还是应该跟新生代的官员搞好关系的,不过最后也没有丢下孙绍自己前往。

    nbsp诸葛恪当然也不可能专门绕路来益阳,所以双方也没有接触,自然也不知道诸葛恪正打算去成都搞点事情。

    nbsp准确的说是当初虞翻那些学生返回交州后专门向虞翻道别,说在成都见识到了“颜学”和“鲁学”,乃是不同于六经的学问,谯周这样的大儒都在学习,所以他们前来拜别老师,请求去学习这种新的知识。

    nbsp(在当时的文化和道德观念中,师门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受业于某一大儒,便与师门建立了深厚的师徒情谊和道德责任。学生未经老师同意,擅自转投其他大儒门下,尤其是在老师对其有深厚期望和培养的情况下,这种行为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反过来,如果学生因对某种学问有更深入探究的强烈愿望,而原师门无法提供相应条件,在与老师充分沟通并得到理解后,转投其他能满足其学习需求的大儒门下,则被视为正常)

    nbsp虞翻哪见过这个阵势——一般情况下只会有零散的学生请求去其他大儒门下学习,而这批原本是前往成都要帮他“出气”的学生更是最尊重他的那一批,结果去了一趟后都回来集体表示要另投他门,这岂不是代表自己以前教的东西都有问题?

    nbsp何况对方说谯周这种通六经的人都在跟着学(其实是误会,谯周只是因为是张绍的副手,在帮助维持益州官学的运转),那显然这“颜学”和“鲁学”应该也不是骗人的东西。问题是他想破了头也不曾听过这两种学问,便问自己的学生们到底发生了什么。

    nbsp结果这一问更乱套了——由于鲁斌是当着他们面消失的,而继续讲课的颜明不曾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有心急的交州士人拉住了对方的衣袖,然后被电了个半麻,所以这些交州士子对他们认知中的“颜学”和“鲁学”(其实是化学和物理)歪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nbs

第630章 科学[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