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沙雕网友援北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1章 东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叡西和蜀汉,南拒孙权,想办法维持一到两年的和平,他用一年练兵生聚,一年打辽东,到时候不但能重新练一支精兵,还能把北边用来提防辽东的外军解放出来一部分,顺带震慑下心怀不轨的外族。

    nbsp至于为什么是“西和蜀汉,南拒孙权”,司马懿的意思是这样的——诸葛亮虽然这些年屡战屡胜,但是打仗的时候从来都是堂堂正正打赢己方的,期间的情报战和计谋都是战场上正常的事情,议和的时候说好的事情就会履行,也不会在执行的时候胡搅蛮缠或者占便宜,对俘虏交换和交付粮食的做法都不曾耍阴谋,有春秋之风。

    nbsp对于这样的诸葛亮,只要不刺激对方,那么对方大概率也不会主动挑起战争,而是安心消化此前的战争结果。

    nbsp而东吴则反复无常,对方跟蜀汉结盟的时候固然搞出背刺这种事情(虽然这事儿有司马懿掺和),等跟蜀汉撕破脸后又投奔大魏膝下表示要当狗,虽然东吴看来这是为了抵御刘备的军队搞出来的计谋,但是一国之主拿着自己的名头当筹码反复横跳还是很丢人的,一般人干不出这事儿来。而孙权不但干得出,甚至还会反水后再跑去跟蜀汉结盟,然后又跟蜀汉为了称帝的事情打起来。

    nbsp对于这种敌人,是绝对不能信对方的话的,对面国主的话都靠不住,下面臣子的话就更没可信度了,昔日大司马就是信了周鲂,所以才会在石亭吃那么大亏。所以任何与东吴议和的做法都是没什么意义的,反正对方不守信用,迟早要打,那干嘛要浪费力气去谈呢?

    nbsp反倒是昔日刚侯(张辽)在合肥没事儿就痛打孙权,所以孙权遣徐详向武皇帝请降,等文帝的时候再次叛乱,又被刚侯(和当时督领全军的大司马)胖揍,所以老实的很,由此可见比起信用和名声,东吴更能理解刀子,只有让对方明白无法取胜,对方才会老实呆着。

    nbsp曹叡权衡局势后,觉得骠骑将军说得对,不过他还是希望能更稳妥一些,就算东吴的信用不太好,也该试一试——当然这种小事情就不劳烦如今重任压身的司马懿,跟大司马商议一下或许更好,毕竟曹休常年驻守东线,对孙权更了解。

    nbsp结果曹休同样强烈反对,甚至还认为应该增强东线的守军——虽然满宠不久前又挫败了东吴的攻势,但是那是因为孙权不清楚所谓的援军已经是最后一批大魏在附近能调动的军事力量,如果不加强防守,没准过段日子孙权觉得他又行了,然后继续来犯,总不能每次都指望孙权犯蠢。

    nbsp至于从哪里抽调援军,就不太好说了,曹休以往只管打仗和管朝廷要钱粮人口,从没想过有朝一日还要节衣缩食,曹叡怀疑继续往东线派兵会拖慢司马懿练兵的进度(毕竟往边境运粮并维持一支大军也是需要花钱的),于是送走曹休后就招来曹爽,跟他商议如何想办法让东吴不要在大魏北伐的时候来添乱。

    nbsp毕竟司马懿说“去百日,回百日,攻战百日,用六十天休息,一年时间足够了”,所以要争取一年的安定期。

    喜欢。

第621章 东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