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1章 攻击福州城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和林云并肩伫立在营地旁的一处高坡上,目光追随着那远去的队伍,直至最后一抹旌旗也隐入视野之外,清晨的微风吹拂着他们的衣袍。

    nbsp“我等何幸,竟能在大王麾下征战啊!”,吴忠国忍不住再次感叹,声音里充满了由衷的感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豪迈。

    nbsp林云默然颔首,目光深邃,吴忠国这句话,他感同身受。

    nbsp在夏国,从上至下形成了一种迥异于他所知世界的军事氛围。

    nbsp大王和军部高瞻远瞩,只负责制定关乎国运的大战略方向——比如拿下福建,打通海贸,充实国库。

    nbsp一旦战略目标确立,具体的战事如何打、何时打、用什么战术,前线将领拥有极大的自主权。

    nbsp军部不会隔空微操,更不会派个不懂行的监军指手画脚。

    nbsp上头的要求清晰而务实:第一,不惜代价也要达成战略目标。

    nbsp第二,在达成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将士们的伤亡。

    nbsp第三,嗯,还得会搞钱,把仗打得有赚头!这第三条,几乎是刻在夏军将领骨子里的本能。

    nbsp林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位紫禁城中的大明皇帝——崇祯帝朱由检。

    nbsp崇祯并非昏聩无能之辈,他宵衣旰食,励精图治,一心想要挽狂澜于既倒。

    nbsp然而,正是这份过度的焦虑和刻入骨髓的多疑,让他对军事的干预达到了事无巨细、近乎窒息的地步。

    nbsp他深居九重宫阙,却自以为洞悉万里之外的战场。一道道圣旨如同无形的枷锁,越过千山万水,直接套在前线将领的脖颈上。

    nbsp从军队该走哪条路行军,到何时该进攻、何时该防守,甚至连营寨该扎在何处,都要由他这位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帝来“圣裁”。

    nbsp他无视将领基于实地勘察和瞬息万变战局做出的专业判断,只凭自己的臆测和一时的情绪(尤其是“急于求成”)来发号施令。

    nbsp在对抗后金铁骑和剿灭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的生死存亡之战中,这种违背基本军事规律的强行遥控,不知葬送了多少良机和将士的性命!

    nbsp更致命的是他那深入骨髓的猜忌,战事稍有不顺,他便疑心将领拥兵自重、作战不力,甚至通敌。

    nbsp于是乎,统帅如同走马灯般更换,轻则革职查办,重则下狱论死。

    nbsp多少有勇有谋、本可力挽狂澜的将星,或因冤狱被磔杀,或因掣肘而无法施展抱负。

    nbsp中枢指挥系统在频繁的换帅与诛杀中陷入一片混乱,军队士气低落,战力被严重内耗。

    nbsp此外,崇祯将一切核心权力牢牢攥在手中,高级将领的任命、军队的调动,无不需要他的朱笔御批。

    nbsp地方督抚、前线统帅,哪怕面对瞬息万变的战机,也不敢擅专,必须事事请示,层层上报。

    nbsp这严重迟滞了军事行动的效率,彻底扼杀了战场所需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nbsp他空有救国之心,却因其刚愎自用、多疑焦虑下的过度干预,亲手将大明王朝推向了更快的覆灭深渊。

    喜欢。

第1051章 攻击福州城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