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31章 江南世家的末路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好,既然诸位均无异议,便先依此意见修订草案,后续细节,我们还可共同打磨完善”,秦思源沉稳地点点头。

    nbsp目光扫过会议桌旁一张张或赞同或沉思的面孔,议定之事,即刻形成文书,交由专人誊录。

    nbsp夏国的规矩,自开国以来便独树一帜。所有律法,统称“夏律”,这绝非寻常国度里君王一时兴起便可随意添加的儿戏。

    nbsp即便贵为夏王、秦思源自己的提议,也须经过立法局诸位议员反复讨论、质询,最终投票通过,方能正式纳入律法体系。

    nbsp这是秦思源为自己定下的铁律,是对至高王权的自我约束。

    nbsp他深知,虽不必如遥远的大明皇帝那般“金口玉言,出口成宪”,拥有绝对的独断之权。

    nbsp但正是这套严谨的程序,替他、也替整个夏国,规避了无数因一时冲动、独断专行而可能引发的巨大麻烦和动荡。

    nbsp权力,唯有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方能长久稳固。

    nbsp就在这间气氛庄重、讨论激烈的会议室隔壁,与之仅一墙之隔的王府接待室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nbsp陈瑞、徐文举等五人,正襟危坐,却难掩坐立难安之态。

    nbsp室内焚着上好的檀香,清雅宁神,可此刻吸入他们肺腑,却只觉得沉闷滞涩。

    nbsp案几上精致的茶点丝毫未动,唯有杯中茶水被他们无意识地端起、放下,再端起,水面微澜,映着他们眼底的不安。

    nbsp他们正是这段时间全力协助夏国官吏处理江南新附之地繁杂事务的陈瑞一行人。

    nbsp江南地区初定,百废待兴,夏国带来的核心官吏不过万余人,要深入广袤的江南城乡,无异于杯水车薪。

    nbsp当时政务院急需招募大量熟悉本地情形的基层官吏,陈瑞不知是出于对新朝的满腔热忱,还是急于证明自己这些“前明旧人”的价值,竟主动请缨,将这份重责揽了下来。

    nbsp那些最终得以录用的江南本地官吏名单,相当一部分都凝结着他们几人的心血和担保。

    nbsp然而,此刻的惶恐,正是源于此,监察院如同夏国这架精密机器上最敏锐的探针,短短时间内,竟已在江南新招募的官吏中,揪出了上千人的错处!贪墨、徇私、旧习不改……桩桩件件,触目惊心。

    nbsp尤其令人心寒的是,出事的官吏中,竟以那些原本在明朝郁郁不得志的落魄秀才居多。

    nbsp这些人一朝得势,似乎忘却了夏律森严,竟将大明官场那套陈腐陋习、上下其手的手段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

    nbsp结果自然是撞在了监察院锐利的刀锋上,数百人已经锒铛入狱的通报早已传开。

    nbsp“陈兄”,徐文举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只剩气音,打破了接待室内令人窒息的寂静,“依你看,夏王殿下此番召我等前来……究竟所为何事?”。

    nbsp他端着茶杯的手,指尖微微泛白。

    nbsp陈瑞长长地、沉重地叹了口气,仿佛要将胸中的郁结与懊悔都吐出来。

    nbsp“唉……我如何知晓?但愿……但愿不是因那些混账东西牵连我等吧”,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nbsp当初

第1031章 江南世家的末路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