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科场惩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953nbsp章:科场惩弊(至元四十四年秋的虎榜清浊事)(至元四十四年秋?中都贡院与白虎殿)
nbsp中都贡院的桑皮纸窗刚糊上新纸,就被秋风卷得簌簌作响。因江南士子北上应考,萧虎特增设nbsp“秋闱复考”,选拔能兼理南北事务的人才。贡院内外戒备森严,虎卫营士兵手持长戟分列两侧,甲叶碰撞声与考生的脚步声交织nbsp——nbsp这是中都首次大规模接纳江南士子,双廷都盯着这场考试:汉臣盼nbsp“公平取士”,蒙古那颜则暗忖nbsp“不能让汉人占了太多名额”。
nbsp主考官塔海(蒙古贵族出身,合丹王的亲信)站在贡院门口,手里把玩着合丹王送的狐皮手炉(草原贵重物,非银饰),目光扫过排队入场的考生。见江南士子吴焕背着《江南水利图》,塔海嘴角撇出一丝轻蔑:“汉人书生,懂什么治世?”nbsp旁边的副考官(汉臣卢景裕)立刻道:“塔海大人,萧将军有令,复考需‘双科同重,不偏不倚,可不能轻视江南士子。”nbsp塔海却哼了一声,径直走进考官房nbsp——nbsp他心里早有盘算,要帮合丹王的侄子帖木儿台nbsp“稳稳考中”。
nbsp考生入场时,按规矩需搜身。蒙古士兵对蒙古子弟格外宽松,帖木儿台(合丹王侄子,纨绔成性)腰间藏着块刻有nbsp“草原”nbsp二字的木牌,士兵瞥了眼就放行;对江南士子却搜得极严,吴焕的《江南水利图》被翻了三遍,确认无小抄才还给。柳清悄悄对吴焕道:“这科场,怕是不太平,咱们得小心。”nbsp吴焕点头,将父亲的旧砚台放在考位上nbsp——nbsp这砚台边缘有个缺口,是他唯一的标记,绝无仿冒可能。
nbsp贡院的考官房里,塔海召集誊录官、对读官训话。他故意不提nbsp“弥封誊录”nbsp的严规(元代科举初兴,弥封制度尚不完善,给舞弊留了空间),只说nbsp“蒙古子弟的答卷要仔细看,别漏了人才”。誊录官老张(汉地老吏)听出不对劲,却没敢多问nbsp——nbsp塔海是合丹王的人,没人敢得罪。
nbsp复考的题目是nbsp“南北商路如何通”,由耶律楚材拟定,兼顾草原与农耕。考生们拿到题目,都埋头答题,唯有帖木儿台东张西望,手指在桌下摩挲着那块木牌nbsp——nbsp他在等塔海安排的nbsp“信号”。
nbsp复考前三日,合丹王的府邸里,塔海正接受密令。合丹王坐在毡毯上,喝着马奶酒,将一块木牌递给塔海:“帖木儿台是我侄子,他若考不上,我草原的面子没处放。这木牌上刻着‘草原二字,你让他夹在答卷里,誊录时标上‘优等,没人会怀疑。”
nbsp塔海接过木牌,手指摩挲着刻痕,心里有些犹豫:“萧将军对科场管得严,若被发现……”nbsp合丹王却拍了拍他的肩,皮靴踩得毡毯发响:“有我在,怕什么?你帮了帖木儿台,将来我在萧将军面前帮你说话,左廷的兵部尚书之位,还不是你的?”nbsp这话戳中了塔海的心思nbsp——nbsp他虽任主考官,却一直想进兵部掌权,当下便躬身应诺:“臣定不辱命。”
nbsp回到考官房,塔海找来心腹书吏巴图(非草原总管巴图),让他负责nbsp“标记答卷”。“帖木儿台的答卷里会夹木牌,”nbsp塔海压低声音,用蒙古语道,“你誊录时,把他的策论改得通顺些,再在卷首画个小狼纹(草原标记,不显眼),对读时让对读官忽略错漏。”nbsp巴图有些害怕:“若王状元(王恂)复核时发现……”nbsp塔海却道:“王恂只管汉科,蒙古科的复核归我,轮不到他多管。”
nbsp复考前一日,帖木儿台偷偷来见塔海。他穿着华丽的皮袍,腰间挂着弯刀,进门就喊:“塔海叔,我若考不上,我叔王饶不了你!”nbsp塔海忙让他坐下,教他nbsp“答题诀窍”:“策论里多写‘草原商路重要,少提农耕,夹上木牌,保你中选。”nbsp帖木儿台却不耐烦:“写那么多干嘛?直接给我标个‘优不就完了?”nbsp塔海无奈,只能帮他写了段nbsp“草原商路策”nbsp的草稿,让他背下来nbsp——nbsp帖木儿台连蒙古文都写不熟练,更别说汉文策论了。
nbsp舞弊的准备不止于此。塔海还买通了贡院的门房,让他在复考当日,把帖木儿台的答卷优先送到考官房,方便巴图篡改。门房得了十两银子,笑着应下:“塔海大人放心,保证没人看见。”nbsp夜色里,塔海看着窗外的贡院,心里既期待又不安nbsp——nbsp他知道,这一步踏出去,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nbsp复考当日午后,帖木儿台草草写完答卷,将木牌夹在卷末,按塔海的嘱咐,卷角折了个三角痕(便于识别),然后举手示意nbsp“交卷”。门房果然优先收了他的答卷,用蓝布包好,快步送到考官房。
nbsp巴图早已在房里等候,接过答卷,立刻展开。见卷末夹着木牌,他松了口气,拿出塔海给的草稿,开始篡改:将帖木儿台写的nbsp“草原商路要通”nbsp改成nbsp“草原商路为南北通衢之基,当以蒙古骑兵护路,汉地粮车随行”,又把错漏的蒙古文改成正确的,最后在卷首画了个极小的狼纹nbsp——nbsp不仔细看,只会以为是墨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誊录环节本应nbsp“弥封姓名、誊录副本”,可巴图故意不弥封帖木儿台的姓名,直接誊录篡改后的内容,还把原卷藏了起来,只将誊录卷交给对读官。对读官老李(汉地老吏)发现誊录卷nbsp“过于通顺,与蒙古子弟水平不符”,刚要质疑,塔海就走了进来,手里把玩着狐皮手炉:“老李,这是合丹王侄子的答卷,草原的人才,写得好正常,别多问。”nbsp老李看着塔海的眼神,只能点头应下,在对读册上签了字。
nbsp其他考生的答卷则按正常流程处理。吴焕的答卷里,详细写了nbsp“运河与草原驿路衔接方案”,还画了简易路线图,誊录官老张看后,忍不住赞道:“这才是真本事!”nbsp柳清的答卷围绕nbsp“商路通需文脉通”,建议nbsp“在商路沿线设书院”,也被标为nbsp“可议”。唯有帖木儿台的誊录卷,被塔海直接定为nbsp“蒙古科优等”,排在蒙古科第三nbsp——nbsp既不显眼,又能确保入选。
nbsp塔海看着篡改后的答卷,满意地笑了:“这样一来,合丹王满意,我也能得好处,一举两得。”nbsp他没料到,王恂作为nbsp“双科复核官”(萧虎特意安排,因他公正),早已注意到蒙古科答卷的异常nbsp——nbsp复核范围本就包括蒙古科,塔海的nbsp“蒙古科归我管”nbsp只是一厢情愿。
nbsp王恂开始复核答卷时,已是复考后的第三日。贡院的复核房里,堆着两堆答卷:汉科与蒙古科,每堆都按nbsp“优、中、可议”nbsp分类。王恂先复核汉科,吴焕、柳清的答卷都符合预期,他在旁批注nbsp“可行”,心里很是欣慰nbsp——nbsp江南士子果然有真本事。
nbsp轮到蒙古科时,王恂的眉头渐渐皱起。前两份答卷虽有瑕疵,却符合蒙古子弟的水平,可第三份(帖木儿台的)却格外通顺,策论里还引用了汉地《商君书》的句子nbsp——nbsp他记得复考时,曾见帖木儿台连nbsp“商路”nbsp的汉文都写错,怎么可能引用《商君书》?
nbsp王恂拿起这份答卷,仔细查看。卷首的nbsp“墨点”nbsp引起了他的注意nbsp——nbsp那墨点边缘有细微的刻痕,不像自然形成,倒像刻意画的。他又翻到卷末,发现卷角有三角折痕,与其他蒙古考生的nbsp“自然折痕”nbsp不同,更像是故意做的标记。“不对劲,”nbsp王恂心里暗道,“这份答卷,怕是有问题。”
nbsp他立刻找来誊录官老张,问:“这份答卷的原卷在哪?我要核对。”nbsp老张脸色一变,支支吾吾道:“原卷……nbsp原卷好像丢了,只有誊录卷。”nbsp王恂察觉不对,又去找对读官老李:“这份答卷对读时,有没有发现异常?”nbsp老李犹豫良久,才低声道:“塔海大人让我别多问,这份答卷……nbsp是合丹王侄子的。”
nbsp王恂的心沉了下去nbsp——nbsp他没想到,主考官竟敢公然舞弊。他拿着誊录卷,回到自己的案前,反复翻看。忽然,他发现卷中nbsp“草原商路”nbsp的nbsp“路”nbsp字,笔迹与其他字不同,像是后来添改的nbsp——nbsp篡改的痕迹,终究藏不住。王恂握紧拳头,心里有了决定:“虎榜是选贤的地方,容不得舞弊,必须查清楚!”
nbsp王恂没有立刻声张,而是先找耶律楚材商议。耶律楚材听后,手指在案上轻敲:“塔海是合丹王的人,贸然揭发,会打草惊蛇。你先找巴图和门房取证,我去稳住合丹王,别让他察觉。”nbsp两人约定:耶律楚材以nbsp“商议科场后续”nbsp为由缠住合丹王,王恂则秘密调查。
nbsp王恂先找到门房,门房见他拿着帖木儿台的答卷,吓得脸色发白。王恂没有逼他,只是道:“萧将军最恨舞弊,若你说实话,我可帮你求情;若不说,查出后,你和塔海都得受罚。”nbsp门房权衡良久,终于招认:“是塔海大人让我优先收帖木儿台的答卷,还送了我十两银子。”nbsp王恂让他写了供词,按了手印nbsp——nbsp这是第一份证据。
nbsp接着,王恂去找巴图。巴图起初抵死不认,说nbsp“是自己誊录时不小心改了字”。王恂拿出帖木儿台的草稿(之前从贡院废纸堆里找到,上面有错漏),与誊录卷对比:“这草稿是帖木儿台写的,错漏百出,誊录卷却通顺无比,还添了《商君书》的句子nbsp——nbsp你敢说不是故意篡改?”nbsp巴图看着草稿,再也无法抵赖,哭着道:“是塔海大人逼我的,他说若不照做,就杀了我!”nbsp王恂让他也写了供词,还让他找出藏起来的原卷nbsp——nbsp原卷里,果然夹着那块刻有nbsp“草原”nbsp二字的木牌。
nbsp调查过程中,合丹王的人也察觉到了异常,派人来警告王恂:“别多管闲事,草原的事,轮不到汉人插手!”nbsp王恂却不为所动,对来人道:“科场是大元的科场,不是草原的科场,舞弊
第953章 科场惩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