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巴图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51章 新职分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https://m.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恂别只想着编历显文治,忘了帮草原;巴图别只想着管驿路显武勇,忘了助农耕nbsp——nbsp互学互鉴,不是丢了自己的根,是让根扎得更深。”

    nbsp王恂回到右廷历法司,立刻着手修订《虎历》续编。之前的《虎历》虽标了节气与蒙古纪年,却没细化草原转场的nbsp“关键节点”——nbsp比如nbsp“清明后几日转场最安全”“霜降前几日备冬草最合适”。他让书吏找来云州、燕云等草原边缘地区的气象记录,结合老牧民的经验,在历稿上添了nbsp“草原转场五步法”:一观草色(浅绿始)、二查霜期(清明后无霜)、三定路线(避驿路)、四备粮草(按历书节气算用量)、五选时辰(辰时出发,申时扎营)。

    nbsp编历过程中,右廷老臣卢景裕又提异议:“历书是汉地仪轨,加这么多草原内容,会不会不伦不类?”nbsp王恂却拿出驿路司的急报:“上月有队驿马因不知草原‘清明后有晚霜,冻毙三匹,耽误了江南的粮运nbsp——nbsp历书加草原内容,不是不伦不类,是帮农耕护粮。”nbsp他还让书吏把nbsp“驿马冻毙”nbsp的事画成简图,贴在历稿旁,老臣们看后,再没反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为让草原人看懂历书,王恂请蒙古书吏将nbsp“草原转场五步法”nbsp译成蒙古文,刻在历书边缘,还用简单的图画标注:草色浅绿画一株小草,辰时出发画一轮太阳nbsp——nbsp牧民不识字,也能看懂。他还特意将历书的尺寸改小,方便牧民揣在怀里,边缘用羊皮包边,防磨损nbsp——nbsp这些细节,都是从巴图那里学的草原习惯。

    nbsp编好初稿后,王恂按萧虎的要求,去左廷找巴图确认。巴图看着nbsp“转场避驿路”nbsp的标注,立刻道:“云州的驿路上个月刚修,能走马车,牧民转场时不用绕远nbsp——nbsp这得改。”nbsp王恂立刻让书吏修改,还加了句:“云州驿路清明后可通马车,转场时可借道,需提前与驿卒打招呼。”nbsp两人的协作,让历稿更贴合实际。

    nbsp巴图在左廷驿路司推行nbsp“汉地三联单”nbsp时,遇到了阻力。蒙古千户阿勒泰(之前举石较力的千户)觉得nbsp“画狼牙符就行,填单子太麻烦”,故意让驿卒不填单。巴图没发火,只带阿勒泰去了朱雀街汉地驿站。老李拿出半年前的三联单:“你看,这单上记着‘驿马黑,年龄三岁,送粮至江南,后来马丢了,按单上的骑手姓名,三天就找回来了nbsp——nbsp若没单,去哪找?”

    nbsp阿勒泰仍不服:“草原人讲信誉,画了狼牙符就不会丢马!”nbsp巴图却道:“信誉是好,可丢了马,光靠信誉找不回来。咱们学汉地的单子,不是丢了草原的信誉,是让信誉有凭证nbsp——nbsp以后骑手画了符、填了单,丢马不仅要赔,还要取消他的骑手资格。”nbsp他还定了条规矩:“填单最快、没丢过马的骑手,每月奖一匹好马nbsp——nbsp草原人爱马,用马当奖励,比骂管用。”

    nbsp巴图还在草原驿路推行nbsp“汉地驿马休养制”。他让驿卒按nbsp“跑三百里歇一日”nbsp的规矩养马,还从右廷换来黑豆与麦麸nbsp——nbsp用草原驿马帮江南运粮,换农耕的黑豆。有驿卒抱怨nbsp“黑豆不如马奶酒好喝”,巴图笑着道:“马喝了黑豆有力气,能多跑几趟,你也能多赚赏钱,不好吗?”nbsp驿卒们听了,都认真养马,三个月后,驿马损耗率比之前降了四成。

    nbsp为衔接王恂的历法,巴图让驿路司每月出一份nbsp“驿马通行计划”,标清nbsp“哪个节气适合走哪条路”。比如nbsp“清明后走云州驿路,避开晚霜;夏至后走江南驿路,避开梅雨”。这份计划经王恂核对后,发往各驿站,驿卒们按计划走,再没因天气耽误军需或粮运。阿勒泰看着驿马损耗减少,军需送得及时,对巴图道:“你这汉地的法子,还真管用。”

    nbsp右廷历法司的老臣们,起初觉得王恂nbsp“太年轻,压不住阵”。可当看到他编的历稿不仅有草原转场细节,还帮江南驿站定了nbsp“梅雨季节驿马防滑计划”,卢景裕率先改变态度:“以前觉得编历只关农耕,现在才知,好的历法能帮草原、助驿路nbsp——nbsp王状元比我们懂‘治世。”nbsp他还主动帮王恂核对汉地节气,弥补王恂对江南农时的不熟。

    nbsp左廷驿路司的千户们,一开始也不服巴图。阿勒泰见巴图用汉法管驿路,还从右廷换黑豆,私下说nbsp“丢草原人的脸”。可当看到驿马损耗减少,牧民转场与驿路错峰有序,再没因争抢水源闹矛盾,阿勒泰主动找巴图道歉:“我之前错了,你这法子好,以后我听你的。”nbsp其他千户也纷纷表示,要学nbsp“汉地的登记法,草原的信誉制”。

    nbsp更意外的是双廷的跨司协作。右廷农耕司的官员,主动找王恂要nbsp“草原转场历”,说nbsp“知道牧民什么时候转场,能提前准备麦种换羊”;左廷军户司的官员,也去找巴图要nbsp“驿路通行计划”,说nbsp“按计划送军需,能少走冤枉路”。耶律楚材在《双廷议事录》里写道:“新科授职后,双廷协作比之前多了三成,互学互鉴初见成效。”

    nbsp周显与帖木儿的态度也变了。周显不再提nbsp“王恂该管农耕”,反而对萧虎道:“王状元编历,比管农耕更有用,能连双廷;”nbsp帖木儿也不再说nbsp“巴图该管军驿”,而是道:“巴图管驿路,能帮草原也能帮农耕,是对的。”nbsp两人甚至开始商量,下次新科授职,再找些nbsp“懂双廷”nbsp的举子,按这个模式安排职位。

    nbsp云州的草原驿站里,驿卒帖木尔按着巴图推行的nbsp“三联单”nbsp登记驿马,又对照王恂编的历书,在单上注nbsp“今日霜降前五日,需提前出发,避晚霜”。他笑着对牧民道:“以前送军需,总因不知道天气误事,现在有了历书和单子,再也没误过。”nbsp牧民们也按着历书转场,避开驿路高峰,有时还会帮驿卒照看迷路的驿马nbsp——nbsp基层的互济,比朝堂的协调更实在。

    nbsp江南的汉地驿站,老李按着巴图的nbsp“驿马休养制”,给每匹驿马记nbsp“休养日记”,再结合王恂的历书,在nbsp“插秧节气”nbsp前让驿马多歇一日:“插秧时要送粮,马得有精神。”nbsp骑手们都说:“现在马壮了,跑起来也轻松,还能帮农民拉插秧的秧苗nbsp——nbsp以前哪敢想,驿马还能帮农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王恂去草原调研时,见牧民按着历书nbsp“清明后十日转场”,没再冻死羊,老牧民帖木尔拉着他的手道:“王状元,你的历书比草色还准,我们再也不用怕晚霜了!”nbsp巴图去汉地调研时,见驿丞们都用nbsp“三联单”,丢马的事少了,老李还给他看账册:“这半年,驿马损耗少了四成,省了不少钱!”nbsp两人看着基层的变化,都明白萧虎nbsp“互学互鉴”nbsp的深意nbsp——nbsp不是空口号,是能让百姓得实惠的真办法。

    nbsp甚至连波斯商人伊本,都感受到了变化。他从江南经驿路去草原,见驿卒们按着历书和三联单办事,感慨道:“你们的驿路和历法连在一起,比波斯的商路还顺畅!”nbsp翻译笑着道:“这是我们新科状元和总管的功劳,他们懂双廷,会做事。”

    nbsp至元四十四年,王恂的《虎历》续编完成,新增nbsp“草原转场”“驿路错峰”nbsp两卷,经巴图确认后,发往各路府州县。草原的牧民按着历书转场,驿路通行顺畅;汉地的驿站按着历书安排驿马,军需与粮运都没耽误nbsp——nbsp右廷的奏报里写nbsp“农耕粮运准时率提高五成”,左廷的汇报中提nbsp“草原驿马损耗率降低四成”。

    nbsp巴图的驿路整顿也见成效。“三联单”nbsp在草原驿路全面推行,驿马登记清晰,丢马事件比之前少了七成;“驿马休养制”nbsp让驿马平均使用年限延长半年,节省了大量开支。萧虎看着奏报,对李默道:“这就是我要的授职效果nbsp——nbsp不是选最会考试的,是选最会‘补双廷短板的。”

    nbsp王恂与巴图按萧虎的要求,每月互访,每次都有新收获。王恂从巴图那里学了nbsp“草原驿路的紧急避险法”,加进下一年的历书;巴图从王恂那里懂了nbsp“汉地节气对驿马健康的影响”,调整了休养计划。两人不再是nbsp“各管一摊”nbsp的官员,成了nbsp“互相帮衬”nbsp的伙伴。

    nbsp双廷议事司的墙上,新挂了幅nbsp“双廷协作图”:左边画着草原驿路,右边画着汉地历法,中间用一条线连起来,线上写着nbsp“互学互鉴”。耶律楚材对来议事的双廷大臣道:“以后新科举子,都要学王恂和巴图,懂双廷、会协作nbsp——nbsp这才是大元治世的好官。”

    nbsp冬日的中都,虽寒冷却充满生机。草原的驿马载着历书奔向各个千户所,汉地的驿站忙着按历书安排来年的驿路计划nbsp——nbsp新科授职不是终点,是双廷共治的新起点。王恂握着历法司印,巴图攥着驿路司印,都明白:他们的职责,不仅是编好历、管好驿,更是让双廷的人知道,“互学互鉴,勿存畛域”,才能让大元走得更远。

    喜欢。

第951章 新职分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